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蔡晨曦回了府邸,吩咐下去,如赵先生的父亲用药有缺什么药材,尽快准备好送去。

      昔日有刘玄德刘高祖三顾茅庐,终于有了诸葛相助,后来击溃曹,吴,建立统一的汉朝。

      汉朝又延续了二百年。东汉,西汉,蜀汉,汉朝三立,天下百姓皆为汉民。

      然而天下合久必分,蜀汉后来,天下再次分崩离析。

      纷乱百年,直到丹朝成立,因丹朝皇族也贵姓刘姓,和蜀汉同姓,最初的丹太祖,也举了刘姓的旗帜,说自己是蜀汉的后人。

      蜀汉之后,七朝鼎立。到丹朝出现,历经二十一年,纷争才结束,天下再次得到一统。

      然而丹朝根基太浅,此番不就是因为外戚干政引来了险些灭国的灾祸,也让他得以成为朝堂之上的司马,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剑履上殿。

      然而,丹朝依旧不稳,各处仍有叛乱。先王在时,各地反叛不止,诸侯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到姜氏害死先帝长子,拥自己的亲子刘敬上位,更让各地藩王寻到了错处。

      现在藩王虎视眈眈,即便他带刘安迁都于蔡氏所在的地方,却也依旧不能坐看那些藩王叛乱。

      这其中,他最恨的便是刘礼,皆因为自己父亲蔡文绪身死的事,应当和其脱不开关系。

      然而,打仗不仅需要人才,更耗费财力。

      粮草军饷,对现在的蔡晨曦来讲都缺。内政上,旧都世家作乱,外朝上,藩王拒不送税。

      他求贤若渴啊!

      所以,不论赵邈是否有真才实干,他都要求得这位帮助。若是有才能,那更要重用。若是没有才能,也有千金买骨的效果。

      千金买马骨,千里马岂能远?

      赵邈的父亲病重,因为李神医的名望,前来这里求医。

      对迁都的事,他自然也有不满。虽姜氏祸国乱政,不为人所喜。但蔡氏挟持新帝迁都新安,也是意图不轨。

      只怕等羽翼丰满,也是新帝刘安殒命之时。

      为此,对蔡晨曦的招揽,他丝毫没有意愿。

      然而-当父亲需要的那些特殊药材,前一日还没有消息,下一日就送来了药铺。

      当他父亲彻底病好,他看着父亲,询问神医:“此番,承其照顾颇多。我如何装作不知情呢?”

      李荣摸着胡须:“说来惭愧,我对这蔡氏倒是颇为看好。此番若不是他当机立断扶持新帝,怕是各地诸侯早揭竿而起,天下百姓又要经历一番战乱了。”

      “可他扶持新帝为何又迁都该地新安?谁人不知他蔡氏就发源于蔡安?现在更名新安,为新的首都。他的心思,未免-”

      “赵兄,你是为何离开的旧都,他就是为何迁都于新安。”

      赵邈一时间被触动,沉默了下来。是啊,他本是有名的大儒,却没能入朝。

      “哎,权势纷争何时了啊!”

      李荣是大夫,他经常各处走医,为各地的穷苦百姓看病。对蔡晨曦的蔡氏政权,他的观点还是比较看好的。

      蔡氏扶持新帝即位之后,发布的政策都是让百姓休养生息的安民的政策。不过当前诸侯虎视眈眈,早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试探,只等发现蔡氏一族的弱处,立时揭竿而起,到是天下祸事一起,只怕疫病又要泛滥。

      由李荣引荐,蔡晨曦终于见到了赵邈。两人促膝夜谈,彼此政见相合,谈的颇为投趣。

      终于请的赵邈入政,蔡晨曦高兴不已。

      李荣虽然也认可蔡晨曦,但他不愿放弃自己四处走医的报复。“作为大夫,治病救人悬壶济世,只能多走多看,才能多识多知。”

      蔡晨曦拱手:“先生大义,某自当支持,也请先生准许我派人保护。近日,与诸侯国相接处时常有争执发生,也请先生多加小心。”

      容不得悲伤,新安毕竟是新都刚刚建立,即便是搬迁了过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逐渐完善。

      道路需要拓宽,宫殿需要修剪。旧都里的那些世家也时不时出来烦人。

      赵邈早对冗员冗官的事多有不满,此番入朝之后,就着手处理这事,进行机构精简。

      蔡晨曦吸纳了赵邈之后,果然有贤能人士来自荐。他又任命了投奔之中的李耀为户部尚书,主抓财政。

      若是有兴盛之机,当有兴盛之才。

      赵邈与李耀二人,帮助蔡晨曦稳定了后方。蔡晨曦也在迁都之后的第四年,带兵出征。

      与诸侯刘哲在杜门关一战。杜门关地势平坦,双方排兵布阵短兵相接。

      最终,因切断刘哲一方的军粮供给,蔡晨曦获胜。

      把刘哲的诸侯国打下来之后,就换了官员来管理。

      之后,蔡晨曦又一胜再胜,如有神助。

      征战四年,平定各处藩王之乱,改分封制为郡县制。郡县赋税余留部分,其余均上交中央。

      他并没有如赵邈预料的那样去动刘安,实没必要去动刘安。

      刘安长大之后,娶了蔡家的旁系的一个女孩为后。生下了一个男孩。

      这男孩自幼就长在深宫,不懂凡俗事务。刘安又疑心自己会毒害这个男孩,疑神疑鬼之下,对这个孩子动辄打骂。他只这一个男孩,也算是养废了。

      而那蔡家旁系的女儿,因为当了皇后,生了孩子,竟然有了异心。

      她居然伙同蔡家旁系,要在宫中杀了自己。万幸有人告密,蔡晨曦提刀进入宫中,要刘安选。

      要么留下这个女人,要么留下这个孩子。

      他没想到刘安选择了孩子。

      想想蔡家那旁系的丫头养大了心,他也希望刘安这样做选择。

      可刘安确实这样选择之后,他又觉得不安。他盯着刘安,这个男孩本也是普普通通的刘家子弟,姜氏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刘敬,才带了这个小子,却不想让他得了皇位。

      蔡晨曦最终转身离开,刘安的儿子不堪大用,反观蔡家,蔡晨曦现有四个儿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刘家天命已尽,实没必要再这时候去动刘安。

      只他也担心自己死后,这四个儿子之间交恶。虽时常教育他们四人,但他也知晓王座只有一把,这四人之间迟早会有一场交恶。

      陈望远悠悠然的来见蔡晨曦:“蔡太师今日身体如何?”

      两人寒暄了一番之后,陈望远问:“不知太师日后对四位亲子有何打算。”

      蔡晨曦不说话。

      “说起来,四位公子各有所长,又都足够优秀,且都是嫡子,真是让人难以抉择啊。”

      蔡晨曦依旧是沉默。

      “不知太师掌权多年,对皇权的看法有没有变化。”

      “你是替刘安来当说客了?”

      “怎会,我与刘安又不熟悉。我是为了破蔡家的命运前来的。皇帝只是一个称号,真正的权利,应该在有能力的人手中。”

      “现在,这四人都有能力,将来,太师去后,四人必定会反目。若是两两俱伤,丹朝的平静又要被打破了。”

      “为何不继续这样,将皇帝从权利中分割出去,由一个机构掌握皇帝的权利呢?”

      “不如成立一个内阁。内阁大臣负责所有事宜,并不需要对皇帝上报。而皇帝,高坐当个吉祥物就好。”

      “主意虽好,但没有人愿意当吉祥物。”蔡晨曦担心啊!说的好听,但如果有个皇帝不愿意当吉祥物了呢?

      “是吗?可我所知,刘长生那小子就愿意当这个吉祥物。”

      “他愿意,他之后呢?”

      “太师可知我为何来?因我算到如不这样做,蔡家不会长久。你那四个儿子生的个顶个的好,若太师没有现在这样大的权势就算了,可偏偏太师你又有这样大的权势。太师只需要让他们四个进入内阁,掌握下一代的权利,之后的事,就不用太师去思考了。这世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今朝,太师的东风压倒了西风,他日,蔡家的子孙不肖,西风自然也能压倒东风。但如不这样做,太师您走之后,我丹朝怕是又要乱了。”

      陈望远走后,蔡晨曦叫来四个儿子。盯着四人看了又看,要他们发誓彼此之间不互相伤害。

      看四人神态,他捂住眼。他不得不承认,这四个孩子都生的太好了。

      第二日,就下达了成立内阁的命令,把四个孩子都安排进入了内阁。

      蔡晨曦七十七岁的时候,致仕。而蔡家,却依旧屹立不倒。

      内阁早已经将皇权完全架空,甚至通过颁布法令让皇权名负实亡。

      刘安早他几年去世了,现在在的是他儿子刘长生。这小子就如同小时候那样,胆小懦弱,非常满意自己吉祥物的地位。

      四个儿子,也各有所成,他也终于满意的闭上了眼。

      内阁之中,蔡家四子,有善文,有善武,又善商,又善政,四人相辅相成。

      后来为提高财政税收,在农税之外,继续征收商税。推进了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内阁制度延续下去,发展越来越健全。

      再到二百年后,有一蔡家的子弟蔡晟,发明了蒸汽机。

      丹朝也步入了大扩展阶段。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 3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