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7.【答案】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
【解析】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只要看上下文:“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一综合对照就可以得出答案。
18.【答案】B
【解析】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问的是文章用某则材料的目的,一定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或段落的核心意思来答。上文记者问“您想过拥有辉煌吗?”,这个故事是其回答,可见是阐述关于“辉煌”的话题的。讲完这个故事,作者又说“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意思就是辉煌需要长期不断努力。
19.【答案】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解析】考查“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着眼于问设问的技巧。解答时直接分析记者提问的文字:“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就非常容易得出答案来。
20.【答案】应多方面看问题
【解析】考查“分析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这一段开头有一句话“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后面都是围绕这句话来阐述。这段话的“况且”也是理解问题的关键词。
21.【答案】C G
【解析】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C,文章先“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但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才来到西北;G,作者小时候并没有想过要辉煌,而是想过要报效祖国。
现代文阅读
1.词语理解 C A、“源于古人想象的一个神话故事”,“来源”不正确,原文信息是“民间传说或神话并非完全出于古人的想象”。B、“古代”不如原文“远古时期”准确,且以偏概全,原文说“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现象的事件”。D、“在原来文化的基础上”与原文“当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断”不吻合。
2.句子理解 D D、“一代又一代的传说和文人加工”与题干“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不吻合;且“文人加工”材料中无此信息。
3.信息筛选 D A、“先民战胜自然灾害”表示“已然”,而神话表现的是“将然”,是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见原文“女娲补天的神话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B、不是“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而是“河北平原”;C、扩大范围,不是“河北平原”,而是“白洋淀”
4.归纳推断 A A、将“可能性”误用为“必然性”
日期:8月06日
5.[思路理解](4分)
本文先写人生需要分享(1-2段)(2分),后写人生还需要独享(3-6段)(2分)。(意思对即可)
6.[理解赏析](4分)
不可以。相对于白天而言,“夜晚”象征一种独立的精神生活时空(这里的“夜晚”实际上也包括具有独立精神生活的白天),或良心的自我对话、或独立思考、或张扬个性的时空。(意思接近即可)(答“不可以”得1分,答对基本意思给3分,语言表述1分;如回答可以改的,不得分)
7.[理解赏析](4分)
这句话指灵魂的自我拷问,或反省自己,剖析自己,修炼自己。也可以联系原文“深入内心,释放自我,让灵魂得以保持属于它的纯净”一句来回答。(意思接近即可)(答对基本意思,语言表述恰当得4分;答对基本意思,语言表述一般得3分;理解、表述一般得2分;答错得0分)
8. [理解赏析](6分)
不矛盾。(2分)“与朋友共(分)享”和“个人独享(独立思考)”是人生的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在人生的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意思接近即可;也可参照原文回答)(4分。内容理解3分,语言表达1分)
日期:8月07日
9“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在全文中的作用。
——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预示了作品情节的扑朔迷离,也为师傅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基调”2分;伏笔2分)
10.说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的含义
⑴真的没有学到家。只学到了用刀之法,却没有学到为人之道;不懂得学艺先学做人的道理,更不懂得“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武术真谛。2、担心。因为徒儿只重艺轻德,这样不仅不能修得真功夫,甚至会成为武林祸害,所以担心。因而师傅已在心中决定要惩治徒儿,这样说,为把伞变成武器作准备。小说也正是以此引出”削伞”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悲剧结局的。(1、“未必学到家”2分;2、“担心” 2分;答“推动情节”也可酌情给分)
11.谈谈“伞”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以“伞”为题的作用。(6分)
——①伞,凝结了师徒之情;②伞,又终结了师徒之义。③一把普通的伞,在师傅手中,能轻易化作一招毙命的利器,体现了师傅所说的“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④结尾处的这场较量,其实已是人格武品的较量,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高下已分。⑤以伞为线索,⑥以小见大,深化主题。(每一小点1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
12.这篇小小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7分)
1. 学艺要先学做人。
徒儿成功,便要过河拆桥,算计师傅,岂料师父更有一手,将徒儿击毙,这就是高低之分。一个徒儿,只学武功,无人格可言,此人必败。学武功,首先要学会做人。历史上功成身败的例子还少吗?现代社会只,只重技能,不重人品,亦难立足社会。
2.教徒应先教做人。
老师傅功深德高,但教徒不力,使徒儿学了武艺却没有修得武德,也没有领会刀法真谛,被迫要亲手将爱徒击毙,这是为师的失败。现代教育同样要警惕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倾向。
3.哲学人格大于武功。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中国文化的芬芳。中国武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击敌和自卫,更含深深的哲理和人生哲学。学中国武术岂能只学眼花缭乱的刀光剑影。只有哲理和武功结合学武功和学做人并重,才能学到真功夫,才能达到高境界。
4.人不能失其本心。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望恩负义,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往往会失其本心,疯狂追名逐利,结果没有几个不身败名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