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在写这篇评论前,我尽量检讨了自己的态度,平复自己的情绪,不想因为太过激烈的言辞而降低了行文的逻辑性和可信度。但即使如此,当我想起李天阳的所作所为还是无法完全淡定。
有大人认为,我讨厌李天阳是不公平的。李天阳是凡人,当然有犯错的权利,既然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坦白直率的道歉悔改,就应该得到一次挽回的机会。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一个根本的分歧点,就是大人相信李天阳的言语和他的行动是一致统一的,而我则认为两者完全相悖。
我已经懒得老生常谈,再把李天阳对小铮背信弃义和对于书澈反复无常的例子拿出来,好印证李天阳所说的话有多么不可信任。今天我们只探讨如今幡然悔悟后的李天阳对小铮的“真挚忏悔”。
以三十章为例,李天阳对小铮长篇告白,剖析自身,看似平实真挚,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有些大人认为他坦白直率的原因之一。但我恰恰是因为这段表白而彻底讨厌这个人的。在我看来,李天阳的这次表白与其说是忏悔,不如说是一场技巧的表演。首先温李天阳温情回忆了生活细节来开头,成功的瓦解小铮的敌意和防备,调动一种感性的气氛,趁机诚恳的承认自己错误,甚至有失厚道的插入于书澈遇到同样情况的不同反应作为比较举例,明褒小铮,暗贬于书澈,然后以退为进的说明自己没有心存妄想和小铮复合,顺便长篇累牍倾述了自己艰难的过去,和离开小铮后的痛苦,以博取同情,最后是描画温情未来生活来投下诱饵赚取眼泪。在这篇告白里,我看不到一点真诚,只有技巧,我看不到一点悔悟,只有自怜。李天阳只是以诚恳的态度本能的倾述了他觉得能让小铮原谅他的话,而不是他内心的真正想法。是真的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小铮吗,那么之前三番两次的强硬纠缠算什么,是真的觉得自己对不起小铮了吗,那么详细描述自己的苦难史是什么意思?而最后李天阳描绘的那个自己单方疼宠爱人的生活图卷,更仿佛在召唤自己负气逃离的宠物回家一般,如同美好但是虚幻的肥皂泡,一戳就破。在我看来,李天阳根本没有了结到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也不想去了解,在他的潜意识里依然认为,自己虽然有错,但是自己所承受的痛苦即使不比小铮多,也绝不比小铮少,自己已经情有可原又受到了惩罚,以小铮爱自己的程度,虽然一时怨恨自己,但只要自己示弱认错,也会感激涕零幸福不已回到自己的身边。而与之对比的下一章徐文耀的表白,虽然辞藻没有李天阳那么感性美好,但是他至少没有粉饰隐瞒,诚实的说出了自己对小铮的看法和感觉,更能让我觉得坦诚无伪,动人心弦。
另外,有的大人认为李天阳虽然有错在先,但是徐文耀心理阴暗更加不可饶恕。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样有个根本的分歧点,我认为动机不等同于后果,心理上的是非和行动的对错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应该谴责的是行为后果,而不是心理意识。有大人指责徐文耀心理阴暗,但我不苟同,因为无论心理如何纠结,他毕竟并没有付之行动,真正去伤害谁。
首先我要重申我不同意徐文耀害死老师的说法,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导致老师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徐文耀绝对不是主要的那一个,认为他该对老师自杀负责的逻辑,就如同杀人犯杀人后被判无辜,而把那个送死者到犯罪现场的出租车司机逮捕定罪一样荒谬。但我同意,徐文耀的确在这件事上犯有过错,而这个因为冲动无知而犯下错误的经历成为徐文耀心理上一道无法打破的枷锁。我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心理枷锁,使得徐文耀较之李天阳更深刻的了解错误行为造成的伤害不能消除,也无可弥补。我觉得,徐文耀心理也许偏执激烈些,但他并没有比别人更坏些,他只不过比其他人更深刻的剖析了自己,更不轻易原谅自己,更不屑粉饰自己而已。而他的道德准则很好的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做任何过激的行为,没有主动伤害过别人。我们就没有理由批判他。毕竟有谁的心理是纯洁无垢的呢,平心而论,难道我们就没有嫉妒,憎恶,贪婪,占有欲这些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吗,至少我不认为自己有权利高姿态的指责徐文耀心理阴暗。
李天阳倒是从不认为自己心存恶意,甚至为自己所有的伤害行为都找到了合理的理由,但问题是骇人听闻的罪行往往都具有正气凛然的理由,伤害和背叛往往都以爱为名,无论李天阳的心理是怎样的状态,他的行为的确伤害了小铮和于书澈,难道他付诸实践的伤害会比徐文耀仅止于思维的意念更值得原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