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我的少年曾欢喜》① ...

  •   沿海L市,雨过天晴。

      L大附高。
      烈炎日头下,知了蝉鸣声声,空气中的烦躁透过噪音传递到很广很远的地方,每年夏季都避之不及。
      热浪肉眼可见地层层堆积,操场的地面隐约可见地膨胀得像微波炉里被高温烘烤的面包,双脚踩地的感觉又烫又软,远处三三两两的人影也像点缀在披萨表面上那几颗活蹦乱跳的芝麻粒。
      可惜夏季炎热,人们往往没什么食欲。

      高二教学楼区。
      四楼最靠近右侧楼道和饮水区的那间教室里,前后门窗紧闭,23℃的空调冷冷吹向教室中央,从外面走进教室的感觉好似游泳时从泳池里浮出水面,好不凉爽。
      质量不轻的墨绿色落地窗挂帘被放下,边边角角都被压得很严实。窗帘把光热遮挡在外,一丝缝隙都不留,生怕有哪个角落被贿赂,让一缕亮到刺眼的阳光跑进来,打扰了安静舒适的午休。
      新式课桌椅是完全按照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的,不过单纯趴在木制的课桌上睡觉还是让一些不习惯的人觉得不舒服,而他们的抽屉里会备有可爱舒服的抱枕。
      后排靠窗的位置上,围着椭圆形小会议桌坐着的是这个班偏科最严重的学习小组,第六小组——这种桌椅的设计是为了方便Seminar,即小组研讨会式的课堂教学方法。
      换句话说,上课时老师并不会固定地站在讲台上,也不会一味的在教室里巡视,讲落后的知识。多媒体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查询知识和浏览新闻,师生共同参与话题讨论,“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种氛围下,年轻的教师对学生而言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哪怕班主任也是如此,虽然没有了旧时教书先生般的绝对威严,但跟学生们的相处十分融洽,把学生都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很多时候,信任比威严更容易解决问题。
      不过这个学习小组里没有差生——高二七班是除六个重点班以外的二十二个平行班里综合成绩排名最好的,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偶尔吊打楼上的那几个重点班。
      七班的班主任叫李嘉怡,杭州人。据班主任本人在课余时间的吹嘘所说,她小时候非常聪明,脑瓜子灵得不行,直接读一年级,轻松碾压,然后初中高中又跳级,研究生毕业工作两年,今年刚满二十五。
      母胎solo,每天三点一线,基本上没有成人社交,朋友都是二次元网友。
      她平日里跟学生们打成一片,放假的时候会叫上全班学生一起团建聚餐,让玩得好的技术溜的帮她打排位,不过大佬也拦不住她爱送人头,于是她每次组队都会被对面怒喷菜鸡、辣鸡。
      这个老班又菜有爱玩,跟她组队简直是自虐找罪受,学生们干脆屏蔽她了。她发现后心凉半截,已经转战某剧情向RPG了。
      新学期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后,李嘉怡把班里偏科非常严重的聚到一组,嘱咐他们彼此之间要互帮互助,然后就不管他们了,心思全放在其他小组身上。
      李嘉怡这么放心,也是因为第六组里有文科年级第一但理科非常拉垮、理科回回满分但文科没及过格的两位学霸,她对此非常头疼,去年让各科老师多多关注之后,这两个学生的成绩还是老样子。
      正巧碰上学校课堂教育改革试点,她就让七班也试试了,事实证明,研讨会式课堂轻松地让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于是闲下来的她就琢磨起怎么解决偏科严重的问题。
      众所周知,高二七班有两个学霸严重偏科,就这成绩和排名还非常靠前。
      没听楼上的老师们都是怎么说的吗,你们六个班算全年级里特别优秀的了,可惜文理两科的前五名基本上都不在你们这批特别优秀的学生手里。
      底下的学生别提多憋屈了。
      偏科偏到全校皆知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了,老师们总爱拿他们俩当反例教育不学习的学生,而学生们私下里也会磕这对郎才女貌的文理互补cp。
      尤其是最近知道他们被七班班主任安排坐到一起后,这种情况就更疯狂了,经常有別班的女同学跑来旁观这对cp的日常,然后上课铃响才带着满足的笑容回自己的教室。
      这事儿在学校里没啥水花,可是某软件的校园圈子里,盖楼分分钟破百,也不知道那些真到不能再真的照片是怎么P出来的。
      咳咳,据网上某位双厨狂喜的手绘插画博主坦白说,他们小情侣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他们距离毕业结婚……
      就差两位正主互相认识一下了。
      学校治学还算开明,虽然说了不提倡高中生在校谈恋爱,可是也没有到明令禁止的地步。主要也是怕把小情侣逼急了,跟家里闹翻,家长们会跑到学校里胡闹,平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沣阳高中是省重点,垫底的在普高里也是前排的,说句学霸不过分的。
      学霸跟学霸谈恋爱,互相督促,互相进步,家长和校方掺和进去干什么呢?
      更何况,学生们日后就没一个普通的。没看见学校的良好环境和先进设施都是校友捐款搞的吗?
      回归正题,他们成绩虽然好,但是被分到同一平行班也是有道理的。
      五楼的六个重点班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文理双修、各科成绩优秀且才华能力均衡突出的全才生才会被分到重点班进行学校的创新性实验教育。
      光看得见的,他们可以免考核参加国际高中交换生项目,体育选修有更多种类不说,日常还有跟大学类似的兴趣社团和专业部门可供选择。
      简单来说,重点班容易出清北生源,学校已经不担心他们成绩差了,索性回归教育本身,快乐学习,砸钱使劲造。
      其他班级的学生对此多少是有怨气的,我们在教室里苦逼学习,你们在绿茵场上踢球,在游泳馆里学游泳,不公平。
      偏偏升班需要提供成绩稳定的资历单,这让很多人心中不爽的同时,也都不得不服。教务科的意思是,有本事你就升,没本事別嗷嗷,每个人都有机会,很公平。
      然而升班的例子有很多,能保持稳定的,少之又少。

      那个总是隐在人群中的身影就是文科第一的谢止蘅,小名单字,敏。
      她喜欢随意梳着低马尾,额前留着平刘海,穿着素雅,样貌清丽,身材苗条。
      她性格内向,爱发呆,经常独来独往,不过对所有人都很好,陌生人找她帮忙她也不会拒绝,所以在班里人缘还不错。
      其实整层楼的六个班级对文科第一的映象都不错。
      有人找她问最简单的问题都会有收获,她还会把自己学习的方法公开分享,规整的笔记在每个班都被借阅过。
      她的作文总拿高分,字迹隽秀,一看就是打小练的,辞藻华丽而不失深度,古今中外的典故顺手拈来。
      每次考试结束以后,每个班的语文课代表都要把她作文的复印纸贴在教室后面的白板上让其他人借鉴模仿,就连老师也对她多变的文风和不绝的新意感到惊讶。
      与才华横溢为人内敛的文科学霸不同,经常运动的周京轶身材健硕高大,是个很爱笑的大男孩。
      不过在谢止蘅的印象里,他就是个吊儿郎当的小混混,爱拿自己开不好玩的玩笑。
      虽然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但是他的理科成绩莫名很好。
      自从被安排坐在他身边,她就发现其实自己脾气并不好,经常被气到。
      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理科也学不会,哪怕语文、英语和文综分很高,都会被数学和理综拖后腿。
      李嘉怡说理科要是及格,前十必有她的名字。
      高一首次月考,那个醒目的三十五分让她发奋苦读,一年过去,成绩最好也只是勉强及格而已(而且那次班里绝大部分人都是满分的),总在七八十徘徊不前。
      就这,身边还坐着一个上课不认真听作业全靠抄的理科学霸,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她每天都被打击,真心觉得好累。
      同班一年多对其他同学都没什么特别的印象,没想到自从周京轶搬来自己身边开始,她就对他充满了怨念。
      当然并不是她人格缺陷的问题,她只是嫉妒他不用学就考得很好。
      原本组员都不熟,相处了两个星期,大家已经能记住小组成员的名字了。
      谢止蘅除外。
      她有点脸盲,现在还没记得整个班同学的名字。
      她忘性也很大,总是丢东西,不过丢的都是小物,她也不在意。
      直到足球选修课上周京轶替她捡到卫生巾……
      跟这比起来,他捡到她丢了三天、充值五百的饭卡那都是小事了。
      当时真的很尴尬,不过那之后,谢止蘅开始对他没那么防备了。
      他红着脸把卫生巾还给自己的时候看起来不像古早混混的样子,虽然日常不睡觉的周京轶是个废话连篇的话痨。
      今天难得的是谢止蘅先开始了闲聊的话题,周京轶抬起头来睁大眼睛看着她,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
      “问一下哦,你知道那个梧桐路的故事吗?”
      “梧桐?难道不是说那个蒋什么的和宋庆龄?”
      “不是啦!哎,算了,说了你也不懂。”
      “……”
      你也没说啊,你不说我怎么懂?
      他等了片刻,察觉她没再继续这个话题,把头埋在臂弯里睡觉。
      简单收拾了下桌面,谢止蘅顺手拿起他的保温杯到外面去接水。
      女生轻手轻脚地离开后,原本装睡的周京轶睁开眼睛,伸了伸懒腰,看向教室前方时跟角落里的发小对上视线。
      那个人笑得诡异,肢体语言张牙舞爪的,周京轶扯了扯嘴角,没搭理他,津津有味地翻阅着那本借来的摘抄本。
      笔记本的封面底下用张扬飞舞的行草写着“止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