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探春偶遇黛玉 ...
-
贾环在家养伤,无事,只能翻着话本打发时间。
一日傍晚,探春从赵姨娘去年新开的布庄回来,一进门,便神神秘秘地问贾环和赵姨娘,“你们猜我今天在布庄看到谁了?”
贾环见探春一脸高兴的样子,随口说道,“总不会是贾家的人。”
“还真是。”探春道。
贾环突然沉了脸,“他们没找你麻烦?”
“贾家又不是完全没有好人。”探春解释,“是林姐姐。”
“前些年,老太太就想着先给林姐姐和宝玉订婚,不巧,赶上大姐姐没了,就又耽搁了几年。这不,今年才又定下,老太太找庙里和尚给算的,这次不订婚了,也不等宝玉中举人,直接就成亲,定的是今年中秋节。”
“那为何是林姑娘亲自去布庄?”赵姨娘皱着眉问道。
探春叹了口气,说,“我们被赶出来的时候贾家是个什么光景,如今更不如从前了。二太太病着不理家事,琏二嫂子也一直病着,如今贾家是林姐姐在管的,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年薛家大哥出事的时候,薛姨妈和二太太大闹了一场,说是建院子时使了他们家的钱,如今薛家有难,贾家不仅不帮忙,连钱都不还。直闹到东宫去了。宝姐姐正受太子宠爱,太子出面,贾家不得不将那园子卖了还钱。”
“只是那么大个园子,哪是一般人家买得起的,最后只得贱卖,还了薛家的钱。贾家元气大伤,二太太一病不起,琏二嫂子本就病着,又要照顾巧姐儿,老太太只得让林姐姐管家。如今,家里能卖的下人都卖了,人手不够用,林姐姐只得亲自带着丫鬟婆子出来采买。”
探春说着说着声音开始哽咽,倒不是因为贾家败落,只是舍不得林黛玉和惜春。她没少听老太太讲当年敏姑妈是如何风光出嫁,十里红妆,如今到了林姐姐,成亲用的布料都要自己出来采买置办。
“二老爷不是外调升职了吗,俸禄应该涨了不少吧?”贾环问。
“哪够啊,你还不知道自己俸禄多少吗,二老爷能比你多多少?为了维持国公府的面子,花了多少冤枉银子,那点儿俸禄哪够?”
探春又感叹,“如今虽是林姐姐管家,但林姐姐稍微要做点儿什么事,上有老太太,下有王氏,有哪个是好应付的。”
屋里一阵沉默,贾家的情况他们都清楚,再难救的。
-
一月之后,贾环养好伤,继续回工部当值。
第一天,正逢南方水患,工部又忙得脚不点地。
午休的时候,几个人聚在一起,有人说,“南边这洪灾闹的,正赶上种玉米的时候,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又一人说,“不管南边如何,至少北边是好的。三殿下不是传回消息,说第一批种下去的玉米已经出苗了,长势很好。看着现在这个时间,估计第二批的也快出苗了。”
“三殿下去北边了?”贾环插嘴问。
“小贾大人不知道吗?”
贾环摇头,怪不得最近一直没听过姬辰的消息。
另一人给他解释,“推广玉米这么重要的事,肯定要有人过去监督的啊。本来应该是小贾大人的,但小贾大人不是受伤了吗,三殿下便去了。”
贾环皱皱眉,有些糊涂,不是工部的人嫌他呆在工部没用,反倒碍事,工部尚书才给他批的病假吗?
姬辰怎么就代他去了北边?他伤的是肩膀不是腿,在工部做不了什么,出去监督别人办事还是可以的啊。
旁边有人说,“小贾大人也不用太自责,三殿下这次去北边也不全是为了玉米的事。听说,皇后娘娘又要给殿下选妃。殿下不愿,第二日便借着监督玉米的事去了北边。”
“选妃?”
怎么又选妃?姬辰逃了几次婚了。
贾环拧着眉头,脑海里全是离开暗桩的前一夜,晕黄的烛光里,姬辰伏案帮他写折子。
“可不是吗。皇室重子嗣,三殿下迟迟不肯成婚,皇后娘娘能不急吗。”一人感叹。
能否坐上那个位置,在没有其他错处能挑的时候,子嗣不丰,也是个不小的理由。
姬辰迟早是要成婚的。
贾环扶额,摁了摁太阳穴,脑袋里一针一针的刺疼,头疼的毛病隐隐又要犯了。
赵姨娘担心他当值的时候突然翻了头疼病,又不能立刻脱身回家喝药休息,找了回春堂的郎中,给他重新开了镇定止疼的药方,做成药丸,可以随身携带。
贾环寻了个没人的地方,吃了颗药丸,头疼病才渐渐缓和下来。只是一想到姬辰逃婚的事,心里还有些烦躁。
姬辰迟早要成婚的。
明知该断了这份心思……
谁离了谁还活不了了!
他上辈子连个中意的都没有,不照样活得好好的!
贾环松开捏在手里的玉佩,去大殿拿了其余几个玉米试种地传回的消息,瞄了眼旁边姬辰那份,鼻子里轻哼了声,转身走了。
-
中秋节前夕,探春遣人给黛玉和宝玉送了贺礼。她不便亲自去,只能略表心意。
中秋节当日,贾环休沐,探春女子学堂放假,家里几个店都有活动,贾环和探春便准备同赵姨娘一起去店里看热闹。
刚出大门,就被一队官兵堵在门口。
官兵分作两列,将院子从外围住,领头的官兵掏出公文,“还请各位留步。”
贾环忙下车,站到前面,“请问这位大人,这是出了什么事?”
那官兵个子极高,自上而下,垂眼看了眼贾环,“贾家犯了事,荣宁两府已被查封,贾大人还是好好呆在这里吧。”
说完便将贾环、探春、赵姨娘三个赶回了院子,指挥人把大门从外关上,贴了封条。
贾环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但他昨天还在工部当值,风平浪静,一点儿消息都没有,今天就突然把贾家封了?
贾家被抄之后到底是怎么判的?
贾环拼命想原著的内容,可红楼梦哪有真正的结局。除了一些判词,大多都是后人的推测,说什么的都有。
而他现在所在的红楼梦也早偏离了原本的剧情。
迎春没遇上孙绍祖,探春没远嫁,宝钗进了东宫,宝玉跑去科举,进了国子监……黛玉,今天还是黛玉和宝玉的好日子!
三人怔怔地互相看了看,赵姨娘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先回屋。”
身正不怕影子斜,他们这边并没有做什么不合规矩的事,而且也已经被贾家赶出多年,顶多就是牵连。
“林姐姐可怎么办啊!”探春愁眉苦脸,跺了下脚,在屋里急得团团转。
赵姨娘叹惜,“如今,能保住命就好了。”
贾环皱了皱眉,若是按照那些红学家和各路红学爱好者的推测,贾家大部分人是保不住命的。女眷里,逼死人、放高利贷的王熙凤便首当其冲,还有收了江南甄家送来的几个箱子的王夫人。他们没在贾府,不确定王氏是否和原著里一样收了江南甄家的东西。
“林姐姐到底姓林不姓贾,只要亲事没成,就是寄住在贾家的客人,断没有主人家犯错连客人一并入罪的道理。”贾环安慰探春。
探春停了脚步,想了想贾环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可……
“那四妹妹呢?宝玉呢?老太太、老爷呢?”探春又愁道。老太太和贾政虽然把他们娘三个赶了出来,但到底一个是疼过自己的奶奶,一个是生了自己的父亲。
贾环却是不说话了,贾家乱七八糟的事太多,这么多年,一桩桩一件件,只要查,便好不了了。
贾政,即使没有亲自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但至少也是治家不严。老太太,元春没的时候,老太太便大病过一回,之后身体大不如从前,加上这次贾家获罪,老太太怕是很难熬过去了。惜春和宝玉这些小辈儿们,应该不至于有性命之忧。
“到时候再看吧,能帮就帮。”贾环道。被关起来或者流放的,他们可以拿钱打点打点,让人少遭点罪,被贬成贱籍发卖的,他们可以直接先买下来。
他们这边,当年被赶出贾家的时候,专门去衙门销了籍,彻底从贾家脱离出来,另立门户,在官府那,他们和贾家是完全不同的两家。只要当年在贾家的时候没有犯过错,顶多就是牵连。贾环不禁看向赵姨娘。
赵姨娘忙摇头,“娘年轻的时候是糊涂过。但那个时候见识浅,没钱没势,没手腕,贾府的大门都出不去,家里的丫鬟婆子都搞不定,更别说干些别的。”
他们这边还只是被关在院内,不准进出见人、捎带消息。贾家那边却是被翻了个底朝天,好好的喜事乱成了一锅粥。
眼睁睁地看着国公府的牌匾被摘,一样样家私物品被登记造册抬了出去,贾母当场晕死过去,晚上才略微缓过来,但也只剩一口气吊着。
贾家的男丁,无乱老少悉数被带走,女眷则被关在一个偏院,不得随意出入。
几日后,王夫人和王熙凤也被带走,之后竟是再没回来,又过了几日,只有一个小衙役过来传话,说人没了。贾家想要收尸都做不到,最后还是王家出了面,处理了两人的后事。
邢夫人是贾赦继室,小门小户的出身,不得贾母正眼看待,自己院里的事,有贾赦说的算,贾府的事,她又插不上手,想做错事也没机会,审讯之后放了回来。
黛玉、李纨、惜春等人被带出去问话,李纨和惜春当日便被放了回来。老太太被鸳鸯扶着,等在门口,没瞧见黛玉,脸上瞬间没了血色。
“我玉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