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看戏 ...

  •   随着孔宴第一道菜“八仙过海闹罗汉”的上席,戏台上的锣鼓响了,花园子随即热闹起来。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一个中心圆圈四周分成八格的大圆盘子。格子里装的是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虾、芦笋、火腿“味中八仙”,至于罗汉,呵呵,拿鸡块在圆圈中堆出来的那个罗汉钱便是。
      夹一筷子鱼翅,再瞧戏台,一旦角扮演的祝英台正在嗯嗯呀呀的念白“祝府本是书香门第,孩儿远去求学,为的是知书识礼。孩儿也曾听爹爹说过,古时有曹大家、蔡文姬,都是一代才女,留名千古,难道孩儿就学不得她们么?”

      喧闹声越来越大,即便竖着耳朵,旦角的念白也听不真切,无奈的环顾四周,这许多女客,除了我竟无一人看戏。李氏,富察氏,舒舒觉罗的眼睛均注视着皇太后,太子妃,宜妃,德妃的眼光方向也是皇太后,太子妃,绮霞,绮云,其他阿哥女人们的眼睛也是皇太后,太子妃。所以,我便也看了过去。
      仁宪皇太后,一个六十一岁的老太太,胖墩结实的身段儿,虽说年轻时不得顺治皇帝的欢心,但现下看来,却是个浑身福气的老佛爷。花白的两把头上插着凤凰衔珠的宝钿,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宝石于烛火下闪着宝光,明黄龙袍上的金丝珠扣也是熠熠生辉,自我这个位置仰望,活脱一个鸟头豹身的瑶池王母。

      王母驾前,一拨儿接一拨儿的诰命正领着女儿朝见。按理说,但凡今晚有资格朝见的地方大员,不拘满汉,多少都读过书,可轮到卖女儿,还是一点也不含糊。女儿们也都争气,琴棋书画女红园艺的轮轴转,精彩激烈远胜现代选秀。

      “皇太后,这些纨扇乃臣妾女儿所绣。臣妾女儿想着天热,皇太后,各位娘娘素常又在北方,所以特特的赶了这些扇子,这份儿孝心,还请皇太后,各位娘娘们明鉴”嗯,这许多苏绣纨扇,竟连我也有幸得了把凤蝶牡丹的扇子。摇着扇子,我掐指算计,以一把扇子半月计,这几十把扇子,嗯,看来这位三品大员的年仅十五的女儿,怕是自康熙上次南巡,康熙三十八年始,便开始准备了。
      “启禀皇太后,这是奴婢女儿为皇太后祈福抄写的《金刚经》”一个二品诰命与皇太后絮叨,至于她的女儿,一个形容尚小身量未齐的黄毛丫头正咬牙切齿不负重荷的端着一个码列黄本经书的大托盘。这么高一沓手抄本儿,若是蝇头小楷,我沉吟,没得一千,也得八百。哎,这也太假了吧,就这三块豆腐高的丫头,即便自娘胎里开始抄书,也抄不得这些。

      无怪诰命贵女们如此挣命,这事儿原也有些因由。康熙于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打南边带回个知县的女儿,王氏。这王氏自进宫以来,圣眷异常,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这么说吧,自打王氏入宫以来,康熙共得的四个儿子,有三个出自王氏的肚皮。虽说这个王氏至今也未得封号,但因有良妃的模子在前,王氏封妃指日可待。即便不能封妃,只说这三位爷,但凡大了,这王氏娘家,便是三位阿哥的舅家。所以冲着这份威势,贵妇秀女们暂且都收了羞涩,一个个摩拳擦掌,涌出千军万马争独木桥的气态。
      再有那心思灵活的,掰起手指一盘算,王氏刚入宫,是三年抱两,这第三个儿子,则足足隔了六年,所以有些眼光,目标长远的,便相中了太子胤礽。虽然胤礽已有嫡妃石氏,皇长孙弘晳,可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现今康熙已死了三个皇后,先前顺治爷也死了三个皇后,所以这石氏做不做得皇后,能不能做稳皇后,还真是两说。再就是弘晳,皇长孙而已,但凡有了皇嫡孙便得靠边站。

      拨弄着各自的小算盘,这拨人朝拜完皇太后,便接茬奉承太子妃。
      “石娘娘”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面色通红的与太子妃展示一盆花卉“这是奴婢种的‘一品红’牡丹”
      “好”石氏微笑着赞赏“难为你,小小年纪,便能有这份心思”
      一个清雅的淑女则抱着琵琶行上前来自说自话“娘娘,奴婢素闻太子殿下与娘娘均精通音律,故新学了一首《江南游》,这便就弹将出来,还请娘娘不吝赐教才好”话语间,琵琶声便响了起来。
      借着烛光,我瞧到石氏呆木的刹那,不禁看戏淌眼泪替古人担心般替石氏叹息,可怜石氏这只凤凰,周旋于一群抱藏祸心的草鸡群中,雍容大度,欢颜赔笑不算外,还要一面不着痕迹的让富贵冲头的花痴们知难而退,一面又要软语抚慰两个老实本分的女孩儿,为太子爷的帐帷充实人选,为自己的贤德立碑书传,哎,这太子妃可真非一般人所能胜任。

      台上祝英台求学,台下贵女们展才,丝竹喧闹声中,我夹一筷子海参,送进嘴巴。磨牙光景,瞧见“八仙过海闹罗汉”中的“罗汉”,不禁感叹佩服,到底是诗书礼家,再没得菜肴,及得上这般应景。

      闹的正欢,康熙领着儿子近臣们进来了,接驾,请安,起身,人群中瞧到意气风发与衍圣公挽臂而行的年羹尧,不觉一怔,年羹尧与衍圣公孔毓圻如此亲厚?待听得身边命妇的细言低语,方才明白年羹尧古琴师从广陵琴派,竟与衍圣公同学。
      “这年氏一族,打明朝时便是官宦世家。可叹祸福无常,崇德五年松锦会战中年羹尧的爷爷年仲隆兵败被俘,族人被收编入汉军包衣佐领下,成为包衣奴隶。直待顺治十二年,年仲隆考中进士,方得脱奴籍。”
      “年羹尧父亲年遐龄,现为湖广巡抚,今年正月十七日,湖广总督郭琇因老病乞休,请皇上将总督一职付由年遐龄署理。二月,皇上便下旨挽留郭琇,以年遐龄署理湖广总督事务。”
      “也不知这位年大人可曾娶亲?”
      “这倒没有听说。只听说这位年大人谢绝媒婆上门,说什么媒婆嘴里没谱儿,若非他亲眼瞧过,是他亲认的绝色,概不能娶。哧”背后传来轻笑“弟妹的意思,我明白,问这许多都是为了侄女儿,只是年家虽好,却是四阿哥的包衣奴才,论门第,差咱们太远了”
      “依我说,侄女儿才学这般好,不妨去太子妃跟前展展,若来了运气,可不是侄女儿的造化”

      “年亮工,三人中,只他文武双全”忆起当日绮礼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绮礼与我选中的夫婿竟是年羹尧,至于徐本,张廷玉不过是陪衬而已。年家,与徐家,张家一般的世代仕族,父亲也是当朝一品,年羹尧本人也是文武双全,唯一欠缺的只是包衣身份,所以三人中也只他才可能不嫌弃我是庶出,娶我为正室。而我,却没能琢磨透绮礼的苦心,与三人中偏选了徐本,想见得与绮礼又是一道难题。哎,也不知后来绮礼为我又是如何的盘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0章 看戏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