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悟 ...

  •   原本各自安好,偏那相思公子好为人师,爱管闲事,在上面教授一番,又走了下来。
      林南生回头确认过后边没有人跟来,靠近了,悄声劝道:“姐姐,大暑天的,姑娘们特地来陪你,也该替她们想一想,何必玩偏门?”
      林南望毫不客气地回道:“既是来陪我,怎么就不能玩让我高兴的?我又没强求她们必须跟着。你们志趣相投,有你陪着,不是更好。”
      林南生看向湖面,幽叹道:“一时一景一心境,一花一景一世界。唯时光和美景不可辜负,这池水,这荷花,这杨柳,这微风,都是自然赐予的厚礼,错过多可惜。姐姐,将来……”
      “如今都不畅快,管它将来如何?南生,小小年纪,别活得老气横秋,少管他人事,这是我这个做姐姐的,唯一的忠告。”
      “姐姐,我可是为你好。”
      “谢了。”
      冯丹霞有些手足无措,她家也有姐妹,也生过龃龉,只是大家都懂得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要闹也是在家闹一闹,免得名声传出去不好。这对姐妹,出自京里名门望族,怎么这样就吵起来了?
      春秧倒是自自在在的,弯腰又捡了一块,这回用上了内力。石头片擦着水面,像是旷野里的灰兔一般,一蹦一跳,奔向远处。又像是雨前的燕子,横掠过水面,飞去了对岸。
      她无声地赞同着林南望,林南生注意上了她,冷声道:“你就是粟春秧吧?褚懂那些要命的坏毛病,只怕都是在你家学来的。我姐姐和你不一样,你可别把她带坏了。”
      林南望一手牵了春秧,一手挽了冯丹霞,说:“走,划船去。”
      三人丢下林南生,就这么走了。

      “春秧,对不起,家里出了这么个老儒生,有事没事也要道理一番。心意是好的,难免嘈嘈。”
      春秧和冯丹霞都笑。
      落在后方的丫头一直没出声,等她们上了船,两个去了船头,两个留在船尾,撑着船往前。
      林南望指着远处高山上的塔尖,问她们:“那是什么寺?”
      冯丹霞是个捂在家里不许外出的,摇头说:“许是那万德寺,家下人说有个大师在那讲经说法,很多人往那儿去。”
      春秧小声说:“对,不过这座四勤塔已经荒废,寺里修了围墙,将它挡在了外边。”
      “可有个缘故?”
      “是有个传说,不知真假。”
      “请说。”
      冯丹霞也挪了挪,贴近了听故事。
      “据说有人听经时顿悟,泪如雨下,跪地磕头九九八十一下,求师傅们为他剃度。恰逢二十九日吉时,大师见他虔诚,当即亲自为他主持。隔日就有妇人领着孩子上门讨人,原来那人上有老,下有小,只因日子清苦,便生了逃避的心思。他是解脱了,可家里双亲卧病,四个孩子尚小,妻子羸弱,留下这么个烂摊子,如何得了?那人死活不愿意回去,满口佛祖说菩萨言的,倒把妻儿说成了阻碍他修行的恶霸。寺里的人也说她们胡搅蛮缠,说这人已了断红尘,又是自愿出家,不得为难。那妇人哭诉‘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今这浮屠,却要谋我家七条性命,这是哪门子的救苦救难’。她万念俱灰,捂着脸冲出去,一头撞死在四勤塔处。寺里怕逼死人的事传出去不好,就修了墙,和它撇清。”
      林南望叹道:“听起来像是真的,这样不顾民生的事,不单这儿有。溯州那个圆智大师,就是遭灾之后,撇下妻儿老母,只身投奔寺院。家里田地房屋,全被洪水冲毁,他不想着寻别的门路谋生,撇下家人,只顾自己活命,听说除他之外,全饿死了。这样没人性的东西,不过是在佛前假惺惺掉了两滴泪,竟有人追捧这是为了佛法悲痛舍红尘,又说这样的境界非常人能及,后来信者众多,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圣僧。”
      “的确不是常人能比的,有几人能狠心至此?一心向佛,佛心向善,自然能信,可在家就不能诵经修功德吗?先是为人,尽好做人的本分,安顿好了家小,再去佛前侍奉也不迟啊。有一年,我娘带我去庙里,我在殿外耍,因做了男孩打扮,老和尚看我生得老实,就想拐我。他说我有佛缘,有慧根,劝我入佛门,早日悟道,将来必定能成高僧名士。我娘伤心不已,我哪里舍得家人,就对大和尚说:你没看出我是女孩吗?请大师数一数,从古至今,汉佛三藏中,几处有尼师??既我有慧根佛缘,为何不能在家悟,不能在路上悟。真入了庵,整日不是坐着就是站着,抬头望天,天不过四方大,如井底之蛙,说出来的话都可笑,又能悟出多大的道来?不如等我七老八十了,把人间的事都经历过,把脑子里填满了,说话有了分量再说。”
      林南望拿帕子掩了嘴,一眼不错地看着她。
      冯丹霞忍着笑说:“后来呢?”
      “老和尚晃着脑袋说可惜呀可惜,这么巧的嘴,要是入在我门下,辨禅哪有不赢的。好孩子,答应我,不入咱这不要紧,可不许去那家。”
      方才说得高深,原来是两家的和尚赌气争高下呢!
      林南望笑得一手捂肚子一手掩面,冯丹霞也撇头低笑。

      春秧缓缓起身,轻移到船尾,拿到竹筐和地上的鱼竿,又走回来,问她们:“要不要钓鱼?”
      “好啊!”
      小丫头上前伺候添饵料,春秧手里没竿,也不必别人帮忙,拽着水蓝色的钓线一头,将钓钩甩出,沉心静气等上几息,逮着时机一拉。一尾红色锦鲤从水里飞了出来,正好落入木桶,溅起的水花也恰到好处地重新落回桶里。
      “厉害!”
      林南望抛了竿,静待鱼儿上钩。
      冯丹霞没钓过,悄声向春秧请教。
      春秧手把手教了,没一会,她也钓了一尾。
      林南望朝春秧招手,春秧挨过去,林南望说:“春秧,方便去你家看看吗?常听他说起,太有趣了。”
      春秧看向船尾的丫头,丫头眼观鼻鼻观心,面色不变。
      春秧就答:“一会靠了岸,托姐姐们交代一声。”
      林南望笑道:“好。”
      春秧忙说:“家里简陋,请姐姐见谅。”
      林南望拉起鱼竿,苦笑道:“雕梁画栋也好,粉妆玉砌也罢,不过是个好看的笼子。说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出门,先前我不想说话,是怕说出什么不妥当的话来,让人笑话。褚懂运气好,能到你家去,见识了那样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东西。听说太后娘娘最爱听他说这些,就连皇上也多问了几句。我爹教了他几年,他常挂在嘴边的,还是一个粟先生。所以虽然先前不得见,却是神往已久,还请春秧不要介意我唐突。”
      “怎么会?姐姐,我家没那么多规矩,爹娘也不苛责,所以我学的不多,懂的不多,冒冒失失的。”
      “这是率真可爱。对了,头一碟子绿豆糕,掺了鸡蛋果?。”
      “多谢姐姐解惑。”
      冯丹霞试探着问:“这也是出自南生姑娘的方子吗?”
      “正是。她有许多奇思妙想,你若有兴致,逮着空子去问她。她是个热心的,并不介意被打听。”
      这话听起来,姐妹俩之间又没有什么心结。
      冯丹霞点头说:“好。”

      船行到对岸又往回走,有丫头问:“姑娘们,要不要采两朵回去插瓶?”
      林南望说:“我就不必了。”
      春秧看向冯丹霞,见冯丹霞为难,就先说了:“方才我看见有莲蓬了,方便摘一个吗?尝尝鲜。”
      冯丹霞跟道:“我也想试试。”
      林南望笑道:“这会能吃吗?要能行,多摘几个,拿给她们,算是谢礼,感谢她们伴游。”
      丫头笑着应了。

      她们带着莲蓬回来,那群姑娘很给面子地尝了尝。
      冠珠一直没说话,这会正看着自己,春秧便走过去问:“热不热?”
      冠珠抿抿嘴,说:“还好,船上是不是凉快些?”
      春秧点头,将特地留出来的大莲蓬给了她。
      冠珠拿在手上,没吃,又看向正和众人说着百合炒鲜莲子要怎么做的林南生。
      春秧也在看她。
      林南生和她姐姐是两副长相。南望的面容让人难忘,鹅蛋脸,圆润饱满。眉眼自然舒展,眼里有光,看着温柔淡雅又有情。鼻子和嘴巴生得十分精致,微微上扬的嘴角和眼里的深意,让人忽略她的年纪,感受到一种沉稳大气。林南生是瓜子脸,大眼高鼻梁,脸小小的,嘴唇稍厚,也是好看的,只是带着一点异族风情,有些不合时宜。
      她应当是知道这点的,每说完最后一个字,会抿抿嘴,让双唇往内收。仔细去看,她的口脂没有完全覆盖到唇外沿,很像古画上的仕女装扮。
      林南生往这边看过来,春秧客气地笑笑。冠珠站起来,走过去,问她:“南生姑娘,你喜欢下棋吗?”
      林南生笑道:“棋子多了,太费工夫,半天也下不完。我教你们一种新的玩法吧?”
      立时就有丫头捧着棋盘上前,林南生教的是“五子连星”:两人对战,轮番落子,谁先连到五颗就算赢。
      这个有趣,很快吸引了姑娘们的注意。

      林南望走过来,笑道:“她生来热情,总有办法让人围着她。”
      春秧笑道:“一样米养百样人。你们都有才情,不像我,琴棋书画,样样玩不来。”
      林南望看得出,春秧并不是妄自菲薄的人,所以不说那些安慰的话,只说:“你还有别的主意吧?”
      春秧笑笑,说:“日头太晒,有些不合适。”
      “那好,往后再带我玩。她们一时半会忙不完,我们先走吧?”
      春秧扭头看向秋蕙,秋蕙笑着点头,向身边的丫头示意,有两人拿了布伞,走过来替她们遮阳,护着她们往回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