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太子婚仪,游乘心事 ...

  •   太子大婚在即,礼部尚书李经章本是主理人,家中嫡子李谨却隐瞒正妻丧讯,着急再娶,闹出了丑事。流言蜚蜚,席卷京城,终是飘进了皇帝炎治的耳中。

      那日散朝,内监突然叫住李经章,言明皇帝在上书房候见。众目睽睽之下,李经章面色未变,没有多问,可内监转头又唤住了礼部侍郎游怜山。
      这一幕,让在场官员皆暗自揣测。

      书房外的长廊上,游怜山心头打鼓,满脑子都是前日李谨在侯府出丑的模样,就怕皇帝将“疏忽大意”的罪名算到司宁侯府的头上。

      “镜水,你觉得今日要议什么?”李经章的声音突然响起。

      游怜山强压着紧张,拱手笑道,“下官不敢妄议圣心。”

      李经章不同于他的谨慎,语气坦然,“也无需猜测,定是为犬子之事。李谨闹得如此难看,我这个父亲难辞其咎,昨日已敦促他外告儿媳的丧讯,叮嘱他送好最后一程。我管家不严、教子无方,等太子大婚后,便将他赶回湖西老家,断不能留他在京继续贻笑大方。”
      游怜山不知该接什么话,只能沉默点头。

      不多时,内监传二人入内,后续之事竟全被李经章说中。
      皇帝直言,有言官上奏弹劾李经章家风不正,不宜再主持太子大婚,希望另换人选。李经章似早有预料,当即跪地请辞礼部尚书之职。

      “游侍郎,你以为呢?”皇帝话锋突然转向游怜山。

      游怜山忙跟着跪下,紧挨着李经章,叩首道,“微臣斗胆进言,此前筹备太子婚仪,李尚书为核定光禄寺宴席的金银器皿便耗了十日,同期还要兼顾乡试,或许是稍有顾不上内宅,才让李贤弟出了这桩笑话。”

      皇帝闻言轻笑,“你觉得,这只是个笑话?”
      “可能……是个稍大些的笑话。”游怜山说完,便伏地叩首,再不敢多言。

      少时,头顶传来皇帝爽朗的笑声。
      “朕倒没料到,游家大郎竟这般有趣。李经章,李首辅,你听懂他的意思了吗?”

      游怜山余光瞥见李经章侧头看他,满眼茫然。
      随即,李经章恭敬回道,“臣听懂了。但太子婚仪关乎皇家威仪,既然朝中有质疑,臣自当反省改正,不可皇然不顾。”

      皇帝轻叹了声,“这可如何是好?李尚书不愿继续,游侍郎也不愿接,难道没有更合适的人?”

      “或许可请礼部右侍郎……”

      李经章刚开口,便被皇帝打断,“哼!不过一场婚仪,你们竟推三阻四?难道朕的太子是洪水猛兽,不配得你们支持?”

      “臣有罪。”李经章立刻认罪。
      游怜山也急忙辩解,“微臣绝无此意,能为太子主婚是微臣的荣幸,只是微臣——”

      “只是你觉得自己不是礼部尚书,不该越俎代庖,更怕接了这事得罪李尚书,日后被针对?”皇帝一语道破。
      游怜山伏在地上纹丝不动,心里清楚,此刻多说多错,闭嘴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一时间,书房里静得可怕,游怜山甚至能听见身旁李经章小心翼翼的呼吸声。

      “既然如此,李尚书表个态吧。”皇帝催促道。
      李经章说,“臣相信圣上,若圣上信得过游侍郎,臣也信得过。”

      皇帝笑着拍板,“好!那太子大婚仍由李尚书督办,游侍郎从旁协助。”
      说罢起身,在内监的搀扶下走出了书房。

      游怜山这才敢起身,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还好这烫手山芋没落到自己手里。

      当晚回侯府,游怜山跟容芝说起白天的事,心有余悸,“这比从前谈几千万的订单吓人多了!”
      容芝瞧着他,“那当然,从前谈不成最多被革职,现在说错一句话,可是要掉脑袋的。”
      游怜山长长松了口气,“经今日这事我也看清了,李经章在皇帝心里的位置有多稳。如果李经章没有十恶不赦的大错,皇帝不会动他的。”

      容芝也想起了原著里的李经章。李家夫人出身湖西富商,家中办私学、助寒门,在当地威望极高。可凡事都有两面性,李经章如今位高权重,湖西的乡邻难免仗着他的名头横行,此前的湖西修河款一事,便是例子。

      晚膳时,阿桔去南屋请游乘和游余。
      游余正写文章写得入神,不愿放下笔,游乘只好独自前来问安。

      “你何时去拜访升铭大人?”游怜山随口问道。
      游乘想了想,“等弟弟写完文章,我和他同去。”

      “你得有个准备,他大概率不会见你。”
      游怜山提醒道,“太子大婚后,太子府的人行事需更加谨慎,你若只是为了感谢乡试时的提携,未必非要现在登门。”

      游乘性子执拗,重情重义,“还是得去一趟,哪怕只见一面也好。”

      次日一早,游乘和游余去詹事府少詹事升铭家,果然吃了闭门羹。
      回程路上,游余情绪低落,不愿直接回府,游乘便带他去了自家书局。

      二人坐在二楼临街的窗边,吹着秋风看了会儿书,转眼到了午膳时间。正打算找家小店随便吃点,书局的老周掌柜却来说,有人在隔壁酒楼订了席,想请他们过去一聚。
      游乘兄弟俩心里清楚,定是有人在窗边瞧见了他们。自乡试高中后,二人在京城渐渐有了声望,容芝推掉了不少登门拜访的帖子,却防不住有人在他们常来的书局蹲守。

      总避而不见,不妥,游乘想通,“聊聊文章,也无妨。”
      游余补充,“不用他们请客,我们做东就行。”

      席间,来了不少国子监的同年,大家聊起今年乡试考题,难免谈及各地时局。江南又出了科举舞弊案,江陵闹了水患……

      散场时,兄弟俩带回一厚摞交流的文章。
      游余对这些文章极感兴趣,回书局后便找了张桌子翻看,格外认真。游乘在旁喝了不少茶,有些醉意,靠在椅背上望着蓝天白云,思绪不知不觉飘到了江陵,想起了远去的朋友刘与之。

      “弟,你说江陵的花,比京城多还是少?”

      游余抬头看哥哥,“问这个,是担心子应的花粉不适症?”
      游乘摇了摇头,“不止。我从前看他身子挺壮实,怎么就突然一病不起,连朋友都不见了?”

      “或许他根本没病,他只是不想科举、不愿争了,想清闲度日罢了。”
      游余淡淡道,“反正他家兄弟多,父亲又是二品重臣,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能过得很好,哪像我们?”

      游乘趴在桌上,声音闷闷的,“其实你和子应一样,也不用考科举。咱爹是嫡长子,能袭爵,你是嫡长孙,以后也能袭爵。”
      游余苦笑一声,“哥你这话不对!咱爹不得祖父喜欢,袭爵的事根本指望不上!”

      “怎么会……算了,我想睡会,你看文章吧。”

      直到入夜,兄弟俩才回侯府。
      游余提着从书局借的书箱,被容芝撞见,只好坦白说,白天请同年吃饭、收了文章的事。

      容芝觉得结识朋友挺好的,但一转头,看见跟在后面的游乘眼神呆滞,一副没睡醒的模样,有些心疼了,“哥儿,想睡就先回屋,睡醒了再吃饭。”
      游乘低声应着,挪进南屋,很快就没了动静。

      饭桌上少了游怜山。
      这几日他忙着监督太子婚仪,回不了家。容芝和游余对坐,总觉得身边空落落的。

      “娘在叹气?”游余放下手里的文章。
      容芝不答反问,“我看你哥今天没精神,是不是你们午时吃饭,他听了什么闲言碎语?”

      游余愣了愣,“没有啊,我猜哥是还在为见不到刘子应难受。”
      容芝瞬间懂了,“你哥从小就敏感,别人不在意的事,他能记很久。刘家这事,得想办法解决才行。”

      游余笑道,“刘家什么背景?您就别瞎操心了。”
      容芝皱起眉,抢下他手上的文章,“可也不能看着你哥一天天消沉下去。再过几个月就是会试,各地高手都要云集京城,万一他发挥不好,承受不住打击,钻了牛角尖,怎么办?”

      游余挠挠鼻子,“娘在杞人忧天……我哥怎么可能发挥不好?他肯定能中状元。您要是实在闲,不如多想想他和九姐姐的婚事?”

      “你哥的婚事,我一直记着呢。”

      容芝没了胃口,索性离席走到正堂外,望向亮着烛光的南屋。她看见游乘压根没睡,正坐在桌前磨墨写信,写满一张便折好放进信封,然后躺回床上,翻来覆去,也睡不着。

      “娘,您在看什么?”游余捧着文章走了出来。

      容芝摇摇头,没说话。
      见他要朝南屋走,她急忙拉住他,“儿子,帮娘个忙。”

      “您说。”

      容芝掏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这钱你收好,从明天起,你负责带你哥出门散心,哪儿好玩、哪儿好吃,你就带他去哪儿。”

      游余察觉不对,扶住她的双肩,“娘怎么了?”
      容芝只是叹气,“你别问,说了你也不懂。总之,不管你用什么办法,都得让你哥高兴起来,他要是不高兴,娘的日子也过不下去。”

      “好好好!您别急,我肯定能哄好我哥。”
      游余拍着胸脯保证,让哥哥高兴,对他来说不算难事。

      隔天一早,游余借口要把看完的文章还给同年,约游乘一起去不足斋交流。

      兄弟俩来到书局,推开二楼雅间的门。
      窗前那人正好回过头,开口唤道,“游介舟。”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已完结,求预收收藏。 《庶子科举宠妻日常》:唐代科举背景,穿书数学老师vs重生和亲公主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