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第一题完毕,下面进入第二题。每问思考时间30秒,超时或者打错不得分。请考生回答——”
回答?
怎么个回答法?
一个人坐在了她对面,表情严肃,目光锐利。
“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的区别是什么?“
她紧张地握紧了手,看着秒针一点一点从12指向了6。
“过于自信是、额、是预见到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认识上不存在错误。
“还有、额嗯、过于自信的行为人反对结果发生,但间接故意的行为人不反对——”
还有一个东西呼之欲出,但是她死活想不起来了。
“那么请判断并做出总结:如果甲枪法高超,百发百中,在射杀乙时看到了旁边的丙,但是还是选择开枪,却导致乙和丙都死亡,是属于哪种情况?”
想起来了!
“属于过于自信!过于自信的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是有客观根据的,如行为人技能高超、能力很强等,行为人表现上是极力避免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客观上无所凭借,没有积极避免结果发生的行为。”
“那么过于自信过失犯罪和不可抗力的区别呢?”
“过于自信只要行为人小心谨慎、尽力而为就能避免结果发生,其有能力避免;不可抗力是无能力还有什么来着……“
考官叹了口气:“如果甲从湖边跳入自杀,在已经有人施救的情况下,乙没有拨打求救电话,也没有下水施救,那么乙构成犯罪吗?“
“不构成。乙没有义务。”
“在上一个案件中,判断其属于意外事件,而不是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原因是什么?”
“女生推男生是处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属于人之常情,但男生跌倒后死亡超出了正常人的认识范围,不能要求女生对这个难以预见的后果承担高度注意义务。”
考官合上笔记:“第二题完毕。”
“下面进入第三题,请考生审题——”
一个男生甲给了男生乙一包钱:“十万,赵林两刀。”
他打开看了看,问:“最迟什么时候?”
“这个月底就行。”
这是干什么?教唆犯罪?买凶捅人?
男生乙走出去,她也跟着上去。
他在学校门口蹲着,半个小时左右,初中放学了。
校门口的路灯还很亮。在涌出的人潮中,男生乙看到一个人,然后就走过去搂上。
“赵林,我带你去个地方玩玩。“
赵林感觉到了些许不安,他挣脱开:“我不想去,我要回家睡觉。“
但是人潮中聚集过来了两三个男生,裹挟着他向前走去。
莫期紧紧跟过去,看到他们坐上了车,往前面岔路中的昏暗处驶去。
画面一转,他们已经在一处幽静的小巷子里了。
赵林被捆住手脚,嘴里塞了一团布。两个男生按住他,男生乙取出一把水果刀来比了两下直接捅了进去——再迅速拔出又插了一刀。
赵林呜咽着蹬着地,在隐约的月光下,他的血流出来洇透了白色的校服。
行凶的几人熟练收工,解开了绳索,再用他手机打了120。
莫期看的是瞠目结舌。
”已知上涉行为人均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请考生正确分析案件并从以下身份中选择一项,在其能力范围内合理处理案件。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死亡,只会丧失该题的答题资格。
”选项一,班主任。选项二,赵林家长。选项三,同班同学。“
很明显,男生甲是教唆犯,是主犯,他教唆乙去捅赵林。男生乙是实行犯,其余几人是帮助犯。但是因为他们不满十六周岁,所以,如果赵林的伤情不构成重伤,他们是不能承担刑事责任的。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选项给出的身份,作用都非常有限。
思考半响,她纠结道:“同班同学。我选选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