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漆聚赋.中国大漆文化诗词 ...


  •   漆聚赋.中国大漆文化诗词
      (评1934年胡适北大“抵抗三日亡国论”投日宣传演说)

      中国新探古史易①
      汉天合分同物极
      多路叛起师民御②
      火零星烬燃又起

      宋融海后明悬树③
      帝宁死立干枝脊
      以命血书无帝后④
      朝覆于散未漆聚

      民存汉昌胶离地⑤
      抚入华夷等境育
      春雷震驱胡溢耻⑥
      锈史无痕助红迹

      ————————
      ①易:⑴容易。当代科技发达,普通人也得以有机会查探历史,
      ⑵易经之道
      汉天下自确立之始起先有合再有分,有分必有合。
      阴阳相交,物极必反,是中国人总结出的中国世界之文明规律。

      ————————
      ②在保家卫国一事上,从古至今的中国军民都很英勇无畏。
      虽也曾面临过各种各样的失败,但汉魂如同掩藏在历史尘埃之下的星星之火,一等风起便能复燃。

      ————————
      ③儒家“三纲”,正议之解本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家国(国天下、家)之领导者首要担起做为“纲”的职责。
      君首要做到要做到护国领要,所以有了宋八岁幼帝抱国玺投海、明崇祯自尽不肯降的事迹。
      因为“君死社稷为臣纲”的事迹,才有了诸多守卫汉文明天下之事迹。历史上包括诸多少数民族领导人,如李对汉文明具有高度认同。
      生活在地域广袤的中国,各地人民因所处地势、气候的不同,服饰、饮食等生活方面的习惯也随之“十里不同天”。但各地无一不认同汉文明。
      成为中华文明树的汉文化主干上被滋养的叶繁果茂的分枝,是众多民族同胞的共同追求。
      书同文、度同制的汉化下,中国人之间交流愈发地便利。

      ————————
      ④以命守纲坚无降的汉帝制(先于西方君主立宪)结束后,清人篡改了宋明儒家对君“为首纲要以身作则
      ”的解读,“旧满改儒家”提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旧满式儒家”成了腐朽糟粕的统治工具。
      同理,还有更改过中心含义的“日侵华式儒家”,早就偏离了中国优越的汉文明本身,变得堕落。

      幸而新中国续接推翻了满清旧社会的辛亥革命人的革命之魂,取消了“皇帝”这一概念。
      在当代人享受着革命先烈以红色斗争所创造奠基的平安稳定生活同时,大家仍应居安思危,吸取古代历史遗留的教训。

      宋明末爱国之事迹屡出不鲜,但因为当代人未足够重视唯物历史,使很多中国英雄在抛头颅洒热血之后还被人质疑。
      比如做为收 (赋防口口) 台湾的明代功臣郑成功,奉一生坚决扛清不肯判明,他的儿子郑经同样不愿接受清朝的招降。
      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养郑成功为嗣,并赐其姓为朱。隆武帝不幸被清人俘虏时“君为臣纲”也坚决绝食殉于社稷,郑成功在其去世后仍坚定地抗清奉隆武帝为正朔。这对君臣共同完成了儒家中的“纲”。
      而郑成功的儿子做为明遗民继承郑成功之位之后,出于孝纲、臣纲坚定地不愿剃发易服,做到了继承父辈遗愿的孝纲、忠于国家的臣纲,可见也是一精忠之士。

      可内外联动吹捧满清灭汉的新清史学派,在马大正的《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一书中,为吹捧清朝,将秦唐明从汉文明朝代中拆解出来,还将爱国志士郑经也叙述成了导致台湾不能回归“中国”的责任人。
      可清帝康熙明明在康熙六年(1667年)同年接见了荷兰使团,清统治者对荷兰曾侵占台湾的事没有耳闻吗?他们不但不驱逐外夷侵略者,还在之前就成立了“清荷联军”反过来攻打中国人之领土,其中包括台湾(对其承诺向晚清割地时一样交出经贸管治权)。要不是中国人民的奋力抗争,或许在清初就早早的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形。

      【《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文中断章取义地截取了清招降的人说的话,安在郑经头上。
      这本书中写道{争取以和平的手段□□。康熙六年(1667),郑经在答复清廷招抚使者孔元章时指出:“今东宁远在海外,非属版图之中,东连日本,南蹴吕宋,人民辐辏,商贾流通。王侯之贵,固吾所自有,万世之基已立于不拔。此自贵介所目睹者。不佞亦何慕于爵号,何贪于疆土,而为此削发之举哉?倘麾下以滨海为虑,苍生为念,则息兵安民,诚不佞之素志。”
      郑经集团的“另辟乾坤”之意使康熙帝认识到仅仅以谈判的方式难以达到□□的根本目的。同时,清廷认为:“台湾北连吴会,南接越峤,乃□□粤之保障,弃之必酿成后患,留之诚永因边隅。。”于是在经过与朝廷和福建地方官员的多次论证后決定将原初经略台湾转移到以武力统一的战路上来。}
      实际上{}内这些吹清言论截取的原文来自《闽纪》⑴清劝降者对郑经说的话,原篇原文附在最下,可见郑经不是不愿祖国领土统一,也从没有自己称帝,是满清促降者给他强硬地扣上了莫须有的“不促统”帽子。
      郑经只是更厌恶满清主掌中国后对中国进行以灭绝华夏衣冠为目的“剃发易服”行为。远远比不上满清帝在开国没多久就勾结境外势力的恶劣。
      幸而汉文明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始终扑杀不灭。
      中国人应铭记悲凄的殖民史,各地人民都应团结起来

      ————————
      ⑤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汉文明是手,能兜住各民族分枝的珍宝文化使之不离散;汉文明是中华文明树的主干,主干越粗壮,民族分枝上的文化树叶才会更加繁茂能孕结出团结的果。只有拥抱汉文明,让“汉”字不再烫口,让郑家父子(归嗣于隆武帝)忠孝爱国之名得到正位,使汉文化成为中国国土之胶漆,让台湾人民知晓海峡两岸都是有共同历史的汉魂,台湾人民才会对中国有更多的认同,做到地归人也归。
      【按:汉服文化在台湾举办的越来越好了,大陆人民与你们同喜】

      (中国建国后的新满族在之前大部分为其它民族人或同受满清旧贵压迫的人组建,只要和过去的旧满切割、不扑灭汉史、重走打压汉族的复辟道路、为分裂中国做打手,就应当被平等对待。)
      国内的民族之间也应实现人人平等,以地域实际情况区分,特别是在同一贫困地域应不分民族地帮助困难的群众,而不是一些民族有补贴一些民族群众生活实际困难却得不到同等帮助。
      同时,济苦之帮助不应被挪用概念去等于专有特权。

      ————————
      ⑥就算历史螺旋式上升时总能遇上寒冬,不过做为汉文明圈中心国的中国,人民总能发出等同春雷的吼声,驱散“投降主义”的既得利益集团推出的代表。就像胡适在北大给学生洗脑要向日本投降时,遭到在场群众的热烈反对。

      在许多当代人的眼中,中国古代历史和汉文化远去像铁般生了锈,无关紧要。可红色铁锈加入大漆中能调出红色漆,中国汉文化就像铁锈大漆般能帮助如今想胶回暂离地的新中国红色文化变得更红更坚牢!

      ————————
      ④⑴《卷十一·闽纪》原文:
      台湾复启久聆智略,芳名流播;虚心仰慕,悒悒何已!顷荷惠书,教以不逮;又遣贵介刘、马二君备述委曲,幸甚、幸甚!然窃怪麾下之未能谅不佞之心,而犹从流俗之未议也。曩者思明之役,自以粮尽而退,非战之失也。况风帆所指,南极高、琼,北至高、辽,何地不可屯扎、何地不可聚兵?不佞所以横绝大海、移国东宁者,诚伤士女之仳离、干戈之日滋也。是以区区鄙怀,曾见于前札。往岁得贵藩院之书,而贵朝犹未深察,尚严边界之禁;遂使百姓流离、四省邱墟,坐捐数千里之赋税、岁糜亿万之钱粮,斯非贵朝之失策哉?今麾下计法处远,欲为朝廷久远之谋、万民之命;而贵介所传,又述前日之套语、“削发”之虚谈,欲以八闽及沿海各岛二说相饵,尚为知识者之论乎?自昔贵朝议和者屡矣,从先王以至不佞,止缘争此二字。况今东宁远在海外,非属版图之中;东连日本、南蹙吕宋,人民辐辏、商贾交通。王侯之贵,固吾之所自有;衣冠之盛,不输于中土。即未敢遽比太王之迁岐,而生聚教训,足以树万世之基业:此贵介所亲睹者也。不佞有何慕于爵号、亦何贪于疆土,而为此“削发”之举哉?而麾下以海滨为虑、苍生为念,则息兵安农,复归故业;使男女老幼皆得遂其生育,而举朝可以岁获数百万之赋:此仁人之心,不佞亦有同心也。缕缕膈言,麾下亮之!

      这段话为清促降之言,可见郑经做为明遗臣、明隆武帝嗣郑成功之子,坚决抵制剃发易服,是中国当时的英雄人物。问题交还给抹黑郑经的新清史学者,请问你们认为批判胡适“投降日本”的中国人是不是算破坏了“日本对中国的大一统”?
      抗日救亡还好胜利了,否则在不能阻止蒲寿庚、洪成畴、甚至是秦桧被洗白成“叛国是顺应时代洪流爱和平的当代”,中国的革命先烈们都要被一些史学者污蔑成破坏和平破坏“东亚共荣”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