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只争朝夕 ...

  •   早晨,姜荀睡醒的时候,她妈已经把早点都煮好了。
      还是鸡蛋面。不过,她妈还做了一碗油泼辣子,那霸道的香味儿,隔老远就能闻到,引得人垂涎欲滴。姜荀就是被油泼辣子的香气勾醒的。
      边城的小学与她老家的小学不同,这边中午十二点才放学,比老家的小学晚了一个小时。以前在老家一天吃两顿,现在因为这晚的一个小时,一天要吃三顿。
      姜荀顿了一下,多吃的这一顿,又是开销。
      姜荀洗漱完坐下吃面,看旁边已经摆着一个吃空的碗,又看她爸不在,便问了一句。
      陈秀兰一边给姜蘅梳头,一边回答:“你爸出去干活儿了,快吃,吃完去上学,第一天可别迟到了。”
      ……看来是又出去做零工了,估计还是体力活。
      姜荀默了一下,埋头吃面。
      “姜荀,姜蘅。”
      等姜蘅吃面的功夫,姜明、姜城来了。
      陈秀兰招呼他俩:“你们吃过早点了吗?大妈煮了面,要不要再来吃点?”
      姜明:“大妈,我们吃过了,不吃了。”
      姜城也说不吃了。
      吃完早点,四个人一起去上学。
      姜蘅跟姜城正是贪玩的年纪,一路溜溜达达的走。去到学校,姜明埋头就往楼上冲,完全忘了他还有个弟弟这回事。
      姜荀叹了口气,把两个小的送到教室。
      等姜蘅、姜城进去教室也不急着走,站在教室门口,故意大声:“姜蘅,姜城,放学别乱跑,等着姐姐一起回家。”
      “好。”
      两个小屁孩儿响亮的答应了一声,就扭头找同学玩去了。二年级小菜刀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
      姜荀板着脸跟教室里好奇看她的小菜刀们对视了一下,力图给一群小菜刀们留下深刻印象。得让这群小菜刀知道姜蘅、姜城是有人罩着的。
      “……这位同学,你在这里做什么?”
      姜荀回头,是个胖胖的中年女老师。
      她不认识姜荀,姜荀却认识她,她就是姜蘅的班主兼语文老师,姓张。
      姜荀:“老师好,我来送我弟弟、妹妹。姜蘅、姜城就是我妹妹和弟弟。”
      “哦,你读几年级?”
      “老师,我读五年级,我叫姜荀,不打扰老师上课,我先走了,老师再见。”
      张老师点点头,看她转身离开,才进教室去。
      姜荀……是个有礼貌又机灵的孩子。
      姜荀上楼进教室,书包都还没放下,余春华就抱着一摞卷子进来,考试如期降临。
      “把语文书交上来,今天早读不读了,考试。”
      “啊!?”
      “啊什么啊,快点,不要耽搁时间。再啊该考试还是要考的……”
      姜荀看向姜明,与全班的惨叫相比,这娃脸上的表情就像与他没关系一样,该干嘛就干嘛,丝毫不受影响,仿佛要考试的人里没有他,主打的就是一个心宽。
      ……算了,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姜荀不管他了,把语文拿出来交到讲台上,等着考试。
      早读加一节大课的时间都用来考语文,考完休息了十分钟。第二节课,教她们班数学的校长,胳膊下夹着一摞试卷进门。
      就像是约好了,两门主课都考试。
      姜荀很淡定,对她来说,数学比语文容易。语文还要斟词酌句,数学只要细心些,不要算错了就OK。
      埋头做题……

      一楼教师办公室。
      余春华抱着一摞试卷进去。办公室里,没课的老师都在。
      放下卷子,先去倒了一杯水,刚喝两口,就听张老师问:“余老师,你们班是不是有个叫姜荀的女生?”
      余春华:“是,昨天刚从外地转来的,怎么了?”
      “她弟弟、妹妹在我班上。今天早上她送她弟妹去教室……”
      张老师把早上的情形说了下,笑吟吟评价:“……送完还特意在我们教室门口站了好一会儿,这是故意让我们班的学生知道她弟妹有她这个同校上高年级的姐姐,给她弟妹撑腰呢。你说,机灵不机灵?”
      余春华吃惊:“这倒是没看出来,我昨天看她话不多,人也不是活泼好动的,还以为是个腼腆内向的的孩子呢。”
      “机灵着呢,胆子也大,碰到我还大方自然的跟我打招呼,挺有礼貌的。”
      张老师对姜荀明显印象不错。其他老师听两人说话,岔了一句:“那看来这个转学生素质还不错,余老师可以放心了。”
      余春华不以为然:“还要看成绩。我们班这个学期三个转学生,还不知道要把班级平均分拉下来多少,头疼。”
      “就算一开始成绩差,只要娃聪明,成绩还是容易提起来的。就怕脑子木的那种,那是怎么教都教不会啊。”
      “是这样。也怕那种聪明过头,聪明劲不放在正事上的……”
      老师们聊了几句,便又各自做各自的工作去了。
      余春华喝了两口水,把卷子摊开。沉吟了一下,单独把几个转学生的试卷拿出来,先批改她们。

      姜荀做完题目,又检查了一遍,教室里还是唰唰唰的写字声,大家都在埋头做题,她似乎是第一个做完的。
      交卷还是枯坐着等——
      她爸还在外面卖力气做零工,她实在没脸做个浪费时间的人。姜荀起身交卷。
      “……她就做完了?!”
      “……不会交白卷吧?”
      “……卧槽,个……”
      讲台上的校长听不下去了,大声:“安静,做自己的,不要管别人。”
      呵斥完,转头看交卷的姜荀:“姜荀同学,你做完了?时间还早,可以检查一下再交。”
      “老师,我已经做完检查过了。剩下的时间,我可以做别的事情吗?”
      “可以,不要打扰到旁边的同学就行。”
      “好。”
      姜荀走回座位,翻了本新的数学练习本出来,准备弄一下想投给《故事会》的稿子。
      《故事会》与《知音》是截然不同的风格。用后世的话说,接地气,兼顾寓教于乐,讲究故事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收稿题材比较宽泛。武侠故事、笑话幽默、奇闻怪事什么的,都在《故事会》的收稿范围内。
      对姜荀来说,这是最合适她的,范围广才好发挥。所以,她计划写一篇武侠破案小说。
      破案小说容易控制篇幅。她想先写个短篇。如果过稿,后续看反响,受欢迎就扩充成长篇系列故事,不受欢迎就一个案子结束。灵活自由。
      还有一个好处,写狗血故事写烦了,可以换换脑子,写破案故事,也算是特殊的调节方式。唉,都是为了生活,没办法。
      咳咳!
      言归正传。
      写破案小说,不能自己瞎编乱造,不止要符合逻辑,还需要的许多知识储备。如果写错了,在这个时代,说不定会有人上报纸骂她误人子弟。
      现在还不到笑贫不笑娼的年代,黑红在九十年代是行不通的,名声还是要的。所以,采用素材一定要严谨。
      好在,姜荀的记忆力一直不错。她念书时候,别人背书很费劲,她最多三遍就能背下来。许多她用过的素材,她都还记得。
      一开始写可以用她还记得的素材,后续肯定要去买书来学习积累。这个年代又不像未来的网络时代,有专门的素材网站。现在许多信息只能从书籍、报刊获得。
      报刊!
      等她手头有钱了,一定要去邮局订几份杂志、报刊,一个是可以增加获取资讯的渠道,另一个还能熏陶姜蘅的作文水平。
      不过,这一切计划都得有钱才能实施。
      姜荀心里一件一件的排着计划。
      讲台上,校长已经改完了姜荀的试卷。看着全是红勾,一个叉都没有的试卷,他愣了一下,忍不住又从头把试卷检查一遍,确实全对。
      “姜荀。”
      姜荀抬起头,放下笔站起来:“到。”
      “你上来一下。”
      “好。”
      姜荀走上去,在校长的示意下看自己的试卷,嗯,全对,很棒。
      姜荀给自己点了个赞,疑惑的看向校长:“老师,有哪里不对吗?”
      校长:“你提前学过或是做个这些题吗?”
      姜荀:“没有,我们老家的小学要下个星期才开学,数学是我自学的。老师,这些题目不都跟数学书上的题目类似吗?只是数字有变换,应用题多绕了几个弯,只要不被题目里虚假的信息骗,照着数学书的方法做就行。”
      “自学的?”
      校长拉过一张草稿纸,唰唰唰给她出了一道题,目光灼灼的看着她:“你做做看这题。”
      姜荀看一眼,不还是小学数学的题目吗?
      这时候出题还没有掺杂所谓的思维题、逻辑题,没后世出题恨不得山路十八弯的绕晕你的风格,还没那么卷,小学数学题对她来说,是真的不难。
      如果她连小学数学都搞不定,那她真是对不起她妈供她读书的那么多钱。
      “老师我去拿笔……”
      “不用,拿我的吧。”
      姜荀也不客气,顺手接过校长的红笔,就在草稿纸上做起来。
      校长出的是一道应用题,比试卷的题目还狡猾些。不过,姜荀认真的读了两遍题目后,解题思路就出来了。
      “老师,我做完了。”
      三分钟!
      三分钟姜荀就做出来了。
      校长看她一眼,问她:“这题你是怎么想的?能讲出来吗?”
      “能。”
      姜荀把草稿纸拉过来,就用当年陪她外甥上网课学会的网课老师的方法,拿笔把题目里的已知信息标出来,问的问题圈出来,再把无用的信息划掉,整个题的解法便一目了然。
      “……老师,我的思路就是这样的。”
      校长惊喜的看着她:“这个方法好!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这个方法是谁教你的?”
      方法肯定是好的。这都是专业的教培机构研究出来的教学方法,是人家吃饭的家伙,如果不不好用,还怎么赚钱?
      不过,现在当然不能这么说。
      姜荀谦虚:“跟我们以前的数学老师学的。他讲课就用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做作业的时候,也要这么画。”
      “原来是这样,这个方法好。这个方法姜城也会吗?”
      姜荀迎着校长期待的眼神,实话实说:“我不知道,我们两个以前不是一个学校。”
      姜荀的爸爸以前做过电工,但他不是本村的电工,而是另外一个村子的。而姜城则是上的本村小学,两人不是一个学校。
      校长若有所思:“原来是这样。你这次考的不错,一百分,以后继续努力。”
      “我会的,老师,那我下去了?”
      “去吧。”
      教室里,被讲台上的动静惊到的同学好奇的望着校长,校长笑吟吟的:“姜荀同学这张卷子考了一百分,很不错。其他同学赶紧做,做完认真检查,争取也考个好成绩。”
      “真的假的?!”
      “一百分?!居然还有人能考一百分?!”
      “不敢相信……”
      教室里议论纷纷。
      校长看看手表,干脆道:“行了,时间也差不多了,我看你们也不想做了,交卷吧,交完卷下课。”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只争朝夕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