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妹妹 ...
-
A爱人的邮件
我五岁那年的秋天,我妹妹出事了。
那时候的她,方才一岁零七个月。
她是在鸡棚上掉下来的。
正是秋收农忙时节,爸爸不在家,妈妈到地里抢收玉米去了,家里没人,妹妹从炕上醒来后,不知道怎么的,一个人跑到了院子里,居然以她幼稚的年龄和笨拙的手脚爬上了棚顶,继而,一不小心,或者可以说是因为没有危险意识而从棚顶仰面摔了下来,掉落在鸡棚的外面。
摔下来的时候,奶奶正在大伯家看护大伯的儿子——我的堂哥。
堂哥比我大三个月。
奶奶没在我们家看护妹妹,而是去了大伯家。{我们和大伯家住前后院,有一道小门可以相互通过。}当她听到妹妹声嘶力竭的哭声赶到的时候,妹妹已经面色发紫,奄奄一息了。
有闻声赶到的邻居劝奶奶带我妹妹找医生看看。
奶奶居然拒绝了邻居的好意,而只是取出妹妹的奶水瓶,冲了半瓶奶水让妹妹喝。
陷在痛苦中的妹妹一开始并不喝,在过了半响后,才在奶奶的威逼和劝诱下吞咽了几口,就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傍晚,妈妈从地里回来,奶奶并没有对妈妈讲这件事情。而妈妈也并没察觉到有什么异常,只知道妹妹是因为困了,所以才睡的。
劳累的妈妈,草草的弄了几口吃食就上床睡觉去了。
第二天凌晨,天色欲明未明的时候,她又早早的去了田地里,去收拾昨天没有收完的玉米。
再次回到家,已经是临近中午的时候了。
往常,这时候的妹妹,早已应该因为饥饿而嗷嗷大哭了。让妈妈奇怪的是,回到家居然没听到妹妹的哭声。
一开始,她还以为是奶奶好心的喂过妹妹了。
谁知道,她并没有像以往的那样在院子里看到妹妹。到处找了一遍,才看到妹妹兀自躺在床上沉睡未醒。
她虽然感觉到有些奇怪,但是仍然没有察觉到妹妹的异常。像往常一样,她先是到厨房弄好了饭菜,让爸爸吃着,这才去抱妹妹。
将妹妹抱在怀里,她一连喊了妹妹好多声,妹妹都没有从沉睡中醒来。
妈妈顿时意识到不好,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惊慌,将她那因岁月的侵蚀而逐渐变得粗糙的脸蛋贴到妹妹的额头上。
妹妹不发烧,但是就是任由妈妈怎么喊,就是不醒。
慌乱失措的妈妈赶忙跑去大伯家问奶奶是怎么一回事。奶奶这才对妈妈说了妹妹昨天下午从鸡棚摔掉下来的事情。
她的话,气的妈妈浑身哆嗦,但当时也顾不得和奶奶吵架,急的连饭也顾不上吃了,抱着妹妹就往乡镇医院里跑。
到了医院,才发现没有带钱,低声下气的求了医生好久,答应检查后立即回家去拿钱,在加上正好有一个和妈妈认识的医生在场,才算给妹妹检查了一下。
点点,你应该知道的,那时候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并不比现在农村卫生室里的赤脚大夫高明多少。
检查结果,妹妹不发烧,没有炎症引起昏迷的迹象,除了脑勺上有一个明显是因为摔伤引起的凹坑外,呼吸正常,其他结果,也和常人无异。
医生探手表示无能为力,建议妈妈到大医院为妹妹检查。
妈妈火烧般飞速赶到家,催着爸爸把妹妹送到了县医院
家里正是秋收要紧的时候,爸爸把妈妈和妹妹送到县城医院后,就回家了,只留下妈妈一个人给妹妹看病。
直到姥姥听到消息,才带着我到县医院把妈妈替换下来。
我至今记得,妈妈见到姥姥时哭得一脸悲哀的表情。
她对我姥姥说,她已经两天两夜没吃过一顿饭,没阖过一次眼了。
她还说,如果妹妹要是有了什么三长两短,她也不活了。也要去死。要和奶奶拼了这条贱命。
姥姥很是严厉的训斥了妈妈一顿。
在我的记忆里,那是姥姥唯一的一次大声呵斥小辈。
姥姥是一个开朗,明理的人,为人谦和,温柔,一生中从没和人红过脸,但是那一次,我看到她真的是生气了。
她虽然对奶奶照顾妹妹不周极为生气,大为不满,但还是以一个老年人的成熟和明智阻止了妈妈寻死的想法和狂乱的念头。
她最后是怎么说服妈妈的,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妈妈在她的劝说下逐渐平静了下来,最后,好像还在姥姥的监视下含泪吃了几个包子和一碗稀饭。
姥姥和我,陪着母亲,一直待到妹妹出院。
从摔伤到醒来,妹妹不言不语,不吃不喝的一直昏迷了六天。
对于内疚的妈妈来说,那是一个怎样的六天啊。
如今,我已经结婚生子,也有了自己的女儿,方才明白了妈妈当时的心思——孩子出了事,做妈的,当真是连死的心思都有啊。
点点,你能明白我妈妈那时候的心情吗?
B点点的回复
我明白。
因为我也是一个母亲。
我宁愿自己死,也是不愿意孩子受到一丁点的伤害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什么,有些事情一定要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得到呢?
想想小时侯,真是后悔啊。
对母爱,从不曾有过一生半点的珍惜过。
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的孝敬妈妈。
正是因为有这无私的母爱所存在,才有了这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