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亲生父亲来了 ...
-
这天中午,何雅若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一个中年男性的声音,说话有些吞吐,有些不知从何讲起的意思。问她,是否有个十四岁的领养的女儿。何雅若听对方说起女儿,又提到领养,顿时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对方约他下班后,在一个咖啡馆面谈。
从领养静瑶的这一天起,她不是没有想过,也许有一天会有孩子的亲生父母或者其他亲人来认回孩子,孤儿院的倒并不一定是孤儿,好些是弃婴,特别是女孩子,是被父母亲遗弃的。时代在进步,可是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却还根深蒂固。何雅若就有一个农村的亲戚,生了女孩子不要送人的。就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生了女儿就失去了再生儿子的机会。
整个下午,何雅若心神不定。好容易熬到下班,何雅若心慌意乱,也不知道是怎么走出的单位。她打了一辆车,去往约定的咖啡錧。
进了门,她深吸了一口气。朝里望去。这个点,咖啡馆的客人并不多。独自一人的更少。靠窗的一位四十来岁的戴着眼镜的儒雅男子,引起了她的注意。
一定是他!眉眼之间与静瑶极其神似。他是静瑶的亲生父亲?
她几乎是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极慢地走了过去。她觉得这每走一步,就把女儿推远了一步。她的心情复杂极了。
对方的目光也从窗外移到了进门的方向,神情也显得凝重。他的目光落在了何雅若的身上。在这之前,大概他也无数次在想像,来人是怎样的一个人,长相脾气,性格修养。现在,一切有了答案,一个文雅娴静的女子。那么他的孩子,与她朝夕相处,大概也会长成这个性情吧。他在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两个陌生人的目光交织在一处,但似乎彼此都不用验证,就知道对方是自已要找的这个人。她走到他的桌边,向他点头致意,她注意到自已的声音竟带着点颤抖。
“您好,我是何雅若,您打过我的电话,约了我到这里。”对方忙不迭起身,却不知所措似地将双手交叠在一处搓了搓,又伸出手来礼节性的和何雅若握了握手。
何雅若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却也只得强迫自已镇定下来。
“您十年前从静安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对吗?”
“是的”她并不正视对方,低垂了眼,声音极轻,连她自已都怀疑对方能不能听到。
一阵静默。
“我是这个小女孩的亲生父亲,当然我很惭愧,我没有尽到过做父亲的任何责任。”
漫长的岁月日复一日,可是讲来,却可以一时半刻。这本是别人的故事,可是因为静瑶,这个故事,也竟与她息息相关。
他叫许世平,寒门贵子。出生农村,家境贫寒。可是天资聪颖,加之后天的勤奋,终于考上了人人称羡的大学,成为天子骄子。父亲早逝,全靠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抚养他成人。母亲一个妇道人家,勉强养他糊口可以,一路供他读书,实属不易。幸得父亲生前好友,邻居钱伯伯时常的接济,才使他不至于中途辍学。村里人都不坏,可是这样的家庭环境,在一般村里人的想法,初中毕业,出去打工才是正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苦哈哈的,继续往上读,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许母只是一个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可是她见儿子回回考第一,年年得三好学生的奖状。也就认准了儿子是块读书的料,只要供他读下去,将来肯定能成材。于是也就不听旁人的风言风语,苦哈哈的咬牙继续供孩子读下去。孩子初中毕业时也已经是个小大人,一方面愧疚自已给母亲造成负担,一方面心底里着实不愿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他爱读书,也知道唯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已的命运。暑假里他骑着父亲留下来的旧自行车,车后座绑着个装冰棍的木箱子,走村串户去卖冰棍,毒辣的太阳底下,稚气未脱的少年汗流浃背,也渐使他长成有担当,有魄力的男子汉。
钱伯伯知道后,当晚来他家,不由分说夺过他的木箱子,推走了他的自行车,不让他再去。六月的日头,把一个白净的读书娃晒脱了一层皮。看得钱伯伯眼圈都红了。钱伯伯没有儿子,只一个女儿秀娟与世平同岁,小学初中都一个班。钱伯伯从前与世平爸爸交好,是从小到大出屁股长大的好兄弟,情义自然又不同。他打算资助世平,直到他读完大学。
钱伯伯倒是有这个能力的,他是搞运输的,家里虽算不上特别富裕,但比起村里的大部分人来,生活过得还是不错的,也已经率先盖起了两层三间的小洋房。家里又只一个女儿,开销也不大。女儿虽然也很懂事,但读书上没什么天赋,初中一毕业也就没有心思再读书了。
他们夫妻俩都喜欢世平,觉得这孩子将来一定能有出息,就商量着资助世平上学。当然,他们也不能说没有私心,女孩子早熟,做父母的也看得出来女儿的心思,她对世平,那是另眼相看的。
世平这孩子重感情,要是现在帮扶了他,这孩子将来念着这份恩情,将来真能成他们女婿也未可知。虽说将来世平要是上了大学,女儿的文化会比世平低很多,但女人家,只要贤惠,不难看,对于这种苦出身的孩子倒也是配得起的。
那天晚上,他又来到世平家,打算与世平妈妈聊一聊。当他把资助世平的想法告诉了他们母子俩,世平母子倒一时不知该拒绝还是答应了。毕竟世平才初中毕业,要是真读到大学毕业,那还得好些年呢。但是世平母亲也明白,凭自已的一已之力,那是很难让世平再读上去的。
世平是个懂事的孩子,打那以后,经常去钱伯伯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农忙时节,割稻,打稻,插秧,他都抢着干。自从世平来帮忙,秀娟倒不怎么下田了,在家里做好了饭菜,等着父母和世平回来吃。世平在秀娟家的时间倒是多过自已家的。村里有人拿世平开玩笑,这是要做钱伯伯家的女婿了吗?世平听着十分的尴尬,脸都红到了耳根子上,可是第二天他照样去。他还小,除此之外,他还没有什么可以回报钱伯伯一家的。
许世平似乎为了平缓回忆带给他的痛苦,停下来喝了一口咖啡,沉默了许久。而何雅雅若听着许世平的诉说,莫名觉得自已与他似乎不再是陌生人。而是熟识了多年的好朋友。她为他口中的这个少年心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