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第六十一章 ...
-
【会员174:你们上次说过粮食了吗?】
【会员025:说了,百越那次我们都聊的差不多了,前几次还把几个农业工具也提了提。就是那个水车还有犁。】
【会员174:石磨呢?】
【会员025:也说过了,还是我找的图。】
【会员174:谷风车说过了吗?】
【会员025:那是啥?】
【会员174:谷子和杂物的分离器呀,有它的话可以快速把杂质去掉,提高粮食的纯净度。】
【会员014:不知道什么东西,我只知道石磨。】
【会员174:我有,我放上来你看看。】
很快,天幕出现一个木制机器,它整体形状像一个风车,上面连接着一张大嘴,有穿着古装的人不时倒着粮食,同时有人摇着下面的一个把手,旁边不时吹出一些杂质,稍下的口则吐出精细的粮食。
秦汉时期的人立马看得眼熟,就连秦汉后期也不时响起惊叹声,对这机器充满兴趣。
【会员174:就是这个,只要谷物都可以用。】
【会员025:好神奇,我没见过这个耶。】
【会员174:这个以前农村只要种田的基本都有,现在少见了但也有。秦汉那时候什么都缺,这个制作简单正正好。】
【会员014:原来是这个啊,我小时候玩过,旁边种田的人家有。好像是晒干的粮食从上面放进去,另一面就吹吹吹,能把壳都吹掉,夏天我们还当风扇用。开心.JPG】
【会员174:这个适合粮食多的,粮食少的话可以用箩和簸箕,前者用来筛面粉,后者可以把粮食的颗粒与小土块、沙粒及其杂物等分开。】
说完天幕增加了两张图,一张是有人提着萝筛面粉,一张是有人颠着簸箕。
后两样有些朝代已经拥有,所以皇帝们到不是很感兴趣,只对着谷风车不时讨论着。就是可惜天幕没给制作流程,恐怕得靠工匠自行琢磨。
大臣们到不这么想,后世每次给的好东西都会带制作图,他们相信这次也不例外。果然,立马有人提到这个问题。
【会员036:这个谷风车怎么做啊?不给制作流程他们能做出来吗?】
【会员174:啊,我不知道耶,我就搜到这张图。】
【会员025:没事,流程图我去搜搜,有名字对我来说就不难,等等我。】
【会员014:我想说天工开物啊,这全是天工开物里的东西。想到天工开物我就想到大明,大明才是真的牛,可惜了。】
【会员174:天工开物是大明科学家宋应星写的,秦汉没有天工开物……笑哭.JGP】
【会员036:我好想给始皇和猪猪直接扔套天工开物,这样咱就省得去找资料了……忧伤.JPG】
【会员014:我也想……这样咱们狗头官员就可以躺平了,唉_(:_)∠】_】
大明?是我大明的东西?
朱元璋惊讶地看着天幕,身旁朱标想了想,上前道:“父皇,这应该是大明某个时期叫宋应星的人所著,这是大明之幸啊。”朱元璋回头看了看太子,转念一想明白了,能写出这种后世都称赞的书籍,说明那时的大明至少农业甚是发达。
瞬间朱元璋心里舒服多了,大明的好东西也很多嘛,不比大宋差!还没高兴完,就听朱棣在旁边叹了口气:“希望不是那个朱祁镇时期的臣子。”
朱元璋……朱元璋随手抄起身边的东西就砸了过去:“你还好意思说!”
【会员014:说到这个我真的好忧伤,秦墨多火呢,后面全没了。】
正在兴致勃勃思考谷风车怎么做的墨家众子闻言心里一跳,秦墨?是指墨者?后世这是要说到他们了?
墨家众人刹时安静下来,连农家都忍不住看了看几位墨者。
【会员028:墨子算早期理科生吧?我记得他家好多“黑科技”,因为这个我一直觉得他家消失了特别可惜。】
【会员014:他家也要分着看的,墨子死后墨家不是分家了吗,分什么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还有个邓陵氏之墨。邓陵氏走侠客路线,也就是后来的游侠;相里氏加入了大秦,成为秦墨,现在不是好多人认为大秦各种军械武器什么的都有秦墨的功劳吗?】
【会员028:据说墨家选人就挺严格,不是谁都能进的,再加上汉后受儒家打压,人就越来越少,最后消失了。】
【会员021:墨家给我的印象就很务实,始皇也是,给我感觉就是一群务实的理科生。笑哭.JPG】
【会员014:哈哈哈哈主要是相里氏之墨啦,相里氏就是群注重科技研究的实干家,他家帮忙大秦就是因为大秦和他们理念相同。】
【会员028:相里氏是不是大秦之后都没了?】
【会员014:好像是,其实各国都有墨家的人,只是这三家名气大些,毕竟是韩非给分的。奸笑.JPG】
【会员028:噗,懂了。我还是喜欢秦墨,务实的高科技人员~~~比那帮只会BB的儒家强多了。】
【会员123:说到这个,始皇那时人才是真的多,刘邦上位时都没多少人了。】
【会员014:死光了嘛,刘邦当皇帝的时候人口死了差不多一半多,活下来的还得加上老弱病残,要不他搞了个单身税,女子15岁以后不嫁收税120钱,到他儿子刘盈那时候直接翻倍,15岁以后不嫁税之前5倍。】
【会员036:每……每……每年吗?】
【会员014:每年都要交啊。】
【会员079:好家伙,我要在那时候得交十几年的钱吧。】
【会员014:如果是刘盈那时候每年你还得交五倍。】
【会员036:我还是留在现代吧。拜拜.JPG】
【会员079:我也是……要交单身税还是算了。】
【会员028:我这种不想结婚的怎么办?岂不是要交一辈子?问号.JPG】
皇帝和大臣听到这里一片哗然,后世竟然不想成亲?
那所谓的单身税只要想想就明白是为了增加人口。不光刘邦,汉后的朝代为了增加人口也会实行相应措施,所以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但后世不想成亲,还不是一个二个,就让他们无法接受了。
“听后世的意思,她们似乎不缺粮食,既然如此,为何不愿成亲孕育子嗣?”众所周知,粮食的多少是决定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从后世提到粮食时的口气而言,她们并不缺粮。
“或许是她们皇朝的人口众多,已不在乎多加人口?”有人不确定的回道。
那人口得多到什么地步才会不愿意成亲生子啊,皇帝和大臣不敢想象。何况对帝王来说人口是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有足够的人手去打仗、建造房子、开拓土地。后世不愿成亲的女性这么多,难道她们皇帝就没任何表示吗?
“莫非这些都是贵族、富商之家?所以并不在乎?”
这更不可能了,先不说贵族是否同意不嫁女,就普通富商而言,也不可能同意女儿不嫁人,招婿到有可能。
【会员014:我也不想结婚,但我只要回家就催婚,特别烦。】
【会员028:我还好家里不催,因为我家不只我一个孩子,我哥我姐结婚早,娃也生了,我妈就懒得管我了。】
【会员014:那你家挺好。】
【会员021:我家就我一个,不过我妈她们意思是我随意,想结就结不想就算了,反正家里养得起。】
【会员079:你们怎么这么好,我家我姐和我,我姐有娃了,我妈他们现在开始催我。】
【会员065:……我也……】
很快天幕就催婚开始各种吐槽,听得各朝纷纷点头。就说嘛,怎么可能没人催婚呢,朝廷不同意,还有家里人嘛。
对于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人来说,这才是正常的。
一些敏锐者却从寥寥几句言语中察觉不对。
古人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特别是官宦之家,成亲还代表两家结盟。遇到开明的父母还好,子女不同意换一家,遇到强硬的只有成亲一条路。特别是皇家,皇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繁育子嗣,这样才能保障皇朝的延续,像后世这种顾虑孩子想法,同意她不成亲的可说是相当少见。
更重要的是,从前面的聊天他们发现这些女子显然年岁已长,有些甚至已过花信之年。在古代可以当祖母的年龄,在后世却未成亲,众人恍然间明白后世所处的朝代可能比他们想的还要强大,而且自由。
一时间各朝都沉默不语,连朱元璋都少见的闭上嘴,心里转了又转。
【会员025:妈耶,怎么又开始聊结婚了,你们真是什么都能聊,每次我回来都觉得跟不上节奏。】
【会员014:哈哈哈随便聊嘛,赶紧给图吧。】
【会员025:好哒~~~】
天幕很快出现一张谷风车的结构图,史官们赶紧画下来。
墨家看了几眼发现制作很简单,心里甚是满意。到不是复杂了他们做不出,实在是天幕给的东西过于繁多。他们人手有限,纵使有制作图在,也需要不断的调试、修正,进度不是很快。
好在大秦拥有完整的生产流水线,虽然主要用于武器制造,但在皇帝同意下,一些利民工具也加了进去,比如石磨,比如水车。只要后世给的工具适合大秦,很快就能大批量生产。
为了能让六国人心一统,皇帝在这方面非常大方。
不过始皇也发现后世给的东西虽多,有些却不适合现在的大秦,他只能先忍痛放弃。如果后世知道他的想法,大概会回一句大秦生产力不够,咱慢慢来。
可惜皇帝不知道生产力是什么,他只知道后世给的都是好东西,别的皇朝能用,凭什么大秦不行?现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后也不用上,只要他打下百越,开通西域,土地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多,他相信后世给到的东西都能用上!
就是这么自信!
【会员321:我的肥料资料也收集好了,等十分钟我再放。有了这些大秦就可以更好的催肥,粮食产量也可以提高点。】
【会员014:百越打下来后,小麦和稻米一起发力,一年两熟,增加粮食产量没问题~~~拍手.JPG】
【会员218:说到这个,我记得田地不能连种要换着种,不然老种一种植物那几年后这块地就不能种东西了。】
【会员014:啊,我不清楚,我不是学农业的。】
【会员218:我看看哈,好像是每个品种的作物都可能有不同的抗病基因,长期在一块地上种植一种作物会导致病菌稳定繁殖,让这块地废了,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每年轮作。】
【会员028:这个我也听过,不过也不用一年一换这么麻烦。可以间种,在一块土地上,同一生产期的作物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可以种两种以上;还有轮种,前后两季种植不同作物,或在相邻两年内种植不同的作物。】
【会员036:这两个好耶,能增加产量,两年一换也不是特别麻烦。】
【会员025:不过土地竟然不能一直种一种植物,我以为只要是地就什么都可以种呢。惊讶.JPG】
【会员218:哈哈哈哈怎么可能,要这么简单也不会有土地病了,地也需要养的啊。】
【会员025:土地也会生病?】
【会员218:会啊,土地生病就种不了地,这块地上的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所以才会有催肥这一说。】
【会员025:好神奇……农业真神奇……】
【会员321:我搜的肥料资料里有说这些,到时一起放上来。】
【会员025:棒棒哒!】
士农工商,农一直是国之重点,千百年来没有变过。对于农业相对并不发达的秦汉来说,后世提到的催肥和种植方式简直是个大惊喜。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粮食!不管是秦皇还是汉武,这些种植术可说是及时雨,对他们提高粮食产量,为正在进行的战争做好了准备。
皇帝们迫不及待地盯着天幕,期待着农业图的到来。
好在没一会儿,天幕上的图就变了,换成了催肥技术和种植方式,这下别说史官,连被叫来的农家都兴奋地跟着抄写起来。
【会员025:妈耶,种个地还有这么多讲究吗?真不容易。】
【会员321:肯定有啊,想提高粮食产量就不能怕麻烦,得慢慢试,不然你以为咱们这些高产水稻是怎么来的?奸笑.JPG】
【会员025:古人真不容易……】
【会员123:我唯一想法就是大宋好东西真多……】
【会员014:然后全送了……吃瓜.JPG】
【会员021:噗。】
赵匡胤:……
【会员187:绿肥、水肥、堆肥、泥肥、火粪、灰粪以及矿物肥料……艹,大宋种植技术真牛,全送了真TM可惜!】
【会员014:说好今天只提开心的……吃瓜.JPG】
【会员012:你还好意思说!是谁先开的口说全送了!】
【会员045:抽她!奸笑.JPG】
【会员028:哗——表示,每天不挨骂浑身不得劲儿~~~奸笑.JPG】
【会员014:抽打!我是M吗?抽打抽打抽打!】
后世嘻嘻哈哈玩闹着,底下史官抄写着,皇帝们偶尔听到趣处,还会跟大臣们打趣。虽然这次后世只聊八卦不谈其他,但对皇帝来说,能了解后世朝代也是件幸事,何况对方还给了农业种植这么重要的东西。
随着后世越聊越开心,帝王们也跟着放松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