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二十三章 ...
-
朱瞻基时代
朱瞻基听着天幕所说脸一阵红一阵白,气得嘴唇直哆嗦。朝下响起的私语更是让他头大,他完全没想到自己疼爱的儿子竟然是这个样子。
英国公张铺叹了口气,走上前在众人惊讶中脱下官帽:“臣,年老体衰,恳请皇上许臣辞官,告老还乡。”
朱瞻基大惊:“英国公正是壮年,怎有退隐念头?”
还没等他挽留,又有人陆陆续续站出来请辞,细看,全是天幕说的土木堡之变战死的大臣。
朱瞻基瞬间明白,这是寒了大臣心了。
胡皇后私德无亏,他非要废后改立孙氏,已让大臣有所不满,那毕竟是一国之后!如果孙氏是个好的到还行,但孙氏好吗?本着良心讲,他也明白孙氏根本无皇后之贤,想立她的原因也简单,孙氏是他青梅竹马,宠爱之人。
还有他疼爱的太子朱祁镇,竟是个无能之辈!不仅让大明走向衰败,更让几十个大臣跟着战死。听听天幕念的那些大臣名字,有几个还是他皇爷爷时期就铺佐的忠臣良将,一下子全没了!
这是在撅大明的根啊!
他颓废的跌坐在龙椅上。
这已经不止是废后的问题,还关系着大明未来,一个处理不好,大明在他手上就完了!
这一刻,他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仁寿宫内,张太后看着身边的胡皇后,心疼地拍了拍她的手:“我儿委屈了,不管怎样,在哀家心里儿媳只认你一个。”
“母后多虑了,儿媳不委屈。”胡皇后温柔的轻声细语道。
“怎么能不委屈呢,你又没做错什么。也怪我,若不是我把那孙氏带进宫也不会是现在这样。我儿也是个脑子糊涂的,你看这事办的,唉。”张太后有些恼怒,更多的是无奈。
胡皇后低着头没接话。
委屈又怎样呢,皇帝毕竟是太后的亲儿子,亲儿子吵着闹着非要废后,太后最后还不是拗不过选择了妥协。她是皇后又怎样,没有帝王宠爱也只是个普通女人,还不是说废就废。
大明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不允许选权臣之女为后,这也导致除了朱棣之前的皇后以外,后面的皇后出身都不高,再加上太/祖明确规定后宫不得参政,也让皇后很难篡权。至于跟大臣合作什么的,那些人精着呢,在没有利益的驱使下谁会乐意?
她知道张太后也是没办法,毕竟他儿子是皇帝,皇帝非要废后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张太后也管不了。若是因此恶了皇帝,太后没事,吃苦的还是她胡氏。也有这个原因在,张太后才同意废后。
这么多年下来,张太后还是非常认可胡氏。何况胡氏是她公公朱棣定下的皇太孙妃,出于对公公的尊重,她也要想办法保住胡氏。
婆媳两人正交谈间,就听见外面喧哗声响起。张太后有些不满的跟侍女道:“外面怎么这么吵,去看看怎么回事。”
侍女接旨忙出门查看,没一会儿领着个小太监进来。
“外面怎么这么吵,不知道皇宫之内禁止喧哗吗?”
“启禀太后,不是奴故意,只是听说皇上那儿出现了神迹,因此忍不住失态,还请太后恕罪!”小太监赶紧请罪。
“神迹?”张太后跟胡皇后对望一眼,“什么神迹?”
“禀太后,皇上跟大臣们今儿个上朝之时,宫殿天棚突然出现一块黑幕,黑幕里还传来了阵阵话语。也不知道那黑幕说了什么,然后……然后……”
“然后什么!吞吞吐吐成何体统!还不从实招来!” 张太后呵斥道。
“然后英国公和几位大臣就上表要求……请辞……”小太监越说声音越低,落在张太后耳里,却不啻于一道惊雷。
“你说什么!”张太后蹭的站起身,胡皇后赶紧起身扶住她,“你说英国公要请辞?”
“不止英国公,还有成国公朱勇等大臣,他们都要请辞。”小太监吓得快哭了,赶紧把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瞬间,张太后跟着胡皇后脸色变了。
【会员045:这是朱祁镇在外面的功绩,等他回来复辟那就更不得了了。复辟第一件事,杀于谦。】
【会员028:于谦这人如果你们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那知道岳飞吧,于谦在后人眼里是跟岳飞齐名的忠将,朱祁镇杀于谦等同于赵构杀岳飞,这下你们明白了吧。】
【会员014:还是过河拆桥那种杀法。吃瓜.JPG】
【会员065:朱祁镇被俘后瓦剌率大军进犯北京,城中大官,富户纷纷南逃,甚至还有大臣主张南迁。当时朱祁钰授命监国,随后登基为帝。同时大臣于谦、陈循、王直坚决反对南迁,认为京师为天下之本,逃了会让靖康之耻重现。朱祁钰采用了于谦说法,决定留下来与瓦剌死磕,保卫北京城。】
【会员189:朱祁钰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指挥军民守城,京师总兵石亨协助。于谦受命后稳定内部,将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抄家灭族,打击宦党气焰;改革军制,把传统的“三大营”改为10个团营,使其更加适应防御作战的需要。
他积极调运粮饷,发动百姓保障后勤,同时加固城防,令诸将备战,并在京城九门及要隘处增配火铳,神机各营待命参战。等瓦剌军抵达北京城后,于谦与石亨率军与瓦剌大战德胜门外并取得胜利。
瓦剌不甘失败,又转战西直门,也被明军击退。等他们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时,明军佯装失利,瓦剌军追到土城,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用火枪手阻击死伤无数,不得推进。
这场战争从八月打到十一月,终于以瓦剌退出塞外,明军取得胜利而结束。京师解严,明朝也转危为安。】
【会员028:然后朱祁镇就被接回来了。吃瓜.JPG】
“这种皇帝让他回来干什么?直接死在外面不好吗?”刘彻无法理解,那朱祁钰是个傻子吗还接人回来?嫌自己皇位烫手想找个人回来争抢?
大臣们也是一脸不解,唯有董仲舒言道:“禀陛下,这人,毕竟是那大明的皇帝……”
因为是皇帝,所以才要把他接回来,他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脸面。
刘彻嘿嘿一声,若是他,直接就让人在路上动手脚。什么国家脸面,只要打得外族臣服,那就有脸面!
始皇听到杀于谦等同于赵构杀岳飞,就明白这于谦的重要性了。虽然有些地名他不知道在哪儿,但他听懂了一件事,明朝京师在北京,而这个于谦保护了北京。
他叹了口气,这种忠君之士竟然在皇帝复辟之后被杀,不管因为什么,哪怕是政念不合,也足够令臣子寒心。
赵匡胤无话可说,明朝有这么一位忠臣竟然被皇帝给杀了,有大宋在前大明还敢这么做,这朱祁镇果然够昏聩。
【会员028:他回来后被朱祁钰扔在南宫关了起来,被关的7年生了3个儿子6个女儿,还看上一个宫女樊氏,那个樊氏比他大13岁。】
【会员189:我上次看人说朱祁镇被朱祁钰关起来虐待,还想怎么虐待了,结果就是砍了南宫周围的树严密管控,宫门上锁灌铅,食物仅由小洞递入。特么的你一个差点亡国的废物能让你活着就不错了,咋滴,还想好吃好喝让人供着?想什么美事呢。】
“回来还想好吃好喝被供着?老子赏杯酒你要不要?”朱棣将太医递来的安神药一口饮下,听到这里忍不住讽刺道。
朱瞻基小心接过空碗交给身后的太医。
朱棣闭上眼,有些疲惫的叹了口气。
【会员014:要我说朱祁钰就应该直接弄死朱祁镇,在他回来的时候弄死他也行,关起来的时候弄死也行,反正他已经是皇帝,难道大臣会为了一个死人跟他这个活人死磕吗?再说他这个皇帝当的也不错,一个差点亡国的皇帝和救大明于危难的皇帝,大臣还用选吗?】
【会员065:主要朱祁钰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儿子,但他儿子早夭,他自己当时又病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为了从龙之功立刻就发动“夺门之变”协助朱祁镇复辟。如果他当时没重病,或者他儿子没早死,估计朱祁镇复辟不了。】
【会员014:还是朱祁钰太要面子,哪怕私底下悄悄弄死朱祁镇呢,只要不摆在明面上哪个大臣会多话。再说你皇帝当的好,史书爱怎么记就怎么记呗,别人又不是瞎子。始皇还一直被骂暴君呢,他就真是暴君了吗?挖鼻.JPG】
始皇:……
朱祁钰:……
【会员028:朱祁钰又不是傻子,他才不想接朱祁镇回来呢。瓦剌被明军打败后朱祁镇就没用了,一个国家容不下两个皇帝,他们想送朱祁镇回来的原因很简单,想让大明窝里斗,他们好乘虚而入。】
【会员189:接朱祁镇回来的是杨善,朱祁钰只派他前往查探,结果他变卖了全副身家,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在没有朱祁钰圣旨的情况下,将朱祁镇带了回来。】
【会员028:这憨货还在朱祁钰完成登基礼仪时痛哭,“上皇朱祁镇如今在哪里?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却光顾着自己庆贺。”结果让很多人愧疚,停止了庆贺。】
【会员189:他算是忠臣,结局也算好的,朱祁镇封他为礼部尚书,又追加了各种封号并赐丹书铁券。但是朱祁镇那种人吧……】
【会员014:他这叫愚忠!一个会打理国家的皇帝在他心里比不上一个要亡国的皇帝,别忘了他也参与了夺门之变!】
朱祁钰朝代的臣子看向杨善,杨善:……
【会员028:朱祁镇复辟第一位事,杀于谦,杀他的理由知道是啥吗?谋逆!对,一个北京保卫站的忠臣,判他死刑的原因是谋逆!谋逆!
“欲召外藩入继大位,事虽传闻,情实显著。”这个外藩指的是谁呢?是朱祁钰!特么的搞笑不,明明当时是朱祁镇下的圣旨,出征期间,由郕王朱祁钰负责监国,结果现在怪到于谦身上说他谋逆!】
【会员014:朱祁镇的意思大概是,我让朱祁钰监国没让他登基,你支持他登基你就是谋逆,这意思吧。】
【会员028:他有病吗!他被俘大明没人管事,这时候立皇帝不应该吗?怎么着,难道还真要按瓦剌的意思举全国之力把他这个废物接回来才是正确的?按他的意思北京保卫站也别打了,学学大宋直接亡国吧,反正谁当皇帝他都认为是谋逆嘛,大明亡了才称他的心!】
赵匡胤:……
朱元璋直接一脚踹翻另一盏台灯,这下龙椅前的两盏琉璃灯再次全部阵亡。他插着腰,死死盯着朱棣。
朱棣垂着脑袋,不敢从朱标身后站出来。
【会员189:更搞的是,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反对才没这么做。而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微笑.JPG】
【会员028:抄家那天,锦衣卫根本没从他家里抄出多余钱财,看到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立刻兴奋了。结果打开一看,里面是朱祁钰赐的蟒袍、剑器。曹吉祥的部下有个叫朵儿的指挥,在于谦死的地方泼酒恸哭,受到曹吉祥鞭打,第二天照样泼酒祭奠。】
【会员189: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全国都知道他是冤枉的,朱祁镇不知道吗?他也知道,于谦处死的时候朱祁镇曾说了一句话:“于谦实有功。”于谦死后一年他就后悔了。】
【会员028:还有人说孙氏不知道于谦的死,可别逗了,于谦从被抓到死有七天的时候,你敢说孙氏不清楚?何况朱祁镇能复辟也有孙氏在后面帮忙,她怎么可能不清楚。】
“不清楚?”朱棣转头看向朱瞻基,笑眯眯道,“怎么?原来这孙氏是个傻子啊,好皇孙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怎么能让一个傻子当皇后呢?这不让我大明蒙羞么!”
朱瞻基冷汗直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那实打实的一声听得人牙疼。
【会员189:为了让政变拥有合法性,于谦必须死,他就是个牺牲品。徐有贞不就说么,“不杀于谦,此举无名”。】
【会员014:搜了下,于谦竟然是朱棣时期的人,不过朱棣好像不喜欢他。】
【会员028:于谦是典型的明朝儒生,但是这个儒生是个清官、忠臣,还是一个孤臣,他只忠于大明,“工于谋国,拙于谋己”,为了大明他从不给自己留后路。
朱瞻基当皇帝的时候他叔叔朱高煦谋反,想学朱棣来一次“靖难之役”结果被抓,于谦接手审理朱高煦,言辞斥责下朱高煦被骂的跪地发抖。
朱祁钰当皇帝一年就把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条,他看朱祁钰有治国之能就支持朱祁钰,结果把朱祁镇得罪了。
石亨是于谦在抗击蒙古军期间提拔的将领,或许因为感激曾向朝廷举荐于谦的儿子做官,结果于谦刚正不阿没同意,还弹劾了石亨,石亨和于谦就结了仇。都督张辄因为征苗时不守律令,被于谦弹劾,和内侍曹吉祥等都恨于谦。
于谦不结党营私,不参与任何派系,能让他同盟的只有大明。挖鼻.JPG】
【会员18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跟岳飞真的太像了,都是悲剧的忠臣良将,可惜了。】
【会员014:这种人是真的,让人佩服,但会走得很艰难。】
各朝唏嘘,孤臣好啊,哪个皇帝不爱孤臣,大明不要可以给他们啊!
朱棣听得也有些感慨。
他不喜欢于谦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儒生在殿试面圣时竟然写了首《荒村》!可说是没给他任何面子。但他没想到的是,竟然也是这么个人,挽救了他的大明。
既然天幕说他是个孤臣,他不介意从此启用于谦,毕竟对皇帝来说,臣子是个孤臣最好不过,因为他只忠于皇帝。
只是想想于谦那性格,他又有些头疼。
罢罢罢,一个为大明着想的孤臣总比权臣强。
朱元璋也有些眼馋,这人如果在他这时代该多好啊,孤臣好啊,他最喜欢孤臣了,特别是只忠于大明的孤臣。
这一刻他无比羡慕自己的儿子朱棣。
年轻的朱棣还不清楚自己以后会怎么样,但他记下了于谦这个名字。天幕都说他挽救大明于危难,那他肯定是个忠臣。他还不知道,等他称帝见到于谦第一面,会气得想杀人。
【会员189:讲真的,朱祁钰病重前太子已故,他都没子嗣了,那皇位不还会归还朱祁镇一系?朱祁镇儿子朱见深当皇帝也不错啊,为什么那帮人不立朱见深非要让朱祁镇复辟?觉得大明还没亡?还想让朱祁镇继续折腾?】
【会员028:朱见深那时才十岁,不行的。如果他当了皇帝还得找铺佐大臣,到时指不定还是朱祁镇掌权。】
【会员189:行吧……】
【会员065:要我说朱祁钰干脆过继朱见深得了,他早死又没儿子,朱见深人不错,后面给于谦平反,还帮他恢复帝号。】
【会员189:朱祁镇复辟后将朱祁钰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十余天后,朱祁钰在软禁中突然暴毙。关于朱祁钰的死一直有疑问,很多人说他是病死的,但是吧,夺门之变前日太医院派董速诊脉,得到的结果是“圣体安矣”,朱祁钰还准备次日上朝,结果夺门发生他被软禁。他死后李贤、杨瑄、尹守衡等同时代大臣作品中只记载了“薨”,都没说为何“薨”,这就很有意思了。】
【会员028:如果真是病逝,大大方方写明不就是了。】
【会员189:几十年后,关于朱祁钰之死开始流传:太监蒋安,奉朱祁镇之命勒死了朱祁钰。】
朱祁钰时代
朱祁钰听到自己绝嗣、早逝深受打击,朝下大臣也议论纷纷。他们本就在劝皇帝重立朱见深为太子,但皇帝一直不理,现在听到皇帝早逝又无子,算是有了理由,然后就听到朱祁镇复辟杀于谦,众人:……
众人望向于少保,见他脸色平静,半点没受天幕影响,不禁心里暗自佩服。又听天幕说他是个孤臣,想想于少保的所作所为,瞬觉理所当然。
是了,也就这种孤臣不为已,只为民,为国。
朱祁钰接回太上皇没杀他,只囚禁于南宫。一山不容二虎,大臣们到觉得没什么,再说太上皇所作所为的确称不上明君,当闲人养着就是。但太上皇复辟后杀朱祁钰,都觉得他过于狠辣。
好歹朱祁钰临危授命,救大明于水火,这样都杀,他们这些臣子还能落得了好?
想到这儿,众人下定决心。
【会员028:还有人说朱祁镇在朱祁钰病重时阻拦太医医治,导致朱祁钰不治身亡。嗯,这也符合朱祁钰暴病而亡的说法。】
【会员189:朱祁钰死后朱祁镇下诏斥其:“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赐朱祁钰谥号为“戾”,称为郕戾王,还不许他埋在祖陵,也就是现在的明十三陵,只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朱祁钰只觉喉头发甜,在内侍惊呼声中才发现自己吐了血。他有些茫然的抹了把嘴角,看着朝下大臣只觉脑袋发昏。
于谦赶紧上前道:“陛下!神迹已言未来之走向,陛下大可防范于未然。臣请陛下保重身体,这大明还需要陛下定夺!”
“臣请陛下保重龙体!”大臣纷纷上前劝解。
朱祁钰看着朝下大臣,忍不住落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