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篇一 缘中——过 ...
-
在一次次的谎言下,姑娘变得越来越熟练。姑娘总是会从院墙翻出去,让自己的丫鬟就在家里打圆场。
一次偶然间,姑娘进了一家乐廊,这里沉香弥漫,清幽恬静,与她之前去过的酒楼、青苑都不同。
今天也同往常一样,来乐廊听曲,乐廊的乐师技术精湛,曲妙优美,第一次来乐廊时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好奇,把乐廊转了个遍,能进的不能进的也都被她瞧了个遍,在一间木屋里,她见到了一把木琴。
那是她这辈子最难忘的琴。
那时姑娘在乐廊闲转,偶然间遇到那间木屋,它与周围的屋子建的不同,它独树一帜,屋里屋外所有的陈设都是木制的,简华朴素。
屋里燃着沉香,很清新。
再往里走是一道水渠,环绕着一座池台,两侧的纱帘随风而动,飘逸摇曳。
在池台的中央放了一把木琴,材质应该是檀木,古琴刻着樱花,栩栩如生。
其实一开始姑娘并不认识那是什么花,只觉得它似桃花,却又不是桃花,就一直认为做这把木琴的工匠是个没见过桃花的人。
那把木琴素净,却又不失高贵,琴丝用了上等的弦丝,价格应该不菲。姑娘深深地被那把木琴吸引,一时忘记了礼仪,上了池台轻抚那把木琴。
想来拥有它的人爱琴,也爱曲。
姑娘撩裙落座,春纤轻拨,音色优美,仿佛一下子进入所弹曲目的幻境里。
姑娘想起前些日子和家人们去春佛寺上香小住,那段时间作了一首曲目却一直没有时间试弹,如今面对这把木琴,姑娘的确有些跃跃欲试。
一曲终,姑娘却意犹未尽,而还在回味曲调的时候,屋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姑娘惊恐的起身,站在琴前不知所措。
水墨衣衫的男子映入姑娘的眼帘,让姑娘出了神儿,好大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连声道歉。
男人并没有因为姑娘私自进入自己的房间,动用爱琴而恼怒,反而夸奖姑娘弹得一首好曲,是问哪家名作。
男人的声音温柔,如春日绵雨,夏日和风,秋日凝霜,冬日暖阳。温文尔雅,眉清目秀,每次姑娘与他对视都会紧张,都会出现来自黄花女孩的娇羞。
两人因为志趣相投聊得甚欢,姑娘知道男人是这乐廊的琴师,也知道了木琴上雕刻的是樱花,它来自倭寇,是外贸的商品,乐廊为他买了下来。
之后,琴师有了节目要去表演,他邀请姑娘作陪,两人合力奏了一曲《黄粱梦好》,讲的是一位琴师和一位小姐的爱情故事,到最后却是小姐的黄粱一梦,赢得了听众的夸奖。
后来,姑娘就成了琴师的搭档,如果姑娘闲来无事,就会和琴师一同演奏,他们并排坐在台上,灯光下,二人戴着面具尽力弹奏,台上人曲音已终,台下人意犹未尽,就这样,姑娘也挣得了自己的零花钱。
有时候姑娘会坐在台下听琴师弹曲,他的技艺不比姑娘差,可他却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琴师。
就这样,姑娘每天都会翻墙出去找琴师,有时候琴师会带着姑娘在长安街上游玩,虽然不知道琴师对姑娘的情意,但姑娘却渐渐地爱上了琴师。
那段时间姑娘总是不出闺房,家人们来问就只是丫鬟应付了事,棋艺和书法越来越差,四书五经的背诵也没有从前流利,越发觉得奇怪。
这一年的七夕,姑娘回去的比平时晚上许多,这晚是姑娘最开心、最难忘的一晚。那晚,他们一起跑上阁楼看万家灯火,一起走在街上尝人间烟火,那晚,姑娘收到了最好的七夕礼物,琴师把那把木琴送给了她。
回到家,姑娘命丫鬟收拾出一间屋子,用来放那把木琴。傍晚烛光下,姑娘的荷包终于绣好了,那是送给琴师的。
第二天,姑娘翻墙外出,还认识了个琴师的事被家人知道了,把她软禁在闺院里,哪儿都不许去,为此姑娘还和家人吵的不可开交。姑娘忧心忡忡,担心琴师见不到她会觉得她不守信用,却也想不出法子跟琴师联系,原本计划今天就和琴师表明心意的。
下午,姑娘的窗台落了一只信鸽,拆开信就看见熟悉的字迹:
待我弦断音垮,许你青丝白发(大大有话说:摘录于小红书)
姑娘欣喜若狂,若是能嫁给琴师,那她此生就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