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
-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说明】
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侵,攻破北宋都城,赵佶与其子宋钦宗赵桓同被金兵俘虏,押解北上。他在途中见到盛开的杏花,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词。据《朝野遗记》记载,这首词是赵佶的绝笔。
【注释】
①蕊珠宫女:道教传说中天上有蕊珠宫。在唐宋诗词中常用作美丽仙女的代称。②无据:不知何故。
【词解】
在北行的途中,徽宗看到路边绽放的杏花,层层花瓣如同冰绡裁叠,淡淡色泽像胭脂匀染。这娇嫩柔美、艳溢香融的杏花,连天上蕊珠宫的仙女见了,恐怕也要自愧不如。只是在身为俘虏的亡国之君眼中看来,杏花虽美却容易凋零,风雨无情,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怎么能不令他感到满怀愁苦呢? 他不由得问那凄凉的院落,春暮已到了何时?
看到空中飞舞的燕子,徽宗想托它们向故国寄去重重的离愁别恨,可是双双燕子却不识人语;更何况自从被掳掠北上以来,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那旧日宫阙又远在何处呢?百般的思念,却只能在梦中重游故地;谁料如今,就连这样的美梦也愈发难得了。徽宗荒淫失国,沦落到如此凄惨的境地,他写的这首词也可谓是字字血、声声泪了。
【词评】:昔人言宋徽宗为李后主后身,此词感均顽艳,亦不减“帘外雨潺潺”诸作。
——梁启超《艺术馆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