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 18 章 ...

  •   第十八章

      “你说什么?肃王遇袭,下落不明?”
      顾明昌焦急地在屋子里转来转去。

      “王爷,快拿个主意呀!若真让顾闻那小子得逞,那咱们还能有好日子过?”
      顾明昌是顾珩九叔的孙子,一个闲散宗室。

      但由他的年纪就能看出来,大年龄,小辈分,那肯定是因为出生得早。
      作为家族中靠前一批的孩子,占着先机,在长辈们面前,总是有几分脸面的。

      仗着这点儿脸面,顾明昌一路上顺风顺水,当了个盛京有名的纨绔子弟。
      这纨绔子弟虽然已经是旁支了,但毕竟有父母宠爱,很多时候,过得甚至比运气不好的皇子们还要自在。

      年轻时候的顾明昌还有几分才华,加上处处有人吹捧忍让,便立志当一个才华横溢的贵公子。
      然而这个志向,在顾闻拜师之后,便被拦腰折断了——俩人居然撞路子了。

      偏偏比起他这个被吹捧谦让出来的才子,顾闻那是真的有几分才华在身上的。
      起先顾明昌并不把顾闻放在心上,还仗着年纪刻意刁难拿他调笑。但每一次文会笔谈,都是顾闻赢了,简直啪啪打脸。

      顾明昌气得不行,偏偏顾闻还拜得名师,真正让清流文士们开始接纳,他就完全没戏唱了。
      曾经那点文人当中的名气,不仅不再是他的骄傲,反而成了一个笑话,提起来就像踩了他一脚。

      于是这才子名声他再也不争,却处处和顾闻较劲起来。
      那时有皇太子在,顾闻一个完全不受宠,靠着名师才有了几分名声的皇子。顾明昌根本不放在眼里。

      毕竟相比起自己的亲兄弟来说,他这种没有什么竞争机会的旁支兄弟,那时一点威胁都没有。
      但谁知道呢?太子就这么去了。

      朝中大臣们打成一团,他们现在分成了好几派。
      有人支持拥有嫡子身份的肃王顾珩,有人支持排行最张的陈王顾遂,有人支持太子嫡子顾明和,甚至还有人支持最受皇帝宠爱的英王顾琛。当然,更多人支持成年留京的益王顾闻。

      他们各有各的理由,但对顾明昌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
      太子嫡子年幼,在一群成年叔叔的威胁下,即便勉强大登位,也很难说能不能压得住。

      郡王府和东宫的关系一向密切,要是有可能,他们也不是不想支持太子的儿子呀。
      可问题是,他唯一的姐姐嫁去别国,一旦小堂弟弹压不住,让朝廷生乱,他们如何先不说,他远在别国和亲的姐姐可就要遭殃了。

      虽然十多年不见,但对自己仅有的长姐,顾明昌还是有几分心疼的。
      尤其是看着自家那些堂姐堂妹们,再想想自己孤身远嫁的姐姐,那滋味儿,别提了。

      再就是陈王,陈王年长,早年曾出入行伍,带病打仗。
      虽不能说战功赫赫,但也的确在军队里干得有模有样。即便后来因伤退伍,但他到底是在战场上受的伤,算是于国有功,很受朝臣以及将军们的尊敬。

      但还是那句话,陈王是个当过大头兵的,这让他成为了铁杆的强硬派,只要一有机会就想北伐,想要不惜一切力量,收回边疆失散之地。
      如果他上位,顾明昌确定,他肯定屁股还没在龙椅上坐热,这仗就得开打——陈王年过四十,时间对他来说是最紧迫的事。

      这也不能说他不好,但凡自己没有个远嫁和亲的姐姐呢?顾明昌觉得自己怎么着也得支持他。
      可他不想叔叔第一天登基,第二天北伐,第三天看到他阿姊的人头在成门上挂。

      余下的几位,最有希望的就是肃王了。
      他是孝宪皇后之子,光嫡出这一点就占极大优势,朝堂上那些吵来吵去的老古板,会有很多人支持他。

      第二,肃王年少离京,和自己没有什么矛盾,不怕他对郡王府心怀恶意。
      第三,也是他最看好的一点,就是肃王性子软糯,听说在封地时,成日无所事事,不是骑马就是带孩子。

      这样一个活在孩子堆里的皇子,显然不是陈王那种一上来就喊打喊杀的人。
      不天天想着打仗,自己姐姐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再来,肃王离京多年,对京中大臣各路勋贵不熟,不是正好需要一个帮手?
      自己这扬名立万的机会不就来了么?

      所以从一开始,顾明昌就在几个候选人中选定了肃王。
      为此还撺掇着老父亲见天儿的进宫,给皇上他老人家吹耳旁风,虽然不知效果如何,但他觉得机会很大。

      却不想,这边他正摩拳擦掌想混个从龙之功呢,那头却说肃王遇刺失踪了。
      顾明昌一口气差点上不来。

      他是瞧上他软糯无能,不知争抢,但不要无能到刚出门就被刺杀了啊!
      这要是连京城的大门儿都摸不到,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说来说去,还是留在京中的皇子们比较靠谱些。”顾明昌咬咬牙道:“除了他顾闻,这京中又不是没有别的皇子了,这不还有瑞王和直王么?”
      瑞王顾琛,年十四,比太子长子大三岁。直王顾均,年十三,比太子长子大两岁。虽依旧年少,却是堪堪能够说亲的年纪了。

      郡王妃卢氏眉头紧皱:“您的意思是?”
      “后位。”顾明昌道:“一个后位,总能换来一个世家的鼎力支持。”

      卢氏很想说,你凭什么觉得这后位是你能随手给出去的?你哪儿来的决定资格?
      但她是个听凭丈夫做决定惯了的,即便心中有疑问,也不会说出来。反而还收拾礼物,提醒他出门注意安全。

      然而卢氏会让着他别人就不会,谢月泉当时就问了:“郡王殿下您口才了得,能说服陛下立端王为太子?”
      这不就是因为说服不了,这才来找帮手嘛!顾明昌很不高兴谢家的不识趣。

      谢月泉见状,也没有说什么,只笑呵呵地请他下棋看戏听小曲儿,至于儿女婚事之类,却是提也不提的。
      顾明昌没办法,只能气呼呼地告辞了。

      等他走了之后,谢青松才从隔壁慢悠悠地踱出来,嗤笑道:“一个小小的郡王,平日给他几分脸面,还正当自己是个人物了,竟也想在立储一事上搅风搅雨。”

      先不说以端王和直王的年纪资质,到底有没有那个资格争夺太子之位,便是谢家要站队,也不可能绕过几位更有能力的亲王,转而靠向几个一看就没机会的小皇子。

      谢家可是有女儿做王妃的,肃王不管是身份还是年纪,都要比端王要有优势得多,就更别提直王了。
      他家犯得着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送出去一个女儿,就为了给肃王找不痛快?

      当然,肃王妃谢华年是隔房伯父家的女儿,不是他们这一房的。这大概是顾明昌敢登门的原因。
      只是谢家内部再大的矛盾,便是翻了脸相互不来往了,也犯不着在这种事上犯傻呀!除非肃王一点机会都没有,那他们才会舍弃谢华年,重新下注。

      现在么,自然是想方设法,帮肃王尽快进京了。
      “肃王殿下半路遭到截杀,到现在依旧下落不明,只有王妃与世子逃出来了。若肃王殿下当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
      那他们还真就得另想出路了。

      “那我们之前准备的人手,到底……”
      谢家从一听说肃王遇袭,就几颗准备了人想去营救。

      然这人手刚准备好,王妃谢华年和世子就进京了。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可问题是……肃王妃进京后,立刻便召见了娘家人,却独独略过了大房。这问题就有点大了。

      如今谢家在朝为官的不少,但真正身居高位的,当然是官高二品的谢月泉。

      肃王妃就算要依靠娘家,首当其冲需要的,自然是自己这个叔父才对。
      自然,大房与六房早年因为矛盾,已有好多年不来往了。谢华年作为六房嫡女,自然不会忘记当年的龃龉的。

      可在这种生死攸关的大事上,她若还在记着早年的事不把大房放在眼里,那他们可就得掂量掂量了。

      谢青松显然也明白这一点。

      他小声嗤骂一声蠢货,但不得不承认,谢华年的身份真的很棘手。

      因为她出自谢家,整个谢家自然就被绑在了肃王的战车上。谢家支持肃王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就算支持其他人,其他人因为这门姻亲,也不见得会相信他们呀!

      那些个皇子王孙,哪个不是善猜忌?就算勉强接纳他们,也不会当心腹信任。
      但以谢家身家能力来说,投靠一方却得不到信任只能当个二三流外围人员,那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呢。

      可要支持肃王么,就不得不考虑肃王妃对大房的观感。
      毕竟肃王一旦登基,肃王妃就是铁板钉钉的皇后了。中宫皇后这个身份,还是很有分量的,尤其是她膝下还儿女双全。

      谢氏兄弟一时两难,只能被迫等待。
      谢青松一想到这几日六房那边对他们的无视,心里就不踏实。毕竟肃王是剩下所有亲王皇子当中,最正统的了,朝中支持他的不在少数。

      “那咱们怎么办?”不仅不能支持肃王,反而还得想尽办法让他没有机会回京?
      谢月泉摇了摇头:“王妃的态度固然重要,但真正重要的,还是王爷本人。若肃王殿下对谢家,尤其是大房并无不满,那么,即便王妃和世子厌恶咱们,这肃王的车,咱们也还是能上的。”

      “这……”
      王妃也就罢了,世子可是嫡长子,以后就是太子。王妃厌恶大房无碍,世子厌恶长房可就不好了。

      “世子的确占嫡占长,但那又如何?”谢月泉轻笑一声:“肃王殿下才不过二十岁,安整岁算,就连这二十都还差几个月呢。一个只比皇帝小十几岁的太子,阿弟啊!你见过哪家的老太子成功登基的?”

      而王妃,且还年轻着呢,她才生了一胎。
      古往今来,死于生产的皇后不计其数,长房不见得要送个女儿进去捡这个漏,但真要是世子不识好歹,他们这一房的女孩儿,也不是进不得宫。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肃王的态度最为要紧。

      谢月泉沉吟一声,道:“硬忍了这两日,王妃的世子的态度,咱们多少是看出来了,如今只能看肃王如何。”
      “大哥,您的意思是?”

      “人手我们早已准备好,现在立刻让他们出发接应肃王。就让……你家小四去,他是同辈当中最聪明的,若能得王爷青眼留在左右,那咱们这一步就走得。若不成……”
      “如果不行?”

      “那咱们就得另谋出路了。”
      谢青松深吸一口气,道:“成,那这就通知小四,让他定要好好表现。”
      若不是王妃和世子对长房直接无视,他们根本不需要让小四去冒这个险。毕竟冲杀救人,他们有更合适的人选。哎!现在也是没办法了。

      由于时间紧迫,谢青松亲自送长子去了城外,一路上把所有该说不该说的都说了,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谨慎行事,决不能为了表现自己,而冲动鲁莽。

      谢潼连连保证,自己绝不会让王爷看轻。正说话间,却见远处突然烟尘四起,竟然是一队武装齐备的骑兵出现在了城外。

      “什么人?居然敢带兵围城?”谢青松震惊无比,回头立刻催促谢潼:“快走,带着你大伯藏在尤家庄的人手找到肃王,把情况告诉他,然后再想办法给家里写信。”
      “那你们呢?这些是谁的人?他们……”

      “左不过是哪个安耐不住的王爷罢了,放心,没人敢动谢家。赶紧走,不要担心我们。”
      “知道了爹,您保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第 18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