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世有姜国 ...
-
世有姜国,年号熙平。
到了熙平十八年,王位已经传了四代。再说这姜王姜明,可谓是勤政爱民,为了民生大计宵衣旰食,自从登基之初,便推行了许多重农政策。她下令修缮灌溉工程,免去受灾地区的赋税,农□□粮进城,守城官兵不得阻拦、盘剥。除此之外,她设立司天监,用于观测天象,司天监官员负责编写历法。这些举措惠及天下,百姓无不称颂,曾经有官员上表请愿,为姜王立生祠,姜王不应允。
姜王共有三女,长女姜霆为人沉稳谨慎,礼贤下士,常于庭院自省,摆上案几,案几上放白瓷瓮一只,又执黑白棋子,倘若做了好事,便在瓮中放入白棋一颗,倘若当天事情办得不妥帖,便放入黑子一颗。王女霆每每反省自身,都要到月上中天,才肯休息,这样的做法被认为是由古先贤之风,因此,大皇女在文人当中倍受推崇。三女姜寥身形高挑,孔武有力,足智多谋,颇有将才,曾为姜国立下赫赫战功,年少开府,住在王城中最繁华热闹之处,蹴鞠马球,无一不通,常携友人与美人同饮,京城酒肆都以二王女驾临为噱头招揽客人。二女姜俟,传说昔年身体孱弱,精神不济,为磨练其心性,姜王将她送出皇城,改名换姓,长到十八岁,方今接回,只是这姜俟有意流连民间,尝夜奔十里,离城而去,姜王携亲信侍卫策马追回,后疯癫无状,王深怜爱之,命人好生照料。
人间岁月不觉长,忽而已至三月春。
骄阳当空,照见王城新柳绕河堤,这柳条好似美人醉酒后低垂的面颊,柳丝如乌黑浓密的发,轻轻遮着美人面。又见河中波光粼粼,时常有碗口粗的鱼儿三三两两跃出水面,好似要与河堤上垂下的柳枝争个高下,一时间红鱼绿柳交相辉映,生机盎然。河堤旁经来来往往的人,挑着担子吆喝的,挎着篮子采买的,牵着孩子玩耍的,扛着行李头也不抬赶路的,船上游玩歌唱的,为着这一奇景,都屏住呼吸静默了一阵,又一齐发出呼喊“嚯!”,待鱼儿纷纷落入水中,水面重新归于平静,只剩微风吹过的涟漪,围观的人们又逐渐散开,只剩几个年轻人怔愣地盯着水面,挡在路中也不知道避让,不知打着什么主意,众人不欲争辩,绕过几个痴儿,径自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岸边的船上重又响起了歌声,歌声悠远,羌管婉转,唱的正是这多情的柳树: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春风破空,穿过街巷,丝丝柳絮随风舞动,不一会又揉成了一团,在地上滚动着,却再也赶不上风儿的脚步。这风一路前行着,越过高耸的宫墙,千回百转,偷偷溜进了尚未关上的雕花木窗,撞上了案边的书卷,呼啦啦,翻阅了好些页,被吹开了的书终于砸在了地上。想是梦中不安宁,这声响将床上小憩的人惊醒了,床上的人茫然地睁开了眼,面对空荡荡的屋子,一股巨大的孤独和不安瞬间袭来。屋里的人早已在睡前被遣了出去。她径直坐了起来,嘴里无意识地重复“母亲、母亲”,然而她的母亲不在身边。她鞋也来不及穿,失魂落魄地向外冲去。
她要寻一个人,不管是谁,来个人!
还没出门,她撞上了一个人,她紧紧抓住来人的衣袖,身体抖如筛糠,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尚未发现奇怪之处。
一个人的时光最是难熬,姜俟思索思考自己的存在究竟给这个王朝带来了什么。没有,什么都没有,她不像姐姐姜霆思维敏捷,能在政事上帮助母亲,也不像妹妹姜寥那么高大,横刀立马,为母亲分忧。她或许应该离开王城,去大漠看北雁南飞、落日楼头;去水乡摇橹,看岸上的人们如何生活,如何唱着渔歌逗闷;去山林,亲事农桑,不问世事;去海上,结网捕鱼,卧月而眠……无论怎样都很好,只要不是现在这样。她有些绝望地想到,也许自己一辈子都要被困在这里了。回到王城的几年里,她无数次不想着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终于她做好了准备,除了银两和贴身的项链什么也没带,她决绝地踏出王畿,或乘着高头大马,或偷偷潜行,自以为聪明地别避开了所有人,而然睡醒再睁眼的一瞬间,又回到了自己的宫室里。她猜想,大概是宫人们向王上高密,或者在赶路过程中透露了自己的身份,被地方官发现了,无论是什么原因,姜俟都无法反抗,或许王座上的那个人根本不允许王室凭空少一个人,尽管这个人看起来“没用”,因为这是在挑战王权。
可是,从没人问过她的意愿,问问她愿不愿意被遗落,愿不愿意被接回,她想天地那么广阔,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又在哪里呢。她想不明白,于是她愤怒、绝望,她将一应物品全数撤下,不肯和人说话,只是自己呆呆地坐在床上,半个时辰左右也就自己清醒了,便不再吵闹,躺下便睡,一天之内能睡足六个时辰。身边服侍的宫人害怕睡出个什么好歹,只好启禀了姜王,姜王闻言,命御医诊治。御医探脉象,发觉并无不妥,只叮嘱多动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