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 ...


  •   “就要离开了,真的要离开了!”杜娟喃喃不停。昨晚和同学兼好友的梁小宜合床而睡,讲了好久的知心话,两个十二三岁的少女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个不停,睡得晚,醒得早,杜娟依然精神弈弈,心中涌动着些许激动,不弱但也不强烈。回到家,简单地吃了早饭,就和父亲一起收拾行李,然后和十岁的弟弟、父亲一道与邻居简单地道了一下别,就踏上了回南方老家的路程。
      站在这条唯一通往外边的公路等着拉煤车,喃喃的杜娟有些许失落。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少女来说,也许还不能够真正体会沉重的离愁别绪,更多的是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但就要离开了生活六年的无比熟悉的万山连队,她还是有些不舍的,毕竟这里留下了她一生中最纯真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成年后的杜娟忆起这段时光,依然莞尔惬意。万山连,住着约一百户人家。很多人家都是自身历史的原因搬迁到此:或逃避灾祸,或为了更好地生存,或者是“发配”到此地。小学的时候,杜娟就听爸爸常说,万山连虽然偏僻,人口不多,但这里卧虎藏龙。这里的人有的竟然是工程师,有的竟然是外文翻译,也许是因为做了什么错事就发配到北大荒来开垦,说着说着就讲什么□□,什么全国串连,弄得小小的杜娟迷糊了又迷糊,后来上了中学学了历史才清楚爸爸当时说的这些话。万山连四围群山环绕,风景也算秀丽。这里盛产煤,连队就以煤为生,连里的男人绝大部分是矿工,过着三班倒的生活。杜娟的爸爸杜兴男就是其中之一。当了几年的兵,复了员,杜兴男就在这安家立业了,然后从南方农村老家把老婆刘碧兰和三个孩子接了过来。一家人也总算拐了个弯基本上跳出了农门。不再过祖辈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生活对当时的后辈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杜娟是家里唯一的女孩,有个大她六岁的哥哥杜兵,然后就是小她两岁的弟弟杜磊了。在哥哥和弟弟的熏陶下,小小的杜娟就是个假小子,留着短发,穿着哥哥穿不了的灰或黑或绿衣服,偶尔有几件花衣裳也是点缀,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经常和弟弟、同学疯玩。春天来了,就跑到山里采野花,什么迎春花啦,什么百合啦,还有很多都是叫不出名字的;一到夏天,就和弟弟跑到山里,要么采蘑菇木耳,要么采野榛子,或者下完雨后和一些小孩用泥巴做成桥、水库什么的堵、泄水玩,或者把沙子弄成很多水道或者白天玩滚铁环、跳皮筋,晚上捉萤火虫放在瓶子里或者和伙伴们扮成夫妻家人,玩过家家……;秋天降临,四周的山染成了黄红黄红的,如同蝴蝶的翅膀,这时的杜娟喜欢望着不远的“花翅膀”发呆。深秋,黄红变暗,山色渐枯,落叶纷飞,杜娟就和伙伴们躺在山里厚厚的落叶上,像躺在柔软舒适的沙发上,欢喜地谈天说地。冬天,也是好玩的季节,堆雪人,打雪仗,溜冰,滑雪撬,有时也和弟弟跑到山里折些干枯的树枝当柴火贴补家用。那时候,北方的雪下得勤、下得紧。她还记得有一次雪下得足有八十厘米深,家里的木门被堵得打不开。大人打开后,铲除了院子里的雪,再出去,她就剩下个脑袋在外面,眼前一片白花花的,太阳出来照在雪上,眼前直泛金光。哪像多年后,北方的雪下得少了,下得薄了。
      那时候电视即使是黑白的也是稀罕物,只有连队里有些实力的家才会买来看。杜娟家在万山连算是晚来户,来的时候连队修的砖房已经分完。家里小孩又多,妈妈是家属,没有什么工作,平常弄个园子种点菜,有时到山上采点蕨菜木耳猴头什么的来卖,大部分时间是在照顾三个孩子,所以全家靠着爸爸当矿工的微薄工资生活,再加上夫妻俩身体都不好,经常看病吃药,所以杜家在连队算穷户了。杜娟离开之前还住着那间老茅草屋,漏雨了就补补,阴暗潮湿,十二岁的少女身体已经开始发育了,可还跟着父母哥弟挤在一张大炕上睡觉。由于不富裕,杜家没有买电视,可那个有声音有情节的画面是多么吸引还年幼的姐弟俩啊!姐弟俩晚上吃完饭经常跑到要好的叔叔家看电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小孩不懂事,也不管叔叔家人烦不烦了。那个时候,电视正放着港片《射雕英雄传》。由于电视信号不好,只有矿上的电视才能收到,很多人都跑到那里去看。哥弟俩吃完饭一溜烟就跑了,杜娟赶紧扒了几口饭就跟在他们后面,可没多久他们人影就不见了,可怜的小杜娟竟然一个人在那个还算亮的傍晚(北方的夜晚黑得晚)走了很远的公路才到矿上,可正当她气喘吁吁地使劲通过大人们林立的长腿挤到前面去时,电视里已经播放着片尾曲了。姐弟俩受到香港武打片的影响,经常一起切搓“武艺”,并且嘴巴还不时地给自己创造的动作配音“嘭嘭”“叭叭”。那时班级里盛行按武打角色配对,杜娟就被同学配成了《射雕》中的“穆念慈”,而她耍的要好的男同学之一崔林浩就被配成了“杨康”。虽然贪玩,可杜娟的学习从小学一年级起在班里就是数一数二,学习委员班长什么的经常担任,有时老师不在了,她就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带着全班同学学习。崔林浩学习也不错。他当班长,杜娟就是学习委员。他俩再加上另一个男同学郑冬他们关系最要好,三个人经常在一起写作业,嬉戏玩耍。杜娟和崔林浩一直搭当到四年级。五年级的时候崔林浩家迁到团部去了。在走之前的那个学期里,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崔林浩有一个新买的日记本,给杜娟看,杜娟知道他将要走了,所以没告诉他一声就自作主张在首页上写了祝福的话,结果崔林浩相当生气,一拳打到她脸上,还好人小力气还不大,不是很疼,但当时杜娟就伤心地哭起来,郑冬从中调解,叫崔林浩赔礼道歉,崔林浩说了很多次“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动手打你”,杜娟才止住哭声说了“没关系”。上六年级的时候,连队的学校不办了,全体学生都转到团部住宿上学。杜娟被分到六年级四班。团部只有一所小学,规模很大,学生有六七百人。课程也很轻松,下午有很多兴趣班和课外活动。杜娟报名参加了书法班。上过高中的杜兴男很注重子女的教育。三个孩子中只有杜娟学习最好最不操心。所以在对两个儿子失望之后,他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了杜娟身上,小学二三年级就买来字贴让她练习,钢笔的,毛笔的,杜娟都练习得很认真,所以小小年纪就写了一手娟秀的字。很快,杜娟就知道了崔林浩在六年级一班,不过他们从来没有找过彼此。后来,他们都上了团部的中学,仍然是不同班级。有一次,杜娟和父亲走在学校旁的路上,很远就看见崔林浩骑着一辆自行车过来,杜娟连忙低下头,心头咚咚地跳,脸上如火烧般,只听一声“杜叔叔”,他们就这样擦肩而过。多年后的杜娟忆起当时自己慌乱的神情,仍然感到莫名,是喜欢或者只是单纯的友谊或者自己有些大了对异性的不安?谁又能说得清道得明呢?
      “娟子,上车了!”爸爸的叫声让神游的杜娟清醒过来,她轻轻叹口气跳上了车。“别了,我的第二故乡;别了,我的朋友们!”,望着窗外飞过的景色,杜娟心里似乎充满了越来越浓的惆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