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壹 ...
-
京城纪都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这大乾王朝,地广物丰,川河俱佳。各地光靠收租起家的豪绅数不胜数,仗着家中有几贯小钱而胡作非为的纨绔亦多如牛毛。
不过大乾的纨绔们虽然多,却不杂,甚至也似门第般的分个三六九等。且说这最次等的纨绔,便是在街上时不时砸几个铺子、打几场群架、抢几个唱词的乐妓清倌的乡绅之子;而这稍高一阶的就添几分顽劣,放放火、砍砍人、拖拖尸,却也没有其它的能耐了,多是郡城里的公子少爷们。
但要说这顶尖的,那可就非纪都的王公贵族皆要不得。
就拿最近广为流传的常小侯爷来说说。想那常小侯爷乃是烨安侯常平方的小儿子,平日里受尽宠爱,不知羡艳了多少同辈。就比如去年常小侯爷刚及冠,他爹便在朝中为他谋了个验入京贡物的职位。当然,也想着等过几年资历够了,托托关系、塞点银子把位子往上升升,到那时烨安候府在户部也有了说上一两句话的路子来,也好不必年年为走通户部这个关系而头疼发愁。
说实在的,这事本来也没啥。毕竟谁家的世子侯爷不是这么一步一步升上议事堂的?大家明里暗里收点东西也就过去了,谁敢去较那个真?自己身上都洗不干净,就没想着再去占点腥、给自己多找点苦头尝尝。
可谁能想到那常小侯爷真乃奇人,自己把自己给捅到了台面上。他在职方有一年多,就做了那些贪脏纳贿的事儿,被一个小京官给瞧见举报了。问小侯爷可知是谁,竟一问三不知,同个傻子一般一点心眼也无。不过虽说做了如此没脑子的事,但凭烨安候的关系人脉倒也并非不能暗中摆平;然而那常小侯爷一刻也不得安分,生怕烨安候能舒得了一口气,又惹了件足以把他老爹气上床的好事——此事令常小侯爷声名鹊起先不说,还连带着烨安候府一块儿出了名。
至于究竟是何等奇事?且看这常小侯爷在一日邀尽他的狐朋狗友,于京中玉鸿楼大摆三日宴席的奇闻。据楼中小厮透露,席中山珍海味、美酒佳酿应有尽有,吃得那叫个客主尽欢,银子也哗哗的流;这不,三日后玉鸿楼就拿下了隔壁街早就看中的几处铺子,在一旬内盖成了一座“蓉袖院”,更是招了几位头牌姑娘,宾客广来。故常小侯爷豪掷千金为玉鸿楼建新院一事被世人广为流传,大为惊叹,纷纷感慨纨绔还是京都的更有看头。
然而声名显赫有声名显赫的好处,亦有惹祸上身的风险。常小侯爷区区一个七品小官,哪来的银子给他供玉鸿楼建新院?随意找几个当时送酒送菜的仆人小厮,一问就万事明了,甚至都不必多查——只道那常小侯爷喝酒情到深处,捏着酒杯醉醺醺的说了几句肺腑之言:大致是感谢他爹给他谋了这么个好职位,如今可真是“金银自手过,富贵身上来”,听得他那群至交好友好不羡慕。
此话一出,还在府中睡着醒酒的常小侯爷便被奉令来查的刑部侍郎从被窝里一手捞了起来,再一脚踢进大狱里收押。而这位侍郎查检其当职之处时,稍稍翻了翻常小侯爷做的那本记载入京贡物的账本,发现这草包侯爷是真真烂泥扶不上墙,连本假账都做得稀里糊涂狗屁不通,算个加减都算不明白。只道苦了户部那群算账的老头子,大半夜的从府中起身赶到户部,一边怒骂姓常的忒没良心,一边霹雳啪啦地拨着算盘,好歹赶着天亮之时给做了本新帐出来。这帐不对还好,一对竟发现常小侯爷已贪了八十多万两的银子!户、刑两部的尚书得到结果后一合计,觉得这事不好一部独揽,于是决定各排出一位侍郎,让二人一块上报,共同处理这常小侯爷的案子。
次日上朝时户部同刑部侍郎一同禀报了此事,引得朝野上下一片哗然。雍景帝龙颜大怒,当场在朝上便罢了常小候爷的官,于七月初八正午隅清门处斩首示众;同时停了烨安候常平安吏部尚书一职,于后日六月十八彻查候府。倒也真可怜那烨安候五十多岁的老骨头在朝廷上哭天抢地,就因为常小侯爷这一个败家子,把面子里子俱丢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