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语文考试(1) ...
-
(逼逼的四章了,再不进入主线就过分了。纠结要不要现编一篇试卷的作者最终选择了……就不告诉你,往后看就对了)
考试试卷分发下来,徐晓正看了看题,呆住了。
题目没有常见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第一题就是阅读理解赏析∶
《野草题词》
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题目)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这字数凑的是真的多)
题目中所出现的文章是《野草题辞》,徐晓正在翻阅鲁迅作品时读过,只是粗略看了一遍,未曾深入理解,心中不免暗自叹气一声∶这把悬了。
请对文章做出赏析,并写在下方格子中∶要求字迹工整,尽量不要有涂改,结合历史背景,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从多角度分析。
(题目)
徐晓正内心os∶我个人认为这个题目不是人做的。
陈熙尧内心os∶准备趋势。
郑涵予内心os∶我能不能把我兜里的手机掏出来?
杜亦非内心os∶先看看分数,然后再做下一题。
此时,我们的主角并没有摆烂,而是翻阅着大脑为数不多的知识。
此时,徐晓正的内心os∶
《野草题辞》是鲁迅先生于1927年所写。第一段应是交代作者的状况以及缘由∶混乱、矛盾、压抑的生活史鲁迅先生极度悲愤,随后又对“过去的生活”进行了总结,下定决心与过去做决断,从第二段开始,有很多关于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是一个对野草的总结。哦,给我的作文格子应该只有350个字,那得好好看看,接着看第三段,不对,重点应该是在第四段!……(作者懒得写)
经过仔细的思考,徐晓正终于下笔写出了自己的赏析∶
野草题辞写于1927年,当时正值混乱时期,黎明百姓不得安宁。开头的第一段就介绍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和当时的境况,描绘出一副压抑的景象,让人看到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第2段中,作者融入了《野草》进行叙述,表现出作者决心与过去决断,面向未来的意志。乔木与野草,分别代表着成功者和奉献者,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表明了作者愿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的伟大精神。再看第四段,阐述了“野草”的孤独,“陈死人”泛指去世很久的人,更加衬托出了当代的极度腐朽破败的社会风气,发人感想,引人深思。看最后一段,即使经历了如此腐败气息的冲刷,鲁迅先生和“野草”们依然可以做到“坦然,欣然,大笑,歌唱”终于看出他们的乐观旷达,表现出鲁迅先生不畏强权,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
(320字)
徐晓正将答案填上,抬头一看∶“哎呀!时间怎么走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