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八章 不定 ...


  •   确定了对胤禔的处罚之后,康熙的行动很快。

      十月三十刚说完胤禔素行不端,十一月初一就革去胤禔的王爵,将他圈禁在直王府中。

      要不说康熙是亲爹呢,圈禁也给人选个舒服的地方。

      反正弘旺知道以后,是对康熙的心慈手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说这被亲爹圈禁和被兄弟圈禁就是不一样,雍正朝那些被圈禁的皇子,回想起康熙朝里两位兄长的待遇,不知心中是否会羡慕。

      胤禔倒了霉,其余皇子又一直不显山不露水,便又有大臣上疏保奏废太子胤礽。

      储位空悬,人心便无法安定。

      若是胤礽真是因谋反被废也就罢了,如此悖逆不孝之子,别说放出来继续当太子,就是在幽禁之所关到死,都算是皇恩浩荡。

      可谁让胤礽的罪名并不严重呢?

      胤礽的其他待遇,都是皇帝主动给予的恩宠。康熙不上赶着给宝贝儿子做脸,太子又怎么会变成他废储的时候说的“不法祖德”“恣取国帑”,连有心探听皇父消息都直接是“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的那种人?

      总结康熙对废太子的不满之处,所谓有心作乱,集结党羽,锅都可以给已经死了五年的索额图背。

      至于太子本人,窥伺帝踪当然有错,可所谓的“今日被鸩,明日遇害”,都是康熙皇帝自己出于恐惧的臆想。

      皇帝觉得太子窥伺帝踪,有心暗害于他,被害妄想症发作,可要论太子的罪名,似乎也真没到谋反作乱的地步。

      而且,废太子之后,皇帝就常言太子干的事不像正常人干的,而是“似有鬼物凭之”,“种种举动,皆有鬼物使然”。他自己都给胤礽找借口脱罪。

      当然,这只是根据皇帝对外公布的消息来看的。

      十三阿哥向来与皇太子亲厚,这位可到现在都还被冷遇、幽禁着呢。

      真要说太子和十三阿哥两位皇子有想做什么,也未必说不通。

      可是皇帝没真切公布他们的罪名,仅以表象论,太子的罪过还不至于严重到废黜储君之位。

      更何况,如今出了胤禔镇魇太子一事,大阿哥连判决都下来,大好的甩锅对象,不正好用来证明废太子的无辜?

      偏偏这些折子都被留中不发了。

      皇子大臣们都弄不懂了。

      康熙废太子后就亲下谕旨,不许皇子们对储位有想法,若有窥伺储位者……倒霉的八阿哥就是前车之鉴。

      如此一来,无论是不是太子党的大臣,有心让皇帝重立国本、安定民心的,就会上奏保举太子。

      皇帝表露出的对太子的温情眷顾,分明就是给予外界的信号。

      留中不发的折子虽多,康熙却没训斥过这些上折子的大臣。

      沉默是变相的允许,大臣们保举太子的奏折并没有停下。

      皇子们都不敢在这时候凑热闹,胤禩已经吃了亏,好不容易让老爷子消了芥蒂,更不能在这时候有动作。

      弘旺因为记忆里皇帝会二立太子,只当胤禩回家所说的猜测都对,康熙虽有心复立太子,但古往今来未有先例,只能让朝中群臣先鼓噪声势。

      结果,先是十一月初八,康熙针对大臣保奏太子的情况下了道谕旨。

      先表示胤礽作恶,都是被镇魇导致的,经过他“竭力调治”,胤礽“果蒙天佑,狂疾顿除”,而且能做到“不违朕命,不报旧仇,尽去其奢费虐众种种悖谬之事,改而为善”,总而言之,胤礽他好了!废太子的时候,他说胤礽不好之处,“一切暗中构煽悖乱行事,俱系索额图父子”,胤礽他还是皇帝自己清清白白的好儿子。

      但是,总有那么些人妄图揣测圣意!他明明是对胤礽散发父爱,这些人却觉得皇帝频繁召见废太子一定不是无缘无故的,所以想要借着上疏保奏废太子向胤礽献殷勤。这些人想的什么,他一清二楚。

      关于废太子的事,他心中自有定断,依附废太子的人,不用忙着开心,不依附的人,也不要担忧,他自会处理好的。

      这道圣谕刚下发的时候,胤禩没和家里说,毕竟他爹这云山雾罩、让人不明就里的态度,谁也看不懂他要说什么。

      说他讨厌废太子胤礽吧,全篇上谕有大半是在为胤礽说好话开脱,说他有重立废太子的心吧,又把那些请求复立太子的人打成投机者,话说得很难听。

      结果到了第二天,就有位不信邪的勇士以身试法了。

      左副都御史劳之辨呈上密折,表示“皇太子初以疾获戾,今疾已平复。孝友之本怀,固由至性;肃雍之仪表,久系群心。乞速涣新纶,收回成诏,敕部择吉早正东宫,布告中外,俾天下晓然知圣人举动,仁至义尽,大公无私”。总而言之一句话,皇上你都说太子无辜,全赖巫蛊,那就赶紧复立太子吧!

      皇帝勃然大怒,说劳之辨此人将皇帝下旨已行之事作为自己的功劳,行事奸诡。马上革职,交刑部重打四十大板以后,逐回原籍,回家吃自己去!

      这么一来,大家就真的看不懂皇帝的行事了。

      你究竟要不要复立太子,你说句准话啊!皇上,你以前不是这么谜语人的!

      朝中大臣们倒了霉,皇子们也没好到哪里去。

      他们都已经做好废太子可能被复立的准备了,结果来这么一出。汗阿玛,您究竟在想什么啊?

      胤禩回家以后,就郁闷地念叨起这件事。

      废太子复立,对其他皇子来说其实影响不大,对三阿哥、十三阿哥更是利好。胤禩虽然被胤禔举荐过,但是他查抄凌普家产时“心慈手软”,刻意向太子卖过好。与他交好的胤禛、胤禟,在和胤禔一道看守废太子的时候,更是主动为胤礽陈情,替他向皇帝“伸冤”。不管怎么看,胤礽复立,对其他兄弟虽然会有防范,但也是个不错的消息。

      最起码,他们不用担心自己行差踏错,就被皇帝怀疑是对储位别有居心。

      汗阿玛疑心病发作的时候,那是真的不讲道理啊!

      大家都以为他想复立太子,齐齐保举的时候,皇帝又仿佛没这个意思,真是让人头痛。

      弘旺终于知道为什么康熙二立二废太子期间,有那么多的大臣仿佛失了智一样保举胤禩,而没有看出他的意思,重新保举废太子了。

      谁懂啊,皇帝搁这儿钓鱼执法呢!

      劳之辨被杀鸡儆猴,给人的信号就是皇帝并没有复立太子的心思。这种情况下,皇帝再诚恳地出面让大家择立太子,行事不谨慎、内心有倾向的大臣,就会将心中的合适人选写上去。

      康熙要的,正是朝臣们的倾向,这代表们他们对不同皇子的站队。

      皇帝到底已经老了,这种行为,恰是他忌惮儿子分权的体现。

      胤禔暴露以后,胤禩倒是重新得到了皇帝的喜爱,但越是这个时候,越是危险。

      弘旺现在觉得胤禔倒霉得不是时候了。

      他阿玛确实是被泼了脏水不假,但是身上的冤屈可以不那么快洗刷干净的。只要在议立太子的时候,胤禩还在倒霉,再不会看眼色的大臣,也不至于脑筋搭错,非要去触皇帝的霉头。

      可是胤禩近来重新得到康熙的看重,一时风光无两。无论是原本就与他交好的,还是趁着议立太子的机会想要趋炎附势的,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弘旺是希望胤禩能清醒些,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迷了眼的。

      然而面对皇位的诱惑,胤禩也未必能保持本心。

      弘旺决定给胤禩一些提示。

      *

      胤禩办完差回家,刚去到后院正房,就听到此起彼伏的犬吠声。

      他心中纳罕,但脸上不自觉地露出微笑来。小狗的叫声清脆可爱,纵然没见到,也能想象得出来它们憨态可掬的模样。

      大清皇室历来有养狗的传统,宫中的皇子们上至大阿哥、下至十四阿哥——这还只局限于胤禩知道的情况。因为十五阿哥比十四小了五岁,从十五阿哥起,后头的都是小皇子,胤禩和他们实在不熟。——都养狗,胤禩府上现在还养着呢。

      唯一一个连养宠物都特立独行的,当然是皇太子。

      甭管大犬还是小狗,大家养的都是狗,就太子养个狐狸、猎鹰,连爱好都和大家不一样,凭一己之力孤立所有兄弟。

      正院里的声音愈发嘈杂,胤禩抬脚进门,便见弘旺一本正经地坐在台阶上,半倚着,坐出了太师椅的架势。边上的嬷嬷、婢女都不错眼地盯着他,生怕小祖宗坐不住,再把自己摔了。

      “小狗狗听话,给肉肉。”

      弘旺身前站着五只小狗,各个毛茸茸的,憨态可掬。

      伴随着弘旺一声令下,小狗们齐齐向目的地直奔——不过在胤禩看来,未必是弘旺的话起了作用,而是终点的那块鸡肉太吸引人了——跑得慢的小狗还使劲地冲着前头的小狗吠。

      冲在最前头的小狗吃到了鸡肉,但这块鸡肉并不大,很快就吃完了。

      一群小狗重新到弘旺身前集合,围着他转圈圈、蹭脚、撒娇。

      胤禩看得眼热,看着弘旺又从边上方桌上的瓷碗里取出一块鸡肉,逗弄着那些小狗,便笑道:“你小子,倒无师自通起训狗来了。”

      弘旺回以无辜的眼神:“训狗?”

      胤禩:忘了我儿子连周岁都没满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第十八章 不定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