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地理(补) ...
-
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3)人口分布:
a)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b)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亚马逊平原;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如北冰洋沿岸;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青藏高原。
2.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乡村人中向城市迁移。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语言和宗教
1. 语言:世界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法语:法国、非洲一些国家。
阿拉伯语:西亚、北非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教:教徒被称为□□,产生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五、发展与合作
1.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200多个。
(1)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0个)
(3)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洲非洲)、土耳其(亚洲欧洲)、俄罗斯(亚洲、欧洲)、美国(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马(南美洲、北美洲)。
(4)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国家主权范围的界线。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5) 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南北差异)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新西兰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别。
3.国际合作
联合国
总部:美国纽约
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6个主要机构 5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瑞士日内瓦,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
南极地区
1.位置: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成南极大陆。
2.地形:以高原为主。
3.特征:气候特征——裂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人类宝贵的淡水库;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极点:极点是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5.代表动物:企鹅。
6.考察:我国先后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
(二)北极地区
1.位置: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绝大部分,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大陆的最北部和诸多岛屿。
2.特征: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白令海峡。
3.极点:极点是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男,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旋转。
4、代表动物:北极熊5、考察:建立了黄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