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知青点众人 ...

  •   东北的天早早就亮,但天黑得也早,乔雅听见外边的动静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
      院子里听着热闹得很,一个接一个的说着话,乔雅躺在炕上听了一会,也没听出些重点信息。
      想着差不多也到做晚饭的时间,乔雅也就没有继续躺尸,准备出去认识认识这些未来的‘室友’。
      想想还是有些期待,这还是她人生中的头一遭经历呢!
      屋内也没有镜子,乔雅简单的扎了个低马尾就打开门走了出去。
      “乔亚,你醒了啊,身体怎么样?”,周雪梅正好在水井边洗菜,听见乔亚屋子的动静就先打了个招呼。
      “睡了一觉舒服多了,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乔亚也笑回应了对方。
      “刚回来不久,正准备做晚饭”
      乔亚在这知青院里属于年龄最小的一个,平日里对外的性格也是十分温和,干活做事倒是干脆利落,又和其他人没有利益冲突,所以知青点的人对她态度还行。
      “今天去镇上好玩吗?人多不多?”,乔亚在水井边的水池子洗了下手,一边问着周雪梅。
      说来幸好知青点有一个水井,不然他们十几个人吃水用水都得跑到村里去挑水。
      富民大队西面靠近大山,通往公社的路口在南面,东面是农田,本地村民多住在北面。
      而知青点因为以前有知青和村里人闹过矛盾,最后建房子的时候队里选在了靠近西面山脚下,以一户已经绝户的猎户家为地基。
      这也是为什么知青点占地面积广阔,又有一口水井的缘故。
      村里不是没有人打这边地基的主意,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实现,反倒是建成知青院后大家都得不到,一时间皆大欢喜。
      “人还挺多,可能秋收刚结束大家有假期,大部分人都会上镇上逛逛”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进了厨房,今天轮到做饭的是周雪梅和吴丽丽。
      原先乔亚这一批知青还没有来的时候,知青点里五个女知青两人一组轮值一天,其中黄招弟单独一人轮值,相当于其他人轮值两天,其余男知青则负责打水、捡柴火、扫地。
      现在又多了三个女同志,八个人正好两两一组。
      周雪梅和吴丽丽两人在来的火车上交谈得不错,到了知青点后自然而然走得近一些,乔亚也就和老知青黄招弟一起轮值。
      自留地的侍弄也是如此,队里分给知青点的自留地一人一分地,十五个知青合起来也有一亩半,平日的浇水锄草施肥这一类活也是轮着来。
      所以说这知青点表面看着事事安排得很有条理与规则,实则是大家的心眼都不少,不肯被人占了便宜才促成最后这么一个结果。
      乔亚一进厨房就舒服的喟叹一声:“还是厨房暖和”
      “那是自然,灶洞底下一整天都有余火,能不暖和”,周雪梅将洗好的白菜递给了吴丽丽。
      一旁的许茹听见两人的说话声,也插了一句:“你那屋子用不用再找人修一修,趁着现在还没下雪”
      乔亚听见声音看了一眼许茹,很典型的京都女孩,身高腿长,健康的小麦肤色。
      外表虽然没有到那种大美人的级别,但给人的感觉自有一种舒朗阔气的气质,特别是笑起来的时候十分的明艳大方。
      “先这样将就将就吧”,乔亚故作囊中羞涩的模样,不好意思的开口。
      实际上乔亚并不想修缮,一来是为了维持自己贫穷少女的人设。
      二来就是担心自己修整得过于舒适安全,可能会惹得其他挤在一间屋子内的女知青们红眼。
      再有就是明年说不定会有新的知青到来,小破屋整得过于舒适,说不得就会被多分配一个位置。
      虽然她那小破屋的土炕勉勉强强能容纳得下两个她,但她可不想分享出这一间小小的屋子,失去独立的隐私空间。
      知青下乡在未来的三年内肯定热潮不退,而富民大队又是附近出了名的富裕村,公社干部分配知青的时候肯定首选这里。
      而大队长对于知青住房不够的问题并不上心,到时候知青一来,住房不够的矛盾肯定会凸显出来,乔亚的这间小屋就很容易惹眼。
      至于屋内不够暖和的问题,等她多购置一些冬衣,睡觉的时候穿得暖一些,也能减少被冻死的风险,到时候自己多跑几趟后山,多捡些柴火伪装伪装。
      厨房内的几人听见乔亚这话也没继续多说,这时候大家都穷,请村里的人修缮房屋也得送东西回报一二。
      屋子只要不是塌了,或是漏雨漏雪,一般没人会想着去修缮。
      女知青们也心思各异,毕竟没有人乐意去住那个小破屋,但如果乔亚将屋子修缮一番,那条件可就比她们好上太多,一想到这种可能,心里莫名的觉得不舒服。
      好在穷人永远都是穷人,只能睡在破破烂烂的小土屋内。
      “那你晚上睡觉多警醒一些”
      乔亚装作没看懂其他人的表情,乐呵呵的感谢:“知道了,谢谢茹姐,也谢谢大家关心”
      她想这时候应该有人悄悄在心里笑话她蠢,同一批来的知青能住进暖和的大屋子,她却只能畏畏缩缩的住在破烂的土屋里。
      “吃饭了”
      吃饭的时候乔亚终于认全了知青点内的知青,女知青长得各有各的特色,其中以秦艳芳和吴丽丽尤为突出。
      秦艳芳人如其名,长得是比较艳丽的那一挂,身材也十分的有料,在她的那个时代问题不大,甚至还可能大受追捧。
      不过在这个作风严谨的时代,生得过于美艳妖娆就是原罪,不仅不是家长婆婆们喜欢的好媳妇人选,也极其容易招惹一些二流子。
      随着人脸对应上记忆中的影像,乔亚也大概知晓秦艳芳的性格,属于泼辣要强的一类人,不过不泼辣也没办法应对一些随时可能面临的恶意。
      而吴丽丽就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好媳妇人选,圆润的脸庞,水润的双眸,殷红的嘴唇,笑起来自有一种温婉的气质,是婆婆们的喜欢的富贵相。
      而出身于军人世家的家庭背景,从小的体能训练也是家常便饭,造就了她如今健康的体魄,十分的有精气神,一看就是个能干的人,更是戳中了当家婆婆的心意。
      不过富民大队的风气很好,加之吴丽丽军人家庭的背景,即使心中蠢蠢欲动,到底也没有付诸过火的行动,最多在农忙的时候献献殷勤。
      她从前闲暇的时候看的一些历史人物故事书,关于这个年代黑暗的,亦或是光明的故事有不少。
      这个时候知青下乡大致有三种形式,在兵团或农牧场当知青,或是集体在某一个大队插队,还有一种个人插队。
      这三者的自由度依次变大,但安全程度却是依次下降,特别是去到那些偏远地区,知青被当地社员强娶强嫁的例子不少,更甚者整个村联合起来侮辱知青等黑暗事件也并不是杜撰。
      除了秦艳芳和吴丽丽比较出挑以往,还有两个男知青长得也不错,其中一个就是下午在院子里遇上的沈言安。
      另一个则是来自苏市的周立群,这人从外表一看就是不缺钱花的主,乔亚来的时间比较短,都听过女知青好几次提及周立群。
      据说他父母在苏市里都是干部,家庭条件十分的优渥,周立群下乡也只是为了锻炼锻炼,等有机会就会立马将人调回城里。
      乔亚对此不可置否,这人究竟如何不能凭着对方的外表和言语直接判断,说不定对方特别擅长包装自己,享受被人追捧的感觉,亦或是为了钓只金凤凰。
      “你怎么不吃菜,盘子里的菜都快没了”,许茹右手轻轻的撞了撞正在神游的乔亚。
      吃饭的地方就在堂屋内,一张长方形的矮桌子,椅子则是自备的小马扎,十几个人围成了一圈,也不嫌弃挤。
      乔亚看着桌上仅有的两盘菜,水煮白菜和咸菜,手中依旧是干巴巴的窝窝头,就这个条件已经比许多人好上了不少。
      “茹姐也多吃点”,乔亚说完就夹了一筷子水煮白菜。
      水煮白菜真不愧对自己的名字,只有盐的咸味和白菜的味道,一点油花都没有。
      其他的知青也早就练出了一双快手,一口窝窝头一口菜,咽得十分的快速。
      当然人和人还是有差距的,至少吴丽丽、沈言安几个就吃得斯斯文文。
      乔亚一边吃饭一边观察着其他人,除了出挑的几个,其他人普遍都是瘦巴巴的模样,当然也各有各的特色。
      外表温柔的周雪梅、有些内向的黄招弟、质朴憨厚的男知青黄军和刘伟森、眉眼带着傲气的赵佑民。
      不过大部分身上的衣服也是一个又一个的补丁,可见原本的家庭情况也是一般。
      而且这餐桌上的小动作也挺有趣,许茹和徐卫国既是同一批下乡的知青,现在又分别是男女知青的负责人,两人显然有着不一样的氛围。
      周美云的心思就很明显了,对于沈言安十分的献殷勤,时不时问上一两句,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沈同志吃得饱吗,我饭量不大,这个窝窝头咱们一人一半”,周美云一边说一边掰起手中的窝窝头。
      “不用了周同志,我够吃”
      沈言安的语气很冷漠,但对上那张温润如玉的脸庞,大概没有人会觉得他是故意的,至少周美云就是如此。
      她丝毫没有被拒绝的尴尬,依旧很是热情的凑在沈言安跟前:“那沈同志多吃菜,今天的白菜不错”
      一旁的张小菊也按耐不住,殷勤的开口:“咸菜也不错啊,这可是我专门学的手艺,沈同志尝尝看”
      ......
      乔亚看着就特别像那唐僧进了盘丝洞,心中觉得特别有趣,关键是二女争一男的戏码虽然老套,但在这无聊的乡下能有乐子就算不错了。
      而其他人的微表情也很有意思,特别是那些男同志,有种微妙的羡慕嫉妒的感觉。
      这也很正常,任谁当场看着两个条件还算不错的女同志对着一个男同志献殷勤,心里都会有异样的感受。
      而越是在乡下生活久了,对回城就越不抱希望,有时候甚至会萌生出就在这里组建一个家庭的想法,在等待回城与就地成家之间来回拉扯,这是一个十分绝望的过程。
      刚来的时候可以安慰自己,说不定哪天政策就改变了,大家都可以回到自己的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复一日繁重的农活也已经消磨了大部分人的心志,最后变成只求温饱。
      如果乔亚不知道这场运动会有结束的那一天,她大概也不能很快的接受这一切。
      这时候的农村可比不了五十几年后的农村,那会的农村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已经很不错。
      手机、电脑、洗衣机、冰箱等基本飞入各家各户,全球通技术的发展,让人即使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也能接触到外界,参与外界的热闹,有些人甚至时不时会回乡下住一阵子,追求生活的质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