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清明雨上 ...

  •   曾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曰:“吾与点也。”

      --------------题记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吴息牧《梦梁录》中记载:当时的人“以为春亭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最喜欢的节日。

      最早爱上它,是为那份的清新。记得高三的清明那天,因为第二天的市二模难得的早放学。没有直接回家,绕到一家小店里帮同学买糖果。还记得从店里出来时,有很柔的风吹过,吹面不寒,仅是有些稍微的凉意。

      今年清明时,亦是下起了雨,沾衣不湿,更多的仿佛是在渲染一种意境。

      如那句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伸出手,那密密的雨丝仿若绣娘的细细针眼,能让人遥遥想起那暮春之时坐于窗外的仕女,听着三更雨敲着梧桐点滴到天明,泼墨江南,青花汉隶,笔锋由浓转淡后拈出细长的线,

      心中丘壑,绵延出的是树上柳莺还是黄沙万里?

      温柔的雨,温柔的江南,温柔的清明。心中有着如此刻澄澈天际一般的空明。如若正穿着青白衣裳徜徉在江南水乡的烟雨长廊,回忆曾邂逅的那如少女般秀丽的一束杏花。淡淡地,不哀不伤,只有一片明朗。

      按照古人的说法,此时海棠梨花已玉殒香消,桐花柳絮却尽展风情。这二十四番花信风我向来是受用不起的。缘由是我最爱的杏花被搁置在这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外,想来也应该如此,杏花从来都不慎喜群居,只会在不经意间出现,点缀着水榭回廊、雕栏小筑。如若说那花信是上天遣来唤醒大地的女神,我更情愿杏花是将所有心事都赋予素笺玄墨的闺阁少女。

      不知她是不是整日拨弄着一曲凤求凰轻轻叹息,又是不是捧着半卷《太平广记》思绪叨扰?

      偷偷看了一眼这春色如许。谁知那份波光滟潋一经染上,便没有回头路,惊艳之下,便是无时无刻的牵系。

      垂钓绿堂湾,春深杏花乱。

      于是她在墙头探出一抹柔媚的身影,你却恍惚自己骑在马上,——白衣、白袍——风流倜傥的样子,就象白朴杂剧里那个裴俊卿。

      烟雨,淡烟滚滚画屏幽,无边丝雨细如愁。

      曾看见过一句话,当一切不再依赖阳光的眼睛,那么感觉就会收回到内心。

      浅风微雨之下,远山含烟,近水微皱。因为看不分明,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才显得更为清晰可辨。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好像有花瓣从空中飘落,落在了雨水浸润的石板地上,我抬头的一瞬间,恍惚见一朵红杏羞羞答答在木窗檩上探出头来。

      回首处,落英缤纷,倾人肠。

      江南的情愫总是滞留在过去,沉浸在水华潋影之中。

      记得小时候曾经在小木船上,望着头上一拱石桥那弧型的石板出神,记得石板上滴下的露水落在我的脸上。桥上那个提着鸟笼的老人曾经对着我慈祥的微笑。

      清明,烟雨,江南,太纯太美,有那么多爱情的影子。

      演绎在那清明时节江南的烟雨小镇里。极淡,像素裳女子的回眸,一眼万年。

      无休止的等。等一段古香古色的情缘。

      纯澈的天际,映射着那一弯碧溪 。

      上好的天青色,骤雨初歇后,方显本色;

      有一素衣少女,徐行于烟雨巷末,衣袂翩飞,独立倾城。

      脑中便是这婉转不歇的意象。

      清明是有故事的,战国时,割股啖君的介子推不言禄,抱树而亡。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这是一个萧瑟而苍凉的故事,却造就如今一个如此清朗的节日。

      君主诏封晋爵,人民祀之诚矣。介子推对其母说:“身欲隐,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

      传说文公焚林之时,有百鸦绕烟而噪,围在介子推周围,用躯体遮挡烈焰。”

      中华儿女是最善良不过的,太多人早已忘记了介子推抱树而亡的惨状,却仍记得他留下的“清

      明复清明”的谏言。人们可能已忘记重耳焚山的愚蠢,却仍记得他日日夜夜对爱臣的怀念。

      的确是一对让人扼腕叹息的明君贤臣。

      可悲哀是他们的,清明于现在人,更多的是一个美轮美奂的好日子。

      那声色喧哗的填埋,与我的还书于架,在时间与光影的辨认之外,并无什么差别。

      尘归于尘,土归于土,如论怎样的故事归于渐趋平复的心灵。

      还是东坡居士想的开啊:

      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

      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