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十一章 ...
-
【会员098:岳飞真的很让我意难平啊……我的岳元帅……】
【会员134:我也……我最喜欢的武将就是岳飞,因为这个此生我跟完颜构势不两立!大宋也荣登我最讨厌的朝代没有之一!!】
【会员014:大宋能打的将军其实挺多的,但是很多人的人品吧……不说啥了。】
【会员045:说来说去还是为了自己利益,为了自己利益就可以抛弃国家利益,这帮人也就这点格局了。】
【会员079:大宋搞重文轻武,那帮士大夫的影响很大的,要不然王安石变法那么多人反对,特别是司马光。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动了士大夫的利益,而司马光代表着这些人吗。至于国家利益,搞笑么,这大宋是赵氏的又不是他司马家的,他只要有自己的富贵就行了,要不他后来把宋神宗打下来土地重新还给西夏。】
宋神宗时代
宋神宗有些头痛的看向朝下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又因为新法吵了起来。新法刚刚推行,最终成效还没彻底显露。他希望早点靠新法彻底解决大宋“冗官、冗兵、冗费”。可惜新、旧两派势如水火,而且越来越严重,吵架之事隔三差五就会上演。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天幕出现了,吓得他倒退一步,正要大喊护驾,就听到司马光还地于西夏,立时大惊失色。
【会员014:我看了点宋史研究会会长邓广铭先生的书,他书里说司马光和王安石其实目的都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大宋的统治,他俩对于彼此的评价也是“趋向虽殊,大归则同”。只是一个注重传统比较中庸;一个则比较激进。他俩还有个分歧是王安石重法治,司马光重人治。
另外司马光认识到了朝局的问题所在,但又不像王安石那样有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王安石则不同,他从法治的角度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不过王安石太心急了,有些方案连改的时间都没有,这也导致变法失败。
不过司马光也没有解决大宋问题,大宋最后还是那么烂,一直烂到亡国都被别人压着打。】
变法……失败了!宋神宗一口气没上来眼前发黑,李宪注意到他的不对,赶紧上前为他顺气,同时宣太医赶过来。
王安石听到变法失败使个人阴沉沉的,他狠狠瞪了眼司马光;司马光也没有因为变法失败而高兴,他还震惊于自己竟然送西夏土地这件事。
朝廷里新、旧两派互望一眼,特别是新派,有人心里起了小心思。
【会员045:怎么这么像大秦的李斯跟儒家呢,儒家只会BB,李斯考虑实际拿出方法。突然两国就重合了呢。】
【会员079:滚!瞧不起谁呢!大宋要是政哥的早成大统一国家了好么!】
【会员012:哈哈哈哈哈哈别说政哥了,上次我看有人说,哪怕阿斗成为赵构,只要告诉他好好听岳飞的话,都能把金人打得骨灰都给扬了!】
【会员045:23333开个玩笑~~~赵构就是烂啊,要不叫他完颜构,金人的好臣子。】
朕并不想跟那些大宋皇帝相提并论,谢谢。
始皇面无表情的写下“文武共治”,然后看向史官:“舆图画好了?”
“启禀陛下,包括大汉舆图在内,已全部画好。”
他满意的点头。
赵构已经被打击的跌倒在地,他突然抬头看向大臣,那里,每个人的脸色莫名。他瞧了半天,忽的咧嘴一笑:“怎么?看你们这一个个的样子,是迫不及待想让朕退位,好还于太祖一脉吗?”
“臣等不敢。”大臣们木着脸恭敬道。
赵构知道,他不能动岳飞了,甚至直到岳飞打下金国为止都不能召回他。一旦召了,就是坐实他想当金人臣子的事实。
岳飞的威望和军权太大了,如若他真的收复河山,民心都会向着他,到时宋民只知岳飞不知皇帝,那这江山到底是赵氏的还是他岳氏的?必须要想个办法不能这样下去!他面无表情地看向大臣,看来跟金人的合作只能更隐秘,他不能召会,但可以泄密啊!
秦桧废了得重新找人,只是这个人,必须谨慎选之。
三国时期,曹操听得连连冷笑,孙权眼里嘲讽甚深,刘备血气翻涌,三人听到赵构和秦桧冤杀忠良终于忍不住拍案而起。听到阿斗的名刘备愣了,转向诸葛亮:“刚刚神迹说的是吾儿阿斗?”
诸葛亮看他一眼,点点头道:“主公不如继续听下去,想必后面神迹会提及详细。”刘备想了想,点点头。
此时阿斗不过一岁稚子,把他抱来也没什么用,不若好好听神迹的话。
【会员014:反正赵构杀岳飞已经遗臭万年了,还有秦桧和他的党羽万俟卨、张俊和罗汝楫,包括他媳妇王氏,岳飞死了多久他们就被骂了多久,跪了多久,直到现在也没变。不过这其中还少赵构,MD,应该把赵构也放岳飞庙前跪着!】
【会员045:这个不可能的,赵构毕竟是皇帝,他代表着皇权,他一跪不管对哪朝哪代皇帝来说都是耻辱,皇帝根本不可能让这事发生。】
【会员079:没事,我们可以偷偷的。】
“让皇帝下跪?”刘彻一双眼睁得大大的,不可思议的看向卫青,卫青回以同样表情。
“让皇帝下跪?”始皇以为自己听错了,看向大臣,结果发现他们也是一脸茫然。
让皇帝下跪?虽然赵构不是个东西,但好歹是皇帝,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哪怕知道赵构是个什么货的明朝皇帝在听到让皇帝下跪时也忍不住皱起眉头。
天幕突然一变,出现一座庙,庙匾上写着宋义烈将军施全祠,下面则跪着五个铜人。
皇帝沸腾了。
【会员014:这是汤阴岳飞庙前五个跪像: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和王俊。】
【会员045:我上次去的岳飞庙只有四个铜像耶,好像少王俊。】
【会员014:我搜了下,全国六十六座岳飞庙基本都有跪像,王俊属于有些有有些没有的,还有一个罗汝楫,这个人在一些庙里代替了王俊的位置。】
【会员079:只要有秦桧就行!有人打过吗?我记得参观岳飞庙可以随便打秦桧的。】
“还……还能打吗?”赵构时期朝堂上有人小声道。秦桧看到图一出来就脸色发青,他的心腹罗汝楫在看到跪像的瞬间早吓跑了。其他人也不敢多言,悄悄向后退去。不仅遗臭万年,还挨打下跪,没人想要这种待遇。
赵构脸色也不好看,原本存有的心思也消了,听天幕所言他知道自己不是个好皇帝,但从没想过用这种方式流传万世!
大臣们脸色也变了,他们中不是所有人都想放过岳飞,正如天幕所说,这是赵家天下又不是他们的,再丢也是丢赵家的脸,与他们何干?他们要保证的是自己,或者说家族利益!但就算如此,他们也不想,更不愿以这种方式出名,这是遗臭万年啊!
【会员156:举爪爪,我打过,我家这边也有岳飞庙,小时候我爷爷带我玩时打的。】
【会员045:我参观过没打过,我那次有围栏,想打得排队,我看排队人多就没打。】
【会员156:我家这边没围栏随便打。不过现在打的花样少,我爷爷说他年轻时还有人带了锤子过来,差点把像砸了。我爷爷他们当时还劝,你砸了其他人怎么办,还得等修好我们才能打,你不耽误事么。狗头.JPG】
【会员036: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我看报道说杭州那边打“秦桧”是当地习俗,那边的像已经被砸烂9次了,那可是铜像啊!】
天幕一群人嘻嘻哈哈聊了半天,聊到后面甚至有几人约好下次一起去岳飞庙打秦桧。
秦桧腿脚发软跌倒在地,突然转头爬向赵构:“官家!官家救我!官家救救我啊!!”
赵构怕他说出什么不好的话,赶紧喊道:“来人!将秦桧压入大牢听侯发落!”护卫上前,拖着秦桧向外走去,秦桧大喊大叫,被赵构叫人捂住嘴。他看向大臣,掩面而泣,“朕差一点错杀良臣也。”
大臣们相互看了眼,有人上前劝解,有人漠不关心,也有人冷哼一声。各人各态引得赵构心下一沉。
赵匡胤看着秦桧跪像冷笑:“跪得好,这种不忠不义之人活该他遗臭万年!”他给面子没提赵构的名,但在他心里,赵构也该跪在那儿!
【会员012:大宋真的是,那帮文官有才到是有才,但人品是真的差,我又想到司马光了,想到他就想到阿云之狱,都过了16年了他还把人抓回来弄死,他怎么想的!再想到他把大宋土地送给西夏,啊啊啊啊啊!!为什么大宋这么多奇葩文人啊!!】
【会员045:有才华跟没人品不矛盾啊,欧阳修不也一样,有才华但人品不行,他不也反对新法。】
【会员014:人都有多样性的嘛,不过欧阳修跟王安石关系不错,欧阳修去逝王安石还悲伤的亲自为欧阳修写祭文《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的问题在于,他不听人劝,生性孤傲、执拗,一味坚持错误的原则也不知悔改,人称拗相公。而且“新旧党争”,不是要不要改革的争论,而是要怎样改革的争论。】
始皇身体前倾,他现在对变法相当感兴趣,这都是后世经验啊!至于能不能用到,先不考虑,记下再说!
宋神宗听到新旧党争竖起耳朵,他到要听听变法为什么失败。王安石也沉下心听天幕之言,听到天幕说他固执且执拗忍不住黑了脸。司马光哈了一声,在王安石看过来时抬头看天。
欧阳修听到说他人品不好也是抽着嘴,对同事看过来的眼神视而不见。
【会员014:欧阳修也是支持过范仲淹进行改革的,他并不反对变法。对他们来说想要北宋强大,就要变法!他们反对的不是王安石变法,而是王安石变的这个法在他们看来对北宋有危险,于国于民不利。】
天幕出现一张图,图上写着富国,强兵两个大字,其下是变法具体内容。
始皇赶紧让人分开抄写。
宋之前的朝代那些有志君王也催着史官赶紧抄,能不能用是一回事,大不了可以在这上面进行修改。何况天幕肯定会说到不足,也是个参考。
【会员014:王安石变法主要集中在“富国”和“强兵”,后来却引起全国上下一致反对,有些看似对老百姓不错的政令下达后却成了百姓催命符,让百姓生活更艰难,因为他法推行了,却没有有效的管理,再加上官商勾结,直接加剧百姓负担。
比如青苗法,当时是旧党反对最为激烈的一项新政。青苗法是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二分利率贷给百姓,以解百姓不时之需,在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同时增加财政收入。它是为了保障农民在没有收入的时候由政府提供财力支持,避免老百姓因饥饿贫穷被逼造反。虽然有民间高利贷做对比显得它少,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他太高了,还一年收两次。虽说是让百姓自行选择是否借货,但很多地方都存在官员为了政绩强迫百姓贷款的现象,最后搞成不得不借。
欧阳修就批评青苗法“一年两料四分之息”与高利贷“倍称之息”是五十步笑百步,应该取消利息。韩琦也认为青苗法不但救济不了需要救济的百姓,反而是会加重百姓的负担,直至让百姓家破人亡。
当然,也不排除新政确实触犯到了他们这些士族的根本利益。】
【会员045:明白了,能看出问题的是旧党,王安石只要照着旧党反对的改就行了,对吧。】
【会员014:23333那也得他愿意改才行,他跟宋神宗就是太心急了,变法激进又缺少相应的铺助手段,有问题不去改只认为是旧党在反对,最后搞得天怒人怨,会失败很正常。像青苗法,本质是好的,但实际操作却不是这样,没有有效监督情况下青苗法的借贷虽说是二分,但实际上却加收了好几倍的利率,百姓苦不堪言。】
【会员098:我看有人说青苗法和均输法,属于一个放贷一个垄断。】
【会员014:哈哈哈差不多吧。像王安石置“发运使”来进行“均输法”,苏轼就说过发运使没有相应的监督,很容易利用手中的采购大权进行官商勾结,滋生严重的腐败问题。没有制定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监查制度时,冒然执行“均输法”于国于民都极为不利。其实王安石不那么激起,肯对问题进行修改变法说不定能成功,毕竟新法虽然执行了几年,但成效的确显著。】
【会员036:是的……他这个变法太过先进,他本人又缺少中庸之道,就……这么失败了。最最重要的是!宋神宗死太早,生前他又对变法摇摆不定,这也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王安石终于明白变法为何失败,他不认为制定的新法有问题,了解到新法缺少的是相应监督,这让他信心大增。他整整衣服,刚想对皇帝言可再搞个监督所,就听到天幕说皇帝早死,还对新法摇摆不定,他……
他上前一步拱手道:“官家!天幕所言变法所需的只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臣以为可设监督所,以便让新法顺利执行!”
“王大人!这天幕突然出现也不知是人是鬼所设,你就这么听天幕的话,不怕对百姓无法交待吗?还是说这天幕是你捣的鬼不成!”司马光上前怒斥。
古代人都有些迷信,天幕的出现让宋神宗以为天降神迹,听到变法失败他本就有些摇摆的心开始动摇,以为是上天给的预警。听完天幕的话那颗沉寂的心又浮了上来:不愧是神迹,这明明是支持我变法来了!
天幕已说完变法利弊,又说到新法几年成效显著,在听到王安石的话时他正要回应,就见司马光怒呵。他有些不悦的皱起眉头,他可没错听天幕说到新、旧两党之争主要是因为利益驱动,还有司马光送土地给西夏的事,于是他毫不客气道:“这天幕突然出现俨然是天赐神迹,为我大宋而来。且已明言变法之利弊,爱卿不用多言,这变法朕变定了!”
“官家三思啊!!”旧党哗啦一声全跪了,明摆着对他进行逼迫。宋神宗大怒,正要说什么就听天幕又开口:
【会员014:阿云之狱最后司马光又把阿云抓回弄死这个是野史里的,正史并没这么说。正史只说司马光送土地的事。咋说呢,我感觉司马光为了反对新党到后面已经到偏执的地步,甚至不惜损害大宋利益也要证明新法是错误的。这个不止司马光一个人,新旧两党所有人都一样。
宋神宗时期西夏内乱,宋朝制订灭夏的战略目标,发动五路大军数十万军队攻夏,经过几年变法大宋军队可说是有质的突变,虽然最后没达到目的,却仍然占据银、石、夏、宥诸州和横山北侧一些军事要点。结果宋神宗一死,司马光有高太后支持,立马决定把土地还回去,还的理由是这不是我们的,人家要就还回去嘛,反正这些土地对咱们来说也没用处,还给西夏我们就不用跟西夏打仗了。
“存之则耗蠹中国,为祸日深;弃之则戎人不请,无缘强与。”当然我们知道西夏并没有领情,还是一如既往的攻打北宋。
其实谁都知道,他还回去的主要原因是要抹掉王安石新法的所有痕迹,哪怕损害国家利益。】
“司马光!!”宋神宗怒了!“好,好,好你个司马光,怎么?司马大人是觉得大宋容不下你这尊大佛,巴不得赶紧灭宋是吗?竟然为了新旧党之争如此不顾国之大义,不顾那些将士们的心血!你司马光真是好,真是好样的!!”
宋神宗气极了,拿起身边的东西就砸向司马光,大臣们吓得纷纷跪地:“请陛下息怒。”
到手的土地弃之不要,还觉得没用?始皇/刘彻不懂,但大为震撼。
【会员045:送地这事儿,连旧党都看不下去表示拒绝,也就司马光执意这么干。】
【会员068:他当时连战略要地都要送,也就孙路跟他说兰州不能送那是军事要地啊,他才没送。】
【会员014:不是哟,旧党其实很多人支持他的,不过支持的是不能无偿弃地。司马光一直被骂弃地的原因是他最开始想把地全还西夏,无偿还的那种,后来经人反对才改为有偿。
御史中丞刘挚说:“用兵以终守其地,诚难保也。弃地而使不为患,臣虽老矣,愿保没齿不见边境之忧。”支持弃地;左司谏王岩叟说:“得地不如养民,防人不如守己,今因其有请而与之,足以示怀柔之恩,结和平之信。”支持弃地;就连苏辙也在《论兰州等地状》列出了三条必须弃地的原因。
当然旧党也有不支持弃地的,吕公著就站出来说:“先朝所取皆中国旧境,而兰州乃西蕃地,非先属夏人。今天子嗣守先帝境土,岂宜轻以予人?况夏戎无厌,与之适足以启其侵侮之心。且中国严守备以待之,彼亦安能遽为吾患。”
弃地讨论到最后,宋朝答应归还葭芦、米脂、浮图、安疆四砦,但要求用永乐城俘虏的军民来换,不过还没换成司马光就去逝了。
弃地时西夏又搞事件,当时兰州附近有质孤、胜如二堡,西夏说二堡已荒废,划界时不能再当堡寨,而熙河路经略使范育及兰州知州种谊说没有荒废,应该以二堡外延二十里划界,双方就这个互骂,西夏说宋朝“昏赖”,宋朝说西夏贪得无厌。结果苏辙跑出来表示范育无端生事,应当放弃二堡,因为“夏人不堪其忿,窃出作过,我曲彼直,何以御之?”
后来西夏在边境闹腾,吕大防、刘挚说西夏贪得无厌,打就打!苏辙却说“夏人引兵十万,直压熙河境上,不于他处作过,专于所争处杀人,此意可见。此非西人之非,皆朝廷不直之故。”认为西夏打过来的原因是大宋言而无信,西夏不能守信,我们不能不守。】
【会员036:救命!!为什么是苏辙!!】
【会员045:我也……为什么是苏辙,他竟然支持弃地??】
【会员014:他是司马光忠实追随者啊,他就是坚持绥靖政策,所以处处对西夏退让。对他而言能不打仗就不打仗。为什么后面他能当那么大的官,因为高太后喜欢啊,高太后本人就是个谨慎的人,所以更喜欢生性谨慎的苏辙。后面宋哲宗掌政立马取消他相位,就是因为他对苏辙的绥靖外交深感厌恶。】
【会员079:而且新、旧两党党争最初因为政见不同而起,后来演变成排除异己的夺权之争,宋徽宗即位后试图化解党争,但没用,两家甚至闹到立“元祐党人碑”的地步。碑上有名者及其子孙永世不得为官,皇家子女亦不得与名单上诸臣后代通婚,可以说这直接加速北宋覆亡,因为有些忠勇之士因为在碑上根本不让用。】
【会员045:不愧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宋,这帮文人权力都凌驾于皇权之上了。抹泪.JPG】
【会员068:文人治国真可怕……】
我也认为文人治国很可怕。始皇气得头突突泛痛,他面无表情的提笔在纸上写下“文人不可治国”六个大字,想了想,又在后面写上“可谨慎选之”。
淳于越听到这里冷哼一声,吐出两个字:“废物。”
儒生们:……
文人权力凌驾于皇权之上,这就是大宋重文抑武的后果吗?抑了一个武,又出来一个文,这个文甚至不如武,不仅丢地还丢人!赵匡胤彻底明白了文人治国的下场,他吐出一口浊气,转向赵德昭道:“太子,你记住了。文武双治才是利国利民之道,往后不可过份于压制武官。”
赵德昭忙点头称是。
【会员014:司马光是非常守旧的一个人,这从他编撰历史就可以看出来,非常尊重祖宗法规,而且自他开始的偏执这点也很儒生。想当初始皇讨厌儒生崇尚法家,儒家见皇帝不爱他们就此成为黑粉,对他就是黑黑黑,黑了几千年,可说是恨得深沉;而司马光讨厌新党,对此就是全盘否定,甚至连修改都不愿意。
我对大宋文人当官的印象就是带着一股高高在上的傲慢,瞧不起打仗的将士,比如狄青,那可是宋仁宗时期有名的良将啊!最后不也被那帮文人集团压抑的抑郁而终。
军事实力是真正的强国之道,可惜宋朝没有做到这一点;秦到是做到了,但却没有自身稳定性。这两要是稍稍结合一下就好了。】
【会员079:我要被你笑死,你到底哪家粉啊!说好的政哥粉怎么老把大秦和大宋搞一起!你是政黑吧!】
【会员014:不不不,我真的是政哥粉,我很爱他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对秦国某些不喜。我是觉得大宋某方面真的值得大秦借鉴,你看我介绍的重点都集中在经济和发展这块,从来不给秦说大宋军力。】
【会员045:完全没感觉到……】
【会员036:完全没感觉到……】
【会员098:完全没感觉到……】
【会员012:完全没感觉到……】
【会员014:我伤心了!我要闹了!我真的是政哥真爱粉你们竟然怀疑我!我对他的真心日月可鉴!泪洒大地.JPG】
扶苏笑道:“父皇魅力直到千年后依然影响甚远,大秦看来也是托了父皇洪福才有这天幕降临,后世对父皇真的是相当喜爱了。”
始皇冷漠地看着他,扶苏笑着笑着终于撑不下去,低头收起笑容。突然有笑声响起,这声笑似乎打开了某种开关,越来越多的笑声加入,最后连始皇也忍不住勾起嘴角。
他怎么可能感觉不到这些后世对他确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否则怎会想尽办法给他介绍经验,提出问题。那大宋虽然武力方面的确不堪,但确实有其可学之处,他不会因为一个文治就否定大宋的治国方案。再说了,后世不也说大宋武力不行,其他方面确是凌驾于各朝之上。
况且,他看了看廷下笑声不断的大臣,虽然有些不合礼仪,但君臣间这种氛围却让他心里泛起暖意,他想着,某些东西是可以改变了。
刘彻又不开心了,后世为什么就那么喜欢那个暴君,难道他做的不好吗?抿着嘴,他恶狠狠盯着天幕。
卫青看他样子,笑言:“臣观后世,对陛下的喜爱或许更甚始皇。此次经验、物品之多甚至包含大汉舆图,前秦时可没这个。何况‘汉人’一词能流传后世全靠陛下。臣以为,喜欢陛下之人比起始皇肯定只多不少。”
刘彻想想,的确如此,心情瞬间飘起来,嘴里却还道:“不过是大汉比他前秦国祚更长,所有的经验更多罢了!都是后人努力,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君臣两人正在谦虚,就听霍去病道:“可是那个舆图也有大秦的,而且更为精准详细耶。”
刘彻/卫青:……
熊孩子能不能闭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