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太阳 ...

  •   【说完月亮,就来说说经常和月亮一起提起的太阳。

      太阳是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系唯一的恒星,太阳也有很多古称,金乌、赤日、火轮、金虎、丹曦、白驹等,很符合我们对太阳的印象。】

      【除此以外,太阳也是文人吟诗作赋,必不可少的景物。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时光易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好风光。

      还有屈原的《九歌.东君》,是一首歌颂太阳的辞,这首辞太长,免得大家说我水时长,看完视频后大家自己去了解一下,以后抽查。】

      段商小小皮了一下,却没想到天幕前的观众把这句话仔细记了下来,打算结束后就好好去通读一遍。

      明朝热爱修仙的嘉靖皇帝,已经在思考,这是根据楚地祭祀乐歌改编的,难道仙神就好这一口?天幕结束以后,一定要召集文人为仙神写祝文,建道馆。

      【它也是我们这个星系唯一一个自主发光的星球,地球会自我旋转,太阳照射到的一面就是白天,没照到的就是黑夜,地球旋转一圈就是一天。】

      段商说着,画面朝着被阳光照射的明暗分界线扩大,宛如向地面坠落,引起一些胆小的人一阵惊叫,最后稳稳停在一处山川上,此时旭日初升,正是河清海晏之景。

      随后画面向右边缩小了一半,正当摸不着头脑之时,地球又重新出现在左半边空白的地方,不明所以的百姓们又是瑟缩了一下,以为天真破了,最后发现只是分成两幅画面,左边依旧是悬在空中的地球,右边则变成了地面上的山川。

      画面标注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还有一个从左到右的小箭头,表明地球是自西向东的自转,随着地球倾斜着开始旋转,太阳渐渐升高,山川天光大亮,当之前画面落下的山川正对着太阳时,已经是日头高悬,正午时分。

      对此仍有质疑的人,也不得不放下成见,满怀惊叹的看着太阳西落,月上枝头。

      【我们所在夜晚看见的月亮,也是反射太阳的光辉。月亮围着地球转一圈就是一月,俗称的月相就是月亮转到了地球的其他位置,阳光反射不全,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月有阴晴圆缺。】

      随着段商的叙述,月球的移动轨迹也出现在画面里,在轨迹下还有一个从左到右的小箭头,表示月球是自西向东围绕着地球转。

      最后展示了月球转到地球不同方向,阳光照射后所呈现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晦月(1)的月相图。

      【地球围着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因为地球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各个地方照射到的太阳光也不同,就产生了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天幕里出现地球四季公转图,并细心的把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写上。

      山川随着地球位置绕着太阳的变动,出现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阿拉伯数字转换成古人熟悉的天支地干的日期算法。

      “这……这是?”再熟悉不过的节气出现在天幕,以农为本的百姓们激动了起来。

      那奇怪的符号再次出现,李斯仔细对比后面的日期,有了一个惊讶的发现,这符号该不会可以代替数吧?如果可以,那以后写算术就不用在长篇累牍了。

      现在天幕还没结束,不是和嬴政说的时机,李斯用余光瞥了眼也正兴致勃勃的赵高,压下了激动的心情。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是难以估量的,在上古时代,他们仅仅凭借北斗七星,就找出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

      天幕出现北斗七星的星图,此时正是晴空万里,赫然出现夜晚的星星,引起一阵小小的抽气声。

      【因此出现了最初的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这比之后面的节气划分,可谓是相当粗陋的,但每一种事物的完善都是需要时间来发展的,商朝为节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商朝的殷历四个节气到周朝的周历八个节气,最后到西汉的汉武帝令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太初历,将二十四个节气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光,历法经过不同朝代的修改,但二十四节气一直沿用到至今。

      《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保存完整的历书。

      这里补充一下二十四节气源自干支历,干支历从目前大部分支持的说法上来看,应该是黄帝时期就有的了,只是到汉武帝这里才开始运用,大家不要以为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发明的,只能说这是一个足以记录史册的发现和决定。】

      天幕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日期展现出来,各个朝代赶紧誊抄,以便后面修改历法。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都是古时口口相传的农谚,也说明节气与农作的息息相关。】

      【最后给大家回忆一下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运用,对于西汉以前,尚且用着殷历、周历的朝代引发了一场震动。

      官至周朝太师的姜子牙捋着长长的胡子,口中感概,“原来干支历还有这等妙处,可惜我们没早发现,不然就有更多百姓可以摆脱食不果腹之苦。”

      等了一会,也没听闻下言,姜子牙偏头看去,周武王姬发一脸郁闷,姜子牙问:“天子这是怎么了?”

      姬发长叹一口气,“只是觉得才收服天下,就得知会被他人取代,不由心中郁郁。”

      “国家兴亡如人之生死,后人自有后人的福气,我们现下能做的就是借助天幕,为后人谋福,说不定这次周朝能延续到一千年多后的西汉去,甚至更远。”姜子牙豁达道。

      姬发点头,目光悠远,似穿过天幕,望向西汉。一千年啊,他常年和殷商征战,身体已是日暮西山,仅仅是建立周朝第二年就已病体沉疴,只希望周朝能延续的久点,更久点!

      秦朝,嬴政沉浸在宇宙的玄妙之中,当天幕提到历法时,事关农业,嬴政认真了起来。

      直到说起西汉的太初历,嬴政的脸色陡然一沉,殷历、周历他是知道的,秦朝现在用的颛顼历就是基于其上修改的。

      早先秦人给周王室养马有功,封在秦地,被其他诸侯视为夷狄之邦,只有秦朝使用颛顼历。

      在两年前赢政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制度后,其他各国那些五花八门的历法才被颛顼历取代。

      至于西汉和太初历,既然他没听过,那必然是在秦朝之后,秦朝最终还是没能万世一系。

      只不过为什么秦朝统一历法,天幕却只言片语都不提及,难道是后面的秦朝皇帝对农事懈怠,没有做出什么变法,所以天幕没有提及,当然会不会是秦朝国祚太短,来不及改历法这个选项,嬴政压根没考虑。

      “好好好,不愧是我大汉儿郎!”汉高祖刘邦很对于天幕越过秦朝,夸赞汉朝,很是高兴,就算不是汉朝发明的,也是他的子孙做出的决定,这难道不足以说明他的子孙是个英明神武的君王吗?以后看还有谁敢说他得位不正,他的子孙可是神仙都认证过的。

      兴高采烈的刘邦忽略了旁边欲言又止的张良,算了,看陛下如此开心,就暂时不泼他冷水了。

      “克定祸乱曰武,威强睿德曰武(2)。不知道是那个后人能有如此谥号。”刘彻对这个谥号表示肯定,也希望后人多出一些武德昌盛的皇帝,把匈奴打的丢盔弃甲。

      唐都?太常卿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心下讶异,不敢耽搁,赶紧出列向刘彻禀报,“陛下,臣有事禀告,臣属下有一位与天幕所提的唐都同名,几年前因善于观测天文被招揽入朝。”

      “什么,你是说……”我就是那个汉武帝!刘彻没说完剩下的话,因为念出自己的谥号总感觉不吉利。

      刘彻激动的心情将将平息,“是了,汉朝皇帝,又有一个和天幕同名,善观天象的官员。快!速速去将天幕里提到的邓平和落下闳找来,我们马上就重新修正历法。”

      这可是足以录入史册的决定,他和汉武帝是同一个人,就算现在不用,以后自己也会想到,他提前用用怎么了?刘彻理直气壮的想。

      不过,为什么汉前面还有个西?刘彻面色一僵,盲生终于发现了华点,上数几个朝代,也就中途式微的周朝分东西,难道汉朝也如周朝被诸侯瓜分了?

      刘彻回想父亲汉景帝时期发生的七国之乱,面色更是扭曲了,看来要想想办法削弱一下这些诸侯王了。

      段商没有想到自己随性而为科普的历法,不仅推动了各朝代的农业发展,也让汉武帝的推恩令(3)提前了两年出现。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三章 太阳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