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艺伎 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见习阶段称“半玉”;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或写做“芸子”,皆读做げいこ,Geiko)”,见习阶段称“舞妓(或写做“舞子”,皆读做まいこ,Maiko)”。 而在明治时期以后,“芸妓(げいぎ,Geigi)”这种读法越来越普遍,成为现代标准日语读法。
舞伎: 一般为“桃割”发型,正面看像桃子,顶部收紧。 两鬓的发髻为真发,会露出耳朵。 发饰非常华丽,基本都有花帘。 总体来说,从业时间越长,花的数量越少,尺寸越大。 一般一年的舞伎有垂帘,二年的垂帘去掉但依然才用小碎花,三年时间左右开始带1-3朵大花。
艺伎:高岛田发型,正面看上去宽度基本一致。 耳边发髻多为假发,会把耳朵遮住。 很少带发饰,最多1、2个小饰物,但都会有一个大梳子。
太夫:以胜山髻为原型,岛田髻,横兵库,京都岛原太夫,天神发髻,胜山发髻,贝壳发髻。
艺伎和花魁会带时令季节的花簪,例如:一月松竹梅,二月梅,三月油菜花,四月樱花,五月紫藤等等。
料亭、又称料理亭,是一种日本传统的高级料理餐厅,专门贩售怀石料理、定食套餐类食物,通常会配有日式庭园、金箔屏风、松树等盆栽、石灯笼和振袖和服之类的装饰物来增添气氛。
料亭特点在于提供包厢、通常会请艺妓来助兴。费用高昂,早期不接受自行上门的新顾客,只有通过熟客引荐者才能入内,并且前往消费必须预约。由于其隐蔽性,很多政治界、商界人物都会选择在此类场所进行秘密的商谈。
古时艺妓一般从幼年开始学艺,现在则因为日本《儿童福祉法》和《劳动基准法》的限制,必须中学(初中)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艺妓学习的内容繁多,过程十分艰苦。其中包括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乐器、歌舞,直到鞠躬、斟酒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处处体现高贵和稳重。比如训练中有一项的内容是吃热豆腐不能发出声音,更不能碰到唇彩,可见要求之严格。到16岁左右便可以正式担任艺妓,艺妓学徒称为“舞妓(或写做舞子)”、“半玉”,而后才可以正式转为“艺妓”。艺妓生涯一般到30岁完结,在30岁以后仍然继续当艺妓的话便降级,成为年轻貌美的名妓之陪衬。艺妓中把前辈艺妓称为“姐姐”(お姉さん)。
此外艺妓还有座敷游,是在酒席之间娱宾的艺能。艺妓的座敷游根据地区不同,也有不同的风格,艺妓的座敷游一般有以下几种:
金比罗船,即轮流在小物体上拍,偶尔抓住。跟随的人必须放弃粘性,如果犯了错误,就会喝酒。
托拉托拉,客人和艺妓躲在屏风后面,装扮成“老虎”、“老太太”(拄着拐杖)和“加藤清正”(拄着长矛)。这是一种通过同时摆姿势并喊着“托拉托拉,托托拉”来决定胜负的游戏。
警官古德萨亚,一边玩石头、剪子、布,一边高呼“Omawari Yoisaya”,胜者击鼓,败者转一圈。
小座敷鼓,鼓与三味线一起自由演奏,没有赢家或输家。 “虫大栗太鼓”很有名。
垫子,使用坐垫的椅子挑选游戏,留下的垫子数量少于参与人数。当音乐(三味线)响起时,请绕着坐垫走动。当音乐停止时,请坐在垫子上。不能坐在垫子上的人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