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Chapter4 ...

  •   Chapter4

      转正考核结束。
      午餐前,莫伦收到托尼主管的通知,让她去签订正式劳务合同。

      莫伦:“我想把合同带回去看看,过几天再签可以吗?”

      怎么可能现场面签。
      合同,这种东西不一定能保障弱势方。看得不仔细,反而会主动给强势方送上压榨式武器。

      原主的记忆里少有法律资讯,自己要花时间另查这个时代的法条。

      托尼主管感到诧异,如今主动要求细看合同的普通职员不多。
      联想到莫伦上午的精彩表现,又觉得不必惊讶了。技能出众,看得长远也正常。

      “七个工作日之内,给我确切回复。”
      托尼又问,“217室,金发的露娜·伊迪,你认识吗?”

      莫伦摇头,原主没听过这个姓名,记忆里也没出现过哪个金发同事。

      为什么托尼主管要提这个人?

      217室是伦敦市内电报线。
      比起城际线路,伦敦市内线的工作量繁重,有大量的商贸业务。

      莫伦想到一种可能,“伊迪女士是上午的「加料」发报员?”

      托尼点头,以颇为官方的口气说:
      “伊迪不是故意给转正考核增加难度,只是想选出一批技能过关的新同事。”

      莫伦不相信原因这么单纯。

      托尼主管却不再就此说一个字。“等你签好合约,找我来录入。索普小姐会告诉你接下去的工作安排,你可以先去用餐了。”

      “好的,也祝您午餐愉快。”
      莫伦离开了主管办公室。

      之前,原主一直选择去咖啡馆吃午餐,能有更多时间与沃尔先生接触相处。

      今天,莫伦根本没告诉沃尔她来上班了。
      现在肯定选择去电报公司的职工食堂,以便打探更多消息。

      男女职工分场地办公,也分食堂进餐。

      莫伦走进一楼左侧的女性职工食堂,察觉到消息的传播速度之快。

      距离转正考核刚刚过去两个多小时,“石膏新人”的事迹已经流传开来。

      她右脚迈进食堂,马上收获一群年轻女人的视线,有好奇、有赞美、有探究,也有不以为然。
      还能听到一两句窃窃私语,“瞧,这个打石膏的,击败露娜·伊迪的就是这个新人。”“以前没听说过,是什么来历?”

      “海勒,这里。”
      乌丽卡看到莫伦走进食堂,笑着向她招了招手。

      莫伦看到长桌的十个座位已经入座八人。
      包括薇薇安·索普,六人是202室的熟面孔。还有两位没有见过,应是其他办公室的。

      莫伦去窗口取了午餐,走向乌丽卡这一桌。

      乌丽卡见状马上站起来,三两步快走来帮忙。“你不方便,我帮你端。”

      莫伦:“谢谢。”

      “不用客气。”
      乌丽卡说着,眼冒兴奋的光芒。“真想感谢我,给我们详细说一说你与伊迪的大战经过。”

      乌丽卡又说:“你的口风还真紧,我们202室居然是最后才听到的消息。”

      两个半小时前,莫伦结束考核回202室继续工作。
      她神情自然,只用一句“应该能通过”轻轻带过考核内容,根本没提“加料”。

      莫伦向乌丽卡笑了笑,像是表示她不好意思自吹自擂。

      原主性格不算外向,与同事们相处时很少主动挑起什么话题。
      哪怕与熟悉的乌丽卡也就讲一讲牙医诊所见闻,更多是一起织毛衣。

      餐桌旁,薇薇安不掩饰轻松愉悦的心情。自己带的新人出色地完成转正考核,让她颇有成就感。
      “恭喜,成功转正。你平时工作踏实用心,我知道一定能有回报。但还是让我惊讶了,看来是202室没能给你更大的发挥空间。”

      202室负责的城际线路说是每天工作九小时,但集中忙碌时段只有五小时左右。从没遇到哪条上线电报员“加料”,整个办公室气氛相对平和。

      原主的三个月试用期,从入门学习到独立操作收发电报,一直表现得中规中矩。从某个角度,她与202室其他人一样,习惯了不争不抢地工作。

      今天,莫伦原本没想过表现突出,但遇到“加料”打压事件也不会故意退让。
      强抗压的好心态、精通摩斯码与熟练机械操作,是成为优秀电报员的必备条件。她具备前两个条件,而这具身体的记忆补齐了最后一条,自然成功过关了。

      出风头,未尝不是一种获得线索的方法。

      这会听到薇薇安的话,意识到她话里有话,什么叫做“更大的发挥空间”?

      莫伦直接问:“索普小姐,您该不会让我换到别的线路吧?还是上面有调整工作的安排?”

      露娜·伊迪为什么要针对转正考试?
      莫伦最初怀疑这个人与萨米·沃尔存在原主不知情的私交,但现在听起来更像与电报公司的新安排有关。

      薇薇安叹息,“我还没收到明确通知。”

      长桌上,一个陌生面孔说话了。
      “你好,我是凯瑟琳,身边坐的是珍妮,我们都来自217室。”

      凯瑟琳:“据我所知,最近调整排班的传闻99%会很快落实,以后大家要轮换线路收发电报了。”

      莫伦与两人打了招呼,她们与“加料”的露娜·伊迪同属一个办公室。

      莫伦表示不解:“伊迪的专业能力强,轮换线路对她会有什么影响?难道是因为工资变动?不再按工作天数算钱,而按收发电报的数量计算,她才会不愿意调到相对空闲的线路?”

      “不是这样的,这事说来话长。”
      凯瑟琳压低声音说,“要从「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讲起。它家与我们公司有一条固定线路,每天的电报通讯数量不低。”

      这是一条伦敦市内线路,是217室的工作范围。

      凯瑟琳继续:“去年「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来了一位新的电报员JS,我收到过他发的电码,217室的其他人也都收到过。”

      如今电报员发报时,通常要在结尾留下姓名缩写。事后有需要,用于核查每一条电报经由哪些人传递。

      凯瑟琳:“今年四月开始,我们办公室其他人都没再收到这个签名的电码,全都传到伊迪手上了。”

      所以呢?
      莫伦知道每个人的收发电报节奏不同。初学者无法分辨,但老练的电报员隔着电线就能从按键速度与力道区分对方是谁。

      听凯瑟琳的意思,难道露娜·伊迪与JS渐渐熟悉后,近半年“网恋”了?

      乌丽卡直接问出来:“两人恋爱了?”

      这在电报圈屡见不鲜。

      一根电线连接了素不相识的两个人。
      不忙的时候,有的电报员在办公室看书,更多电报员会利用公司线路私人聊天。

      绝大多数电报员正值适婚年龄,家庭背景也相近。
      不是大富大贵,多是不愁温饱,来自牧师、医生、小商人、政府职员等家庭。

      背景与年龄合适,从线上恋爱发展到线下见面,然后结婚的人不在少数。

      凯瑟琳点头,“对,两人恋爱了。这本来不是问题,但伊迪开始霸线了!”

      莫伦立刻想到上午的收报考核,接到的摩斯码中有一大串乍看似乱码。
      如果直接翻译电码只会得到无意义的英文字符,必须先对摩斯码进行缩写转译。

      举个例子,「查尔斯公司」每间电报室都有一本大记事簿,上面记录了常用的缩写。
      比如数字1,摩斯码本来是“· - - - -”,在一些线路上被用来代指“您所需的钱款已经汇出”这一句话。

      缩写代指不只流通于查尔斯电报公司,也与上下线的电报公司达成习惯性默契,节省了收发电报的时间。

      在这个基础上,一条线路两端的电报员有时会发展出只有两个人懂的代号,更进一步提升收发报效率。

      问题随之出现。
      有的电报员利用这种方式把某条线路拿捏在自己手上,也就是“霸占线路”。虽然提升了传信效率,但也给同事造成麻烦与困扰。

      凯瑟琳:“伊迪不顾217室其他人的死活。我们忙到飞起都和她没关系,她只管那一条线路。”

      时间一久,矛盾必然出现。
      拿一样的工资,凭什么你做得活少,其他人要多干。

      莫伦马上理清了前因后果。

      217室伦敦市内线路的矛盾暗涌,一定有人向上反映了露娜·伊迪霸占线路的问题。
      公司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准备改变收发电报的方式,改为轮组调换接线。

      露娜·伊迪不愿意放弃固定线路。为了推迟或打消轮组模式,对新人转正考试加料。

      一是证明有的线路对收发电报的速度有高要求,只有像她这种技能强的才能胜任。

      二是给各电报室找点小麻烦。
      在转正考试“加料”,不是只影响接收她发出电码的那个考生,压抑的气氛会影响整个考场。
      新人们考核不理想,各电报室的工作进度多少受到影响,也就对推进轮组改革产生阻碍。

      露娜·伊迪的做法有用吗?不怕公司直接开除她这个不安定因素?

      莫伦没有直接与露娜接触,从已知情况推测她的性格,这人多少有些自负。
      露娜敢霸线,很可能认为只要成功加料,查尔斯电报公司不会舍弃她这样的优秀电报员。

      “伊迪没来吃中饭?”
      莫伦环视一周,没看到哪位金发姑娘与露娜·伊迪相符。

      凯瑟琳摇头,“两个小时前,她被托尼主管叫出去。也不知道具体谈了什么,没多久她回217室就拎包走了。托尼主管说给她放了半天假去处理私事,还不清楚之后会怎么安排她的岗位。”

      话到这里,情况大致清晰。

      莫伦却没有打消怀疑,她了解过新人考核的座位一直按照身高与性别排列。
      只需稍稍留意,二十位新人的高矮胖瘦都不是秘密,可以推测谁会坐在哪个位置。

      被“加料”的测试者在最后一排,真不是露娜特意选择的?

      原主没见过露娜·伊迪,没听说过JS,更别主动挑起矛盾。

      莫伦问凯瑟琳,“这样看来是我倒霉,刚好坐在被加料的最后一排。你们办公室有谁见过JS吗?会不会是他与彼特先生有矛盾,故意借伊迪的手来整人?”

      有的话不能直说,说彼特被人针对只是一个借口。

      莫伦更怀疑被针对的是原主,而露娜、JS与萨米·沃尔有关。

      原主对沃尔有好感,沃尔及时出现在抢劫案的现场。
      劫案发生在转正考核前一天,考核时露娜故意“加料”刁难新人们。

      得有多巧,这些事才会毫无内在联系。

      凯瑟琳没见过JS,餐桌边与她一起来的217室珍妮却见过。

      珍妮:“我见过JS,全名乔治·史蒂文。「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轮休的时候,他会来我们公司楼下接伊迪下班。
      JS长得高高壮壮,身材不像电报员倒像猎人。我和他聊过几句,他的业余爱好就是打猎。至于他与新人彼特有没有过节,那就不清楚了。”

      乌丽卡听小道消息听得起劲,分享了她知道的情况。
      “今天只有彼特没通过转正考核,听说他走出公司时的脸色很差。假如真是他得罪JS才被伊迪刁难,你们说之后会不会打起来?”

      看热闹不嫌事大。
      一时半刻无法预判彼特会不会找伊迪与JS的麻烦。

      凯瑟琳更好奇另一点,问莫伦:“今天上午被加料,你一点也不慌吗?怎么做到的?能教我也练一练吗?”

      莫伦无法说好心态是在无数死亡场景中锻炼出来的,迅速找到一个好借口。
      “以前,我在父亲的牙科诊所里做过助手。对比牙钻机深入口腔的感觉,伊迪在发报时加料应该算得上温柔。”

      莫伦看向乌丽卡,“琼斯,你觉得呢?”

      乌丽卡想到同为牙医的父亲,她也有去父亲牙科诊所的经历,颇为赞同地点头。
      “确实,世上没几件事比拔牙更可怕了。上帝保佑我,这辈子不要经历被牙钻、牙钳、牙匙、粗针伸入口腔。”

      凯瑟琳下意识地捂腮,光听单词已经觉得可怕,耳边仿佛响起快速启动的钻牙声。
      “好吧,这种锻炼心态的方式不适合我。”

      莫伦:“吃饭不说拔牙,聊点有意思的吧。我对电报行远不如大家认识全面。海外,有没有什么电报趣闻?”

      聊热闹,说身边的人或事可能会冒犯到谁,但谈远一些的就没顾忌了。

      莫伦抛出这个问题,却有更深层的用意。

      萨米·沃尔以往常驻海外处理国际法律案件,回到伦敦后很快与原主结识。
      他原先对电报业了解吗?是否在海外有什么特殊经历,让他蓄意接近原主?

      “海外的电报新闻?”
      薇薇安从上午的考核“加料”,想到三年前的「华尔街电报公司」旧闻。
      “都说伊迪在加料时,恨不得手速快到把键盘按出火苗。三年前,美国确实发生了电报线被烧断的事件。”

      珍妮也有印象,“对对,那会我刚进公司,在跨洋线路组接报。我记得是一个星期五,伦敦狂风暴雨,有几个小时和华尔街方向的电报通信断了联络。本来以为是伦敦的鬼天气导致电线损坏,后来发现问题在纽约。”

      莫伦:“发生了什么?”

      薇薇安:“那天被叫做黑色星期五,华尔街发生了黄金恐慌,黄金交易所的电报线路全部因为收发超载被烧断。
      据说这是一场人为操纵案,幕后操盘的是杰伊·古尔德和詹姆斯·菲斯克。近三年,美国国会听证会一直在调查两人。”

      “哇哦!詹姆斯·菲斯克,这人我听过。”
      乌丽卡对这个姓名耳熟,“他是华尔街的有钱人,今年年初卷入一场三角恋,被情敌当街枪杀。”

      薇薇安点头,“在那之后,只剩古尔德继续被调查。没人知道他从黄金操纵案里赚了多少钱,反正他现在活得非常好,也没听说遭到什么处罚。”

      莫伦听得很认真。

      原主不了解远隔重洋的黄金操纵案,但记得萨米·沃尔简单提过几句他的工作经历。
      从时间线来看,1869年沃尔被外派去美国纽约工作,距离发生黄金恐慌的华尔街非常近。

      空间距离很近不一定能说明什么。

      莫伦又追问两句,但薇薇安等人不了解黄金操纵案的具体始末。

      乌丽卡:“三年前,公司阅览室买的报刊里有很多内容与这个话题相关。现在是看不到了。”

      查尔斯电报公司设有阅览室,主要收入商务类相关报刊书籍,免费借给电报员们阅览。
      因为公司的电报业务主要与商贸相关,了解商贸新闻,便于电报员在摩斯码与英语互译时提升效率。

      不过,公司阅览室的刊物时效性强,超过三个月就被当成旧品处理。

      莫伦暗忖下班后去书店走一趟。
      问一问能否购买1869年黄金操纵案相关报刊合订本,还要买一些法律条文典籍,以及一些历年大事件实录。

      据目前已知,这个世界与上辈子经历的时空很可能是所谓的平行世界。
      世界发展历程相近,但细节上又有差异。像是出现了一些她没听过的著名人物与事件,1869年美国黄金恐慌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莫伦做电报员的第一天,在没有其他大事发生中结束了。

      尽管公司调整轮班的消息传遍各办公室,但还没宣布具体安排。
      各电报室忙碌时依旧忙碌,闲暇时各自选择喜欢的娱乐方式。

      线上闲谈是电报圈内的主要娱乐方式。
      随着各条线路的闲聊,“石膏新人”大战“加料老手”的消息渐渐扩散出去。

      莫伦也旁听了几句。
      滴滴答答的摩斯码,曾经给她留下的印象是多是谍战与密码攻防战,让人必须争分夺秒地破译。

      现在固有印象彻底打破。
      当电报员们忙里偷闲,使用摩斯码连通天南海北,聊着或狗血或离谱的消息。比记者还要迅速,行走在围观新闻第一线。

      仅仅第一天,她在相对空闲的下午茶时间,收获了各式各样的绯闻八卦。
      有点撑,不是喝下午茶喝的,是被这些小道消息给塞了一肚子。

      17:45下班。

      十一月的伦敦,这个时间点天色已黑。
      上午约好的车夫等在路口。坐马车绕道附近最大的书店买了一大摞书刊,再回罗伯特街44号。

      如果不考虑职业年龄危机,还有不自由的坐班制度,电报员可以算一份相对有趣的职业。

      莫伦却不打算长期从事。
      从喜好角度,这不是她的兴趣;从务实角度,薪资性价比低且难有晋升空间。

      但也不必着急离开。
      获取各种讯息,查明抢劫案的始末,然后再看看能往哪个方向发展。

      1872年,伦敦给女性的优质就业选项并不多。

      原主三年前从北伦敦学院毕业,那是一所私立女子走读学校,面向十二到十八岁的女性。
      如果是同龄男性,十八岁从公学毕业可以选择继续读大学,但现在英国的大学尚未对女性敞开大门。

      原主没有读大学的执念。
      莫伦却明白进入高校的好处,往小了说,获取知识与讯息的渠道变多了。

      刚才,她去书店看到各类书籍报刊,可一旦涉及深度专业内容,无法轻松购入相关专著或前沿研究刊物。
      书店老板说了,那类图书通常出现在大学高校或研究机构。

      对此,莫伦毫不意外。书店需要盈利,对于非大众偏好的读物,少进货才正常。

      回到家,听女佣朱莉提起一个小时前沃尔先生前来探望。

      这也完全在莫伦预料之中。以沃尔与原主的关系,前来探病才符合他表现出的体贴性格。

      女佣朱莉:“沃尔先生得知您上班未归,留下口信表示关心。希望您照顾好身体,不要劳累,当心加重脚伤。”

      莫伦笑着点头,似乎为来自沃尔的关怀感到喜悦。
      立刻去起居室,取出一张空白卡片,以右手写了几句感谢挂念之类的话。

      下笔越情真意切,眼中越毫无波澜。

      卡片字迹与原主如出一辙,将它放入信封,转身交给女佣朱莉。

      莫伦深谙做戏就做全,及时送出报平安的回信符合原主的性格,也就不会打草惊蛇。
      “等会找报童去沃尔先生家送信,让他不必担忧,我安全回家了。”

      朱莉接过,“好的。晚餐已经准备好了,现在上餐吗?”

      “谢谢,上菜吧。”
      莫伦提着一摞报刊来到餐桌边,准备边吃边看1869年美国黄金恐慌案。

      跨时三年,案件相关报道的合订本多到有几十册。
      时至今日还有报社在跟踪报道,但这个话题早就不是大众关注的热点新闻。

      莫伦翻阅起来。
      这一看从起居室到卧室,从晚上19:07看到了22:34。

      耗时近三个半小时,大致了解黄金恐慌事件。
      难怪人们称呼杰伊·古尔德“金融大恶魔”,这是一场影响极大的金融投机案。

      古尔德与菲斯克利用了美国南北内战时的货币政策——绿钞与黄金具有同等价值,开始囤积黄金,做高黄金价格。
      两人将时任总统算计其中,把控政府政策,估算国库黄金储备的救市时间,是与华尔街的空头们进行一场豪赌。

      最终,在1869年9月24日,其他人的黑色星期五,古尔德与菲斯克获胜。

      这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的空头恐慌,半数投资客破产,随后美国为它改变货币制度。
      国会意识到不能再让绿钞与黄金并存的复本位制度继续下去,否则类似的黄金操纵案再在美国卷土重来。①

      话说回来,这样惊动美国的大案与身为英国律师的萨米·沃尔有什么关系?

      莫伦没在厚厚一摞报道中发现沃尔的姓名。
      当她准备休息,明天再继续查看今年的追踪报道时,今年二月的一篇旧闻映入眼帘。

      其中有一段话:
      『谁能想到操纵黄金的菲斯克,居然滑稽地死在情敌的枪口下。在国会听证会上,他就黄金案所获钱款去哪了进行回答,那句藏于“忍冬盘踞之处”也成为无解之谜。』

      忍冬?
      莫伦瞬间想到萨米·沃尔的黄金袖扣,袖扣的浮雕图案也是“忍冬”,即金银花。

      别告诉她这又是一个巧合。

      瞥一眼挂钟。
      时间来到22:40,夜深人静。

      莫伦控制住了将涉事报道全部看完的冲动。
      该休息了。牢记教训非必要不熬夜,明天早起再继续。

      临睡前,寥寥几笔,一气呵成。
      参考上辈子自己的头骨X光片,在笔记本扉页添了一幅颅骨骨架的简笔画。

      莫伦笑得柔和,对头骨画说了一声晚安。“祝我睡个好觉。”

      灯灭,陷入令人舒心的黑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Chapter4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