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步骤 ...

  •   一、选题
      (一)名作重读——考验创新性见解
      (二)新作时评——考验内涵挖掘能力
      (三)作家论——考察评论者眼力、对作家的发现、关注
      (四)文学现象论——考察评论者学术视野、全面把握文坛发展倾向的能力
      (五)跨学科研究——考察评论者多学科视野,如结合影视、传播、心理学、教育学等
      二、收集资料
      (一)对文学界的研究现状有基本的了解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确定了要深入研读的对象,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查阅资料,形成写作思路。
      文学评论的价值在于能否对研究对象有新的发现,只有有新的发现才能写好评论文章。
      收集有关研究现状的资料
      查阅资料可以借助中国知网检索、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数据库检索,迅速了解学术界对相关作家、作品的关注程度。
      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图书检索、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图书检索资料的查询阅读,收集以下方面的资料:
      1.有关作品写作的时间,写作背景方面的材料
      2.作家的身世、世界观、美学观念、艺术方法等
      3.作家以前的作品
      4.与作家同类题材、风格、流派、思潮的作家
      5.有关作品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美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著作
      6.其他文艺评论家的有关评论等
      (二)消化资料
      文学评论工作既是一种研究工作,但又不是严格的考证分析,所有的相关材料的收集都是为了评论者对所研读的作家、作品有正确的理解、把握。
      评论者要对所研读的研究对象很熟悉,因此必须认真阅读作品、甚至反复琢磨作品。
      阅读时随手记下,捕捉感悟
      在阅读中,要找到自己的言说角度,方能发他人之所未发,见他人之所未见。一篇学术性的评论文章往往要写到数千字甚至上万字,一个评论写作的初学者往往很难有比较成熟的看法,因此在作品的揣摩、资料的梳理中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悟和灵感是非常重要的,评论文章的思路往往就是由这些感悟出发延展开来的。
      (三)理论提升
      捕捉到了可以言说的思路,还必须进行适当的理论提升,必要时还需要去阅读相关的理论书,进一步将自己的感觉理论化。为了很好地把握评论对象,在进入文本的深入细究之外,还必须跳出研究对象,将之与相关的作家进行比较,放到大的文学史背景下进行定位,以凸显评论对象的艺术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三、写作论文
      在对评论对象有较成熟的看法之后,就可以开始写作了。
      结构
      文章结构的逻辑性;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还应有适当的过渡(承前启后)、照应(前后呼应)
      各级目录序号:
      一、
      (一)
      1.
      (1)
      开头
      “开门见山”,“起句切题”,“文章只要单刀直入,最忌绵密周至”。
      王力先生说:“你写文章是给读者看的,不要先把结论大讲一通,人家还不懂你的结论。你应该按照你研究的过程来引导读者的思路,你怎么研究的,就怎么写,从头讲起,引导读者逐渐深入,逐渐到你的结论上来。”(王力.怎样写学术论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10.15)
      复述
      复述是对作品内容的介绍,要抓住要点,要能传达出作品的神韵,要领悟到作品的意蕴精华,评论者对原作的阅读情感和认识可以融入复述之中。
      复述可以是集中复述,也可以边评边述,复述是对原作的选取性介绍,要和自己的论述有机结合起来。
      复述可以转述,也可以适当引用作品的原文,引用原文要有眼光,要选取作品的精华部分。
      别林斯基:
      “再没有比叙述一部艺术作品的内容更困难、更麻烦的事了。叙述的目的不在于显示优美的章节:不管一部作品的章节好到如何程度,它总是在对整体的关系上看来才是好的。因此,叙述内容时必须抱有这样一个目的仔细探究整部作品的概念,以便于显示这个概念是被诗人多么忠实地实现出来。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重抄整部作品是办不到的;可是,
      从卓越的整体中选取一部分章节,而删弃另一部分章节,为的是不要让摘录超过应有的限度,这怎么行呢?
      其次,用枯燥乏味的故事,把摘录联结起来,让神情和色彩、生命和灵魂留在书中,而仅仅抓住死的骨架,这又怎么能行呢?我们现在特别感觉到我们所负的责任的重大和困难了。在这以前,我们已经对于无数优美的局部章节觉得茫无所措了,而现在,当我们开始讲到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的时候,我们更是想逐字逐句地把作者的整段叙述抄录出来,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含意深长,回味无穷,充满着浓烈的诗意,闪烁着绚烂、华美的色彩;然而,我们还是像先前一样,不得不用自己的方式加以复述,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原书的句法,摘录一些章节。”
      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2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描述
      对作品复述的基础上,还可以描述评论者的阅读体验体验和认识。如:
      郑板桥题八大山人画:“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适当主观性的感受描述,能增强批评的感染力。
      分析
      1.找角度、找切入点(决定了用什么理论)
      2.借助理论,对理论做必要的梳理、阐释
      3.密切围绕论点展开分析
      4.论点、论据、结论要符合(切忌文题不符)
      5.观点一般选一个方面,深入分析
      6.观点不偏激、不片面
      最常见的标题:从叙事学角度分析《XXX》如何优化?
      找要素:什么作品?什么理论?论者的观点是什么?
      看得到观点的标题
      返乡叙事之下的艺术张力
      ——以莫言的《白狗秋千架》为例分析
      《活着》中的双层叙事结构之美论在物人《死水微洲》叙事的民间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