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第 49 章(修BUG) ...
-
过完年,才算边城的春天。
边城气候温暖,四季常青,但有些花儿却是这个季节才会开。山上的野樱花,淡粉紫的一簇簇,特别好看,也是小蜜蜂辛勤工作的时节。
陈秀兰买了许多蜂蜜,连蜜饼一起来卖。还有未孵化的胡蜂蜂蛹。白白胖胖的蜂蛹中间,还有已经孵化出来,还不会飞但已经长出毒刺的蜜蜂。还有长成的。
姜荀拉着她妈去买了许多回来。长成的胡蜂用来泡酒,对身体有好处,关节疼、肌肉疼什么的,喝了都有效果。
他们老家的环境没边城这边好,野生胡蜂虽说不至于绝迹,但也很难找到了,除非去深山里。边城这么好的野生资源,不利用起来,那就是浪费。
陈秀兰本来不想买,她想为半年后搬去市区攒钱,但姜荀说服了她。买这些东西要不了多少钱,但搬去市区后想买就不像在边城这么方便了。
边城这种多民族的地方,最大的特色就是民族节日多。春节过完才是开始,接下来会有好几种节日等着,陈秀兰摆摊赚钱的日子还在后面。相比陈秀兰担心钱不够,姜荀担心的是租不到合适的房子。
然后,假期中,姜荀最大的乐趣,就变成了逛街。各种这个季节才有的山货,她买了一堆,然后,自己花时间,哼哧哼哧的,用恰当的方式保存起来。
陈秀兰有空会帮她一起做,但有些东西,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弄,还是姜荀教她的。陈秀兰稀奇不已:“阿荀,你怎么知道这些做法的?”
姜荀淡定的看她妈:“很简单,妈妈,多看书,多学习,多动脑。”
陈秀兰翻了个白眼,拍女儿脑袋:“又糊弄我!”
被女儿忽悠多了,她也回过味儿来了。不过,随便吧,反正怎么都是她闺女,聪明是好事,笨才愁人呢!
假期时间多还有一桩好处就是,姜荀稿子都写得多了。一个假期,她肝出了之前五个月的量。主要写的是她的儿童侦探故事,第一个篇章要结束了。结尾的钩子也布置好了,就等着编辑部来重新谈价格了。
整个第一部,前期差不多都是千字五十元,后来才又给她涨了二十元。第二部如果还是这个价格,那就是编辑部不厚道,有欺负人的嫌疑。
姜荀把结尾给编辑部发过去,顺便把后续稿子稿费标准要谈一谈的意思,婉转的表达了一下。如果后续价格谈不拢,她宁愿重新换一家杂志投稿。
编辑部的回复很快,在她开学前,顺着她留的小卖部公用电话号码打了过来。小卖部的老板一边看电视,一边接的电话:“喂?”
那边:“你好,麻烦找一下寻回老师接电话。”
“谁?”
“寻回老师。”
“没有这个人,你打错了!”
啪!电话被挂断。
电话那头,刘震眨眨眼,想了一阵,反应过来,重新拨号码:“……麻将找姜荀老师接电话。”
电话里:“姜荀老师?我们这边没有姜荀老师,倒是叫姜荀的小娃娃有一个,你给是找她?”
刘震恍然:“是,就是姜荀同学。”
“好,我帮你叫她,你过五分钟打来。”
“好的,谢谢。”
电话再次被挂断。
刘震挠挠头,习惯喊各种作者老师,忘了这部颇受欢迎、别出心裁的儿童侦探故事的作者是位真正的小朋友了。
“小姜荀,有人打电话找你,我喊他过五分钟打来。”
“好,谢谢叔叔。”
姜荀过去电话边守着,顺便买了一瓶矿泉水,一盒牛奶。牛奶给姜蘅,矿泉水自己拿着,等会儿拿回去喝。
不一会儿,电话响起。小卖部的老板先接起来,问清楚就是找姜荀,立即把电话递过来。姜荀悄悄吐出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紧绷:“喂?你好,我是姜荀。”
电话里的童音,让林震默了一下。
“喂?”
“……你好,姜荀……同学,我是《故事大王》编辑部的刘震,是你的责任编辑,你后续的稿子我们已经收到,也审核通过了,后面会陆续在杂志上刊登。关于第二部,你有计划没?”
姜荀:“你好,写作计划有,大纲已经列好,但后续我要参加小升初考试,可能会有变动,所以,现在还不能答复编辑老师您。”
刘震很积极:“那我可以冒昧来拜访姜同学你,当面和你谈一谈吗?不瞒您说,我们出版社有计划把第一篇章集结出版,想把你这套作品打造成出版社的经典书目之一,我们可以就合作问题当面商谈一下。”
姜荀的心脏怦怦跳,力持镇定:“编辑老师,我的作品能得到你们的重视,我很开心,但是,关于集结出版的问题,我希望能当着我监护人的面沟通,我还未成年,没有监护人参与,我答应你的法律不认可。”
刘震笑起来:“好的,我们也考虑到了,我三天后从沪上出发过来,能麻烦姜同学给个详细的地址吗?”
姜荀当即把地址丢过去,顺便指点他订票:“不知道编辑老师您是乘火车还是飞机?”
刘震:“当然是火车。”
这个年代,长途出差坐火车是标配,没有通火车的地方,会换乘客车。飞机出行,那是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被许多企业选择。
姜荀把来边城的路线给他说了说:“火车的话,只能坐到省城。边城这边没有通火车,只在市区有个机场。我住的地方是个小城,还需要从市区转车下来……”
姜荀巴拉巴拉的给人科普换乘路线。小小年纪,口齿清晰,逻辑清楚,刘震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称赞,不愧是能写出侦探故事的人。
姜荀这个电话整整讲了半个多小时,放下电话的时候,感觉耳朵都是烫的。迎着老板打量的目光,姜荀利索的付钱,然后,噔噔噔跑回去。
《故事大王》的编辑部在沪上。从那边过来,坐火车到省城有开通特快,但也需要两天。从省城到市区,再从市区下来边城——
只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就差不多要一个星期。这个年头,交通发展还没后来好,刘编辑这趟差出的辛苦。
加上他三天后才出发下来,那就是要还等十天。足够她妈去省城进一趟货回来还绰绰有余。计算一下时间,姜荀就没给准备出门进货的母亲说编辑要来的事情,打算等她回来再说,省得她出门也记挂着。
姜荀这边乖巧,陈信那边犹豫了好久,期期艾艾的拉住陈秀兰:“大姐,你进货我能不能跟着去?我自己出车票钱,我……我以后回去也想学着做这门生意。”
陈秀兰看陈信一眼,看得陈信一激灵:“大姐你放心,我不是二哥那种人。”
陈秀兰沉默了一下,答应:“可以。不过以后你打算在哪里做?回老家?”
陈信:“嗯,大姐放心,我不会跟你抢生意。”
陈秀兰笑了一下,摇摇头:“生意是永远做不完的。就算是在一个地方也没关系,分地方摆摊就行。再说,我再过一段时间要跟着阿荀去市区了。老家那边……我估计二哥已经做上了。”
她二哥可不是脸皮薄的人。
陈秀兰:“其实我想建议你在边城做,这边做生意比老家好做,因为这边人,多数都非常直爽,好相处。但你还要回去说媳妇,还得你以后的媳妇愿意跟着你下来。”
未婚的小伙子,人生变数太多。
姜荀在一边听着,默默举手:“妈妈,小舅,二舅做这门生意也不怕啊,小舅换条街摆就行。等小舅身体好了,回去老家那边,正好也试试,两个地方对比一下,到时候,说了媳妇再决定在哪里做生意也不迟。”
现在想这些太远了。
陈秀兰一听,也是。那现在就只有唯一一个问题:“路比较远,乘车的时间很长,你的身体受得住么?”
陈信举起比刚下来时增加了许多肉的胳膊,自信:“没问题。”
陈秀兰不敢相信,拉着他去医院里做了一个检查。果然,西医的检测上,已经检查不出什么问题。医生是认识的,他建议再去找草药医生看一下,再巩固治疗一下。
陈秀兰听从医生的建议,特意把出门时间推后两天,带着陈信又去看了一次草药医生,又抓了一大包中药回来。
陈秀兰让陈信好好服药,这次就算了,下次再带他一起去。身体要紧,就算要做生意、想赚钱,也得等身体好了再说。
陈信听了,乖乖在家吃药。
在陈秀兰出门进了一次货,姜荀开学前,《故事大王》的编辑刘震同志终于风尘仆仆的赶到边城。姜荀叫上她爸妈,包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去车站接的人。
姜荀特别赶时髦的,学着电视里写了个纸牌,写上刘震的大名,举着在出站口等。看着灰头土脸走向她的高个中年男子,姜荀有些同情他。
“你好,是姜荀同学吗?我是《故事大王》编辑部的刘震。”
刘震迟疑着伸出手。姜荀特别淡定的跟人握手:“编辑老师你好,我是姜荀。这是我爸,这是我妈,路上辛苦了,我们先去吃饭休整一下?”
刘震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好的。虽然知道姜荀同学的年龄,但看见真人,我一时还不敢认。姜荀爸爸你好,姜荀妈妈你好……”
刘震先跟姜荀的父母寒暄,然后眼神赞叹的看着姜荀:“姜荀同学比我想的还小。”
姜荀坚强脸:“我只是还没发育,我会长个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