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海棠时节(三) ...

  •   郑江知打了个哈欠,半合着眸子,“你看,建德西北为安州,东北为营州,南方还有平州。这三处都有朝廷在编军队,他们若想反,不可能能突出包围。”

      郑江离肯定地点了点头,动手开始卷卷轴。

      片刻,卷轴收好,郑江离便转身准备离开。

      “你这一出究竟是作甚?”

      郑江离走到门边时,郑江知还是忍不住好奇。

      “当然······”郑江离停下脚步,回首再顾,“是想看看未来的大将军有几分才能。”

      郑江知展唇一笑。

      后来,她永远忘不了这个笑容。在清风半夜,十三岁的少年伤痕遍布,却笑得明朗,心中无限憧憬披挂上阵、仗剑沙场。

      刺杀,是不想让斛律金出兵安州。

      但如此说来,除了突厥有杀心,还有建德。

      只要邺城不能出兵,即最好的选择是建德出兵。

      这样以来,多年不得重用的胡人军队便可有用武之地,一旦功成便不必再驻守偏远。

      而突厥人进入大齐,自北向南,有多重排查,若要进入帝都邺城便更加难如登天。

      所以最大的可能,还是建德。

      顾万泽口中最好的海棠盛景,郑江离问过郑秩才知是在京郊九万寺的后山。

      郑江离拾阶而上,只见一个背影。

      在可得解脱出的山水间,顾万泽远眺苍山如海,海中缀着几片鲜红。

      听见脚步声,他抬手指道:“春宜花,夏宜风。这边海棠开得如何?”

      郑江离顺着顾万泽的手看去,“我不如先生,看不出花中好坏。”

      “青出于蓝,怎这样谦虚?”顾万泽语中带笑。

      “我已经想清楚,舞姬刺杀一事多是建德那方作为,希望取而代之。”

      顾万泽沉吟半晌,才道:“阿狸,你可知‘万泽’二字,是我先生给我取得字。”

      他依旧如往昔,前言不搭后语,对郑江离的答案只字未提。

      “可是,我姓顾,便意欲要顾天下万泽。”顾万泽追忆起往事,言语悠悠,“这前大半辈子,我都在与山水周旋。”

      其实有个问题,在郑江离心中盘旋已久。

      “先生极负盛名,为何不出仕?”

      顾万泽若真一心只在山水,便不会在纵横捭阖之上深入钻研。可他却处江湖之远,不肯赴朝堂。

      顾万泽转身,看向学生。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郑江离时的场景,那时,他便觉得,这小娘子明瑟可爱。

      那双眸子里如同现在一般溢出了明亮光辉。

      他知道,她不该被囿于训诫规矩。

      可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这样的人,生在了邺城,生在了荥阳郑氏。

      顾万泽叹气,转而看那边的山头,朝阳还未升起,“为师也想过年少成名,平步青云。可九品中正岂是为寒门所开?”

      郑江离听着顾万泽浅浅淡淡的叙述,心却被刺了一下,生疼。

      “可后来你有了名望、也认识了阿耶啊。”

      有了声名和人脉,以顾万泽的才华,想登科入仕简直易如反掌。

      “是啊。”顾万泽喃喃道,“可是,我又不想入仕了,自在山水也挺好。”

      郑江离倒不惊讶,这就是他的先生,出其不意、与众不同。

      人生贵得意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九万寺的后山,每季山花烂漫,成就万千景象。虽是白丁,赏赏这样的景色,却也不错。你阿耶这样的肱骨之臣怕是没机会吧。”顾万泽调侃一番。

      郑江离目光远眺,海棠摇红,花影簌簌。她心中却莫名蓦地生起一片愁绪。

      她总觉得先生今日同往常有些不一样。

      “建德确实动了异心,贡献舞姬之人曾是白狼城统领素和氏的麾下。这次战乱并不简单。”

      前方伺敌,后方异心。

      顾万泽言归正传,“有些事或许真的只有白丁能做······阿狸,为师欣赏了天地山水,为师也要守护这片山水。”

      所谓守护,或许就是拿起手中的剑,为这锦绣山川挡住血雨腥风吧。

      郑江离看着顾万泽,而他身后是群山连绵,苍山如海。

      那轮朝阳就要升起来。

      而顾万泽的眼里好像就有这朝阳的无限光辉。

      原来那片愁绪是离愁,原来花影簌簌摇动的是离人心上愁。

      郑江离微怔,她明白,先生自有自己的才名天地,披挂上阵才应该是他的理想。

      顾万泽转身,定睛看向郑江离:“十年了,丫头该出师了。”

      若是简单的出师拜别,顾万泽眼中怎涌上了泪?

      顾万泽要奔赴的是战场,郑江离知道,先生这一走,是生死难料。

      她也知道,先生意已决。

      但她却怎么也说不出告别的话来。

      她又想起郑江知的那抹笑。

      或许面对战争,首先要学的,是放下不舍。

      “我跟着先生不仅是因为先生博学经论,更是因为先生月明清风、懿言慎行。这江山锦秀已然一一看过,可先生心中仍有所系,是天下兴盛、黎民疾苦······”

      她想豪言壮语为他送行,可送别言语宛若生了刺,扎着她的喉咙。

      如何说。人生自古多别离。多别离。年年辜负,海棠时节。

      郑江离看向远处的群山在云间露头,朝阳在东方缓缓升起,阳光照在云间,成就了那万丈金芒流霞。

      看着这无限美景,她终于道:“先生也教过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既是您的道,且去追寻吧。”

      郑江知那一顿家法,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

      他能下床那日,斛律金早已抵达边境同突厥开了战。

      开战消息传回帝都邺城时,他正在院中喂鱼。

      郑江知看着池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突然觉得自己还不如这金鱼快活。

      听见郑江知连叹几声,郑江离也跟着叹气,她蹲下,捡起了身旁一篇薄薄的鹅卵石,起身,打了个水漂。

      石头宛若注入灵气,在水上连连跳跃着。

      “也不知道大耶和先生如何了。”郑江离道。

      郑江知手指一疏,将手里的鱼食全撒进池子里,鱼儿马上全都凑了过来。

      随后,他便也捡起石头,打了水漂。

      郑江知没怎么玩过这个,不得技法,石头跳着两下,就沉进了池底。

      这次,郑江离又赢了,她却高兴不起来。

      二人正没着落地看着池中鱼儿嬉戏抢食,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地上突然出现一团移动的阴影。

      二人一齐抬头,只见郑家宅子的上空出现了一只翱翔的白色鹰隼,久久盘旋,不肯离去。

      郑江离看了会儿,“它怎么一直在这儿?”

      “我们郑家就是人杰地灵,雄鹰都要久留一会儿。”郑江知赞叹道。

      话音刚落之后的一息,那雪白的鹰隼向二人俯冲而来!

      郑江离刚想躲开,那鹰隼似有灵性,将要靠近之时又向上而飞,与二人偏离。

      郑江知见雄鹰远去,双手环抱,点点头,“我就说我们郑家人杰地灵,它不敢伤人。”

      “三公子!三公子!”家丁气喘吁吁奔来,“家主找您,说您这几日窗业尤为差……”

      家丁的声音越来越小,郑江知拍了拍自己的衣裳,无奈道:“阿姊,我又得挨打了。”

      郑江离目送着他离开,目光流转之间,却瞥见地上躺着一支拇指大小的竹筒。

      她上前拾起来,原以为是郑江知的东西,下一刻她却摩挲到了筒底有一个印记。

      她讲将竹筒底部的印记对准自己,只见上面镌刻了一朵将离花。

      这样的工艺,在细小之物上刻画……郑江离拿起自己腰间佩戴的玉匣。

      那也是一朵正在盛开的江离花样式,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是顾万泽善机关要术,这是他给她雕的。

      两朵将离花一模一样!

      郑江离想这一定顾万泽飞书传来的。

      她连忙打开,取出里面的字条。

      只见上面写道:

      道悬,沙场多变,安州危矣。吾此生恐是难归,但心中仍有愧,未能好好安守阿狸。此字诀别,望你与阿狸日后皆安。

      她看完最后一字,心骤然钝痛。

      字条原是顾万泽寄给郑秩的,只是阴差阳错落在了郑江离手里。

      沙场多变,安州危矣。

      明明才开战不久,如何就到了要安州将要沦陷的地步?

      将要沦陷的安州里还有她的大耶,她的先生。

      郑江离只感觉每一口气都重起来,她难以呼吸。

      眼眶中的景物模糊起来。

      郑江离强迫自己冷静、稳住心神。

      她展开字条再细细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她将字条揉成一团,扔进前方的水池里。

      沙场多变,究竟有何变数,只有去了安州才知道。

      郑江离转身,提起裙裾快速踱步向前。

      此刻,她只有一个信念,前去安州!

      若安州危,她就要去救自己的大耶和先生。

      她秉承恩师十年教诲,恩师为国仗剑,她如何能袖手旁观?

      郑江离背上行囊时,夜色已深,院中大多家丁入睡,只留下二三值守,可也被郑江离轻松绕开。

      此时,城门已关,于是她没牵马。

      她打开偏门出去,与此同时她背后那个人同她背道而驰,往林氏的院子去了。

      “什么?!”林氏听到回报惊了,随后有意识到是深夜,便放低了声音,“她当真一个人从偏门出去了?”

      家丁点头:“千真万确,看样子是要出城。”

      林氏呷了口茶,压住心里的惊讶,叹了口气,又道:“这丫头,真不把女娘的清誉放在眼里。果然没养在家主身边,就是没个规矩!”

      家丁顺势恭维:“郑家三个公子中,还是侧夫人的女儿教养得最好。”

      林氏听后,扬眉,却道:“休要胡说!改明儿你找个机会,让家主知道她跑出去就是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