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织布机 ...

  •   桑榆县地处大周南部,过年之后便是春耕。

      贾环命人将县里各个村的里正都找过来,聚在府衙内,给每个村分了一样多的玉米种。

      圣上虽决定今年开始全面推广玉米种植,但种子有限,大周地广,三五年之内都不一定能轮到桑榆县这边。

      他的玉米种是随着探春的回信一起寄过来的,并不多。分到每个里正手里的就更少了,不过物以稀为贵。

      他向这些里正交代了玉米的种植方法,又告诫,不能占用现有耕地,秋天收成最差的两个村子,里正要换人,收成好的前两个村子,县里会送牌匾,立碑石。

      安排好玉米种植的事,贾环算是歇了下来。姬辰当初给他安排的五人里,三武两文,平常的公务都由两位“师爷”解决,他就签签字,盖个章,比在京城工部的时候安逸自在多了。

      毕竟整个桑榆县他是“老大”,若是赵姨娘和探春能在身边,一家人团聚,那就真的要乐不思蜀了。

      初夏的时候,消失了几个月的周廉终于回来了,带着□□和具体制作方法。

      “此事事关重大,你亲自带人给三殿下送过去。” 贾环说。

      周廉犯难,“可是,殿下给末将的任务是保护大人。”

      “那我派你去送,总行了吧。如今西边战事正紧,殿下定不会怪你。再说,何公公不是又派了几个人过来吗,我这边的人够用,还是殿下那边要紧。”

      贾环见周廉有些被说动了,继续劝,“你收拾收拾东西赶紧走,你早到一日,战事便早结束一日。太子那边不安分,圣上年事已高,三殿下还是尽快回京城的好。”

      周廉走后,贾环又收到了探春和赵姨娘的来信,探春院试中了,第三名。第一名是慕青歌,探春学堂里的好姐妹,内阁首辅的亲孙女,自小便有“小李清照”的才名。第二名是一位男考生。

      跟着一起送来的还有何宥的信,先是恭喜探春中了秀才,又简略说明了此次院试的情况,考中的女秀才只京城就有二十多人,陛下和各位官员传阅了这些女秀才的试卷,只感叹施行得太晚。信里还介绍了火铳的研究进度,提了几个疑点问题给贾环。

      探春中了秀才,贾环自是高兴,赶忙写了回信。又想到桑榆县的特产小吃很是新奇,京城里不曾见过,便找人写了制作方法,一并给赵姨娘寄回去。

      详细地给何宥解答了疑难点,又画了两张别的大型的火铳器械的设计图,一起寄给了何宥。

      又过了些时日,收到周廉的信,说是姬辰将他留在军中负责炸药的事,贾环若是需要人只管写信给何宥,何宥自会处理。

      贾环将信放下,习惯性地又翻了翻信封里边,以防有遗落的东西,果然,掉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那纸摸上去细腻柔软,洁白无瑕,质地极好,一看便不是寻常之物。

      猜着这纸可能是谁用的,贾环一颗心怦怦直跳,控制不住地紧张起来,小心翼翼地将信纸展开。

      “此物可治风寒,有奇效。”
      字如其人,俊逸漂亮,但遒劲有力,不失磅礴之势。

      贾环捏着信纸看了许久,才细细地将信按原样折好,打开一旁随信寄来的梨花木盒子。

      木盒子里又一层白玉盒子,莹白润泽,再打开,冷香扑鼻,和姬辰身上的熏香有些相似但又不同,是一株已经晒干处理好的药材,根茎花叶保存完好,栩栩如生。

      贾环捧着木盒子,心里高兴,脸上的笑容也藏不住。

      旁边的文风问,“这是治什么的药材,爷这般高兴?”

      贾环但笑不语,将药材和信都拿到房里,塞进了探春给他的小箱子。

      -

      桑榆县地方小,人少,没什么自然灾害,百姓生活虽然贫苦但却可以吃饱穿暖,偶有口角,却也只是小打小闹,很少能闹到官府。

      要想在这里做出什么功绩往上爬是有些难度,但若是像贾环这样,只等着人来捞的,在这里倒是自在。县里待腻了,就去所辖的几个村子走走,看看真正男耕女织的生活

      桑榆县偏僻,商业不发达,更偏向于自给自足,最多就是把织好的布拿到府城去卖。无论是村里还是县城里,一到农闲的时候,织布机的身影几乎随处可见。

      女性是织布的主力,经济大权握在女人手里,也因此,这里女人的地位要比其它地方高出很多。有的男人甚至也会跟着学织布。

      贾环让人搬了几台织布机回府衙,又找了个县里织布非常有名的许二娘教他用织布机。

      许二娘一听是县令要学织布很是惊讶,虽说他们这里也有不少男人学织布的,但县令学织布,真就是古往今来头一份儿了。

      贾环对许二娘说,“许师傅只管把我当作普通的徒弟,正常教就好。”

      贾环本就长的标致端庄,笑起来更显随和,完全不是百姓印象中那种高高在上,满脸横肉的样子,许二娘对贾环的印象好了不少,教得也认真细致。

      贾环学会了用织布机,又将自己关在屋里,用了几天时间,把几台织布机拆了几遍,研究明白了其中的原理,结合上辈子看到的飞梭模型和原理,画了设计图。

      把县里几个专门制作织布机的工匠一起找过来,制作改良版的织布机。中途改了两次设计图,重新制作安装,历时半年,终于做出了两台新式的织布机。

      他重新叫来许二娘,许二娘用原本的织布机,他用新改良出来的,两人开始比试。

      许二娘对贾环的印象很好,明白了贾环的用意,对贾环更是赞赏,便使出全力和贾环的新式织布机比试。

      结果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贾环堪堪赢过许二娘。

      许二娘一脸赞赏,贾环的织布技术如何她心里有数,如今贾环竟然赢过了她,这意味着什么她很清楚。许二娘摩挲着新式织布机,眼里满是光彩,心潮澎湃。

      “许师傅要不要试试?”贾环邀请。

      “可以吗?”许二娘问。

      “自然。”贾环笑着点了点头,开始指点许二娘使用新式织布机。

      许二娘常年使用织布机,一点就通,刚上手,速度就比贾环快了不少,用着便不忍停下来。

      “许师傅觉得这个织布机如何?”贾环问道。

      “太好了,比想象的还好。”许二娘满是激动。

      “我想在县里办一个织布厂,将咱们县的能人都聚集到这里,使用这种织布机织布。织出的布统一定价统一售卖,卖得的银钱三成交给厂里,维持织布厂发展,留出一成交给县里,其余六成分给工人。许师傅觉得如何?”贾环问。

      许二娘一怔,突然后退一步,跪到地上,声音激动,“草民在此,替桑榆县的所有百姓谢过大人。”

      贾环笑着扶起许二娘,“许师傅莫要如此。师傅是织布行业的翘楚,又德高望重,此事还要劳师傅亲自组织办理,织布厂的厂长也非师傅莫属。”

      “厂长?”许二娘疑惑。

      “嗯,就是织布厂里说的算的人。打个比方,织布厂是咱们桑榆县的话,厂长就相当于县令。”贾环解释,“权利大,肩上的责任也大。织布厂里万一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最先被问责的也是厂长。许师傅可愿意?”

      许二娘沉思了一会儿,没有拒绝,贾环开始给许二娘详细地讲解组建织布厂的事。厂址和织布厂的布局图他都选好、画好了,最初建设的启动资金他出,但织布厂盈利之后要还他的……

      正月二十是个好日子,桑榆县织布厂正式开机投产。

      街上鞭炮齐鸣,男女老幼,载歌载舞,比除夕夜还热闹。

      贾环刚从织布厂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周廉就传来消息。

      炸药在战场上威力无穷,只用了两次,西边外域人就吓破了胆,见了大周人就跑,城池、财物都不要了。殿下率军直捣外域人老巢,势如破竹,原本预计要打三四年的仗有望在今年结束。另外,贾环让何公公研制的火铳也于年前送到了,殿下很喜欢,爱不释手。

      贾环收了信,得知姬辰平安,战事顺利,他自是高兴。

      夏天的时候,京城来了消息,西边战事结束,三殿下回京。

      此番征战,大周西边疆域直扩展到海上,外域人丢盔弃甲逃进南部大沙漠,大军才停止追赶。至此,向北向西,不到十年间,三皇子姬辰已率军将大周领土扩大一倍不止。百姓称赞,群臣拥立,皇帝不得已,废了原太子,改立三皇子姬辰为太子。

      原太子被废,却也解了因勾结外域人的软禁。皇帝终是放不下元后,力排众议,给了废太子一个闲王的称号,允其长居京城。

      秋天的时候,皇帝突然病逝,新帝登基,大赦天下。

      彼时贾环正在茶楼里喝茶。

      许二娘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织布厂投产不到一年,桑榆县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织布城”。如今已不需要派人往府城送布。这里有大量的布匹,产量高,品质稳定,价格合适,自然就有大批的商人前来收购。

      县里往来的人多了,这几个月内,街上的茶楼酒馆、客栈食肆也陆续新开了不少,往日平静的小县城竟有了几分欣欣向荣的意思。

      文风问贾环,“爷怎么又不高兴了?”
      按理说,三皇子登基,他们家大爷被调回京不就是早晚的事了吗,这应该高兴啊,怎么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贾环摇头,什么也没说,按了按隐隐刺疼的额角,让文风拿了温水,吃了颗止疼定神的药丸,继续听周围人的议论。

      “爷,要不,咱先回府衙休息?”文风提议。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