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开始种田的第一天 ...

  •   沈慎之顿了一下,待众人都回过神来以后,才继续说道:“当然我还要在庄子里挑个地方来供奉阿娘和外公的牌位,在郑家时我从未见过他们的宗祠,不过想着府里人那踩高拜低的德行,大抵也不会怎么用心对待罢。”

      张管家,秦嬷嬷和杨老大夫与沈老太爷相处的时间最长,虽为名义上的主仆但实则与家人无异,否则他们也不会不惜与如今的郑家人作对,拼命保护原主,此时听到这话,淑云姑姑和鹤鸣尚可,他们三个已是止不住的泪流满面了,不住的说:“咱们大小姐有个好儿子,若是他们还在该多好啊!”

      沈慎之安慰道:“斯人已逝,可咱们还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还要带着他们的份一起活下去。”

      “哎,哎,少爷说的是,”张管家擦了擦眼泪:“旁的不说,就是为着大小姐和老太爷,少爷您也要好好活。”

      沈慎之点点头继续说:“现在年节刚过没几天,马上春耕就要开始了,咱们也该好好想想庄子里的土地该怎么安排。”

      张管家细细向众人介绍:“庄子的位置极偏僻,离稍大些的镇子都有好几十里,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小道是通向外面的,不过从前老太爷为了来往方便,特地修了那条路,庄子里有一千亩良田,百亩果园,因着大小姐喜食桑葚,老太爷又特意叫人种了百来棵桑树;老太爷又爱些新奇玩意,早年经商时搜罗了不少外头的种子,就种在湖边上。”

      “都有些什么啊?”沈慎之好奇道,“这,我也不清楚,不如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少爷自己去瞧瞧吧。”

      沈慎之点头不语,心下却思衬着若有些像棉花那样的就好了,这个世界暂时还没有棉花,不得不说虽然科举制度已趋于完善,但技术可比宋朝差得多,这两天若不是鹤鸣勤快,炭火烧得足,他怕是要冻死,该说不说的,又想起现代的空调了···

      转念一想,回去怕是不能了,只得想想法子叫自己活得舒坦些罢了。

      沈慎之理了理思路,与众人商议后决定今年叫庄子上的佃户将四百亩良田用来种小麦,另外四百亩种水稻,剩下的两百亩则用来种植苎麻,再等到农忙过去之后挖一个池子出来专门用来沤麻。

      同时虽有外公和母亲留下的钱财,但是这种偏僻的地方还是习惯以物易物,一来为着入乡随俗,二来也要小心钱财外露引来灾祸,虽有众多护院,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请庄子里的姑娘媳妇来织布,再等到大集的时候去换东西,基本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不过要想走科举的路子,自己闭门造车是肯定行不通的,不过小地方的读书人不多,请夫子的事情还需从长计议。

      没过几日就要到春耕的日子了,沈慎之与张管家一道去视察佃户们的情况,并商量着要不要减少今年的租子来收拢人心。

      直到他亲自来到农田里才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的生产力有多么低下!

      田大壮正指挥着自家大儿子和小儿子翻土为春耕做准备,这时听见一个清润的少年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哎,那个大叔,请过来一下好吗?”田大壮见来人一老一少,且二人皆穿着干净整洁,忙上前回道:“哎,来了来了,请问二位是?”“哦,我是沈慎之,沈老太爷的孙子,来看看地里的情况。”

      “哎,哎,是,少爷好”,田大壮有些局促的搓着手,嗫嗫的开口道:“不知少爷有什么想问的,只要是俺知道的,俺一定说!”

      沈慎之温和的笑笑:“这位阿伯不必如此紧张,我并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只是想知道如今这庄子上种了什么庄稼?庄子上有多少农户?以前的租子是多少?这几年年景如何?”

      田大壮弯着身子仔细想了一下,才小心翼翼的答道:“庄子上除了老太爷特意建的百草园,揽月湖,桑树林和果园以外,庄子上的人大多种的稻子,也有种麦子的;庄子上一共有五十来户人家;从前老太爷还在的时候,是十税一,后来···这边一直没什么人管,只是府上要求庄子每年要缴纳五十石粮食;大前年的年景不好,其他庄子上有不少人饿死,不过托少爷的福,这二年的年景要好的多了”

      沈慎之略略思衬了一会,缓缓开口道:“这租子委实有些重了,大家伙的日子怕是也不好过罢?”

      田大壮苦笑一声:“少爷您是不知道啊,咱们庄子因着老太爷仁善,所以庄子上的农具我们可以免费借来用,坏了也有木匠来修,这已是天大的恩德了!其他庄子哪可能叫佃户免费用农具的?是以咱们庄子的日子也比其他庄子的日子要好过些,其他庄子的税与咱们庄子的也差不多。”

      沈慎之点点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多谢你田大叔,我已经了解基本情况了,只是还有一事不明,咱们庄子上一亩田大概能有多少收成?”

      田大壮迟疑了一会,说:“这个吗,好些的田一亩大概能产二到三石,但是最多也就三石,差一点的呢,大概在一石左右。”

      “好,我知道了,今天真是多谢你了,那么我还有事 ,这便先行一步了。”沈慎之说着,向田大壮拱了拱手,在田大壮还没反应过来时就上了马车,没一会就消失在田大壮的视线里。

      田大壮愣了一会,等回过神来看见自家两个傻小子还在哪里傻呆呆的杵着,顿时喝了一声:“好了,回回神,咱们今天的活还没干完呐,抓紧时间干吧。”“哎,好,爹,我们这就开始”

      在田家兄弟挥舞锄头时,沈慎之正坐在马车里,与张管家商议着以后的发展计划。

      渣爹把原主送到这里的用意很明显,一个是让他自生自灭,可假如他活下来了,这个庄子就是原主能拿到的唯一的遗产,而其他财产的大头,包括那些铺子什么的,他是想都别想。

      呵,既然自己占了人家的身体,无论如何也要替那孩子出了这一口恶气。

      只是,具体如何做,还是需要从长计议,现下最要紧的就是把这个庄子经营好,将他彻底变成自己的地盘,最好能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

      现在制约庄子发展的最大因素是这个时代的人们还不懂如何制作肥料,水稻和小麦的品种也并不如何优良,导致亩产量低的令人发指,一亩上等水田产水稻甚至连三百斤都不到,要知道现代水稻的亩产随随便便一千多斤不是问题。真是叫人感到窒息的产量···

      不过没关系,作为一个成长在信息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他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多试几次,总能做出肥料来,有了肥料这个大杀器,再把农具改造一下,但凡老天爷给点面子,庄子的丰收指日可待。

      沈慎之正美滋滋的盘算着,突然想起一件事:春耕的时候,土地是由人来犁地,还是用牛或者马,在得到人的答复以后,沈慎之坐不住了,他想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于是回到小院以后就马不停蹄地问张管家自己还有多少钱,以及如果自己想买二十到三十头牛,自己需要多少钱。

      在得到老太爷和沈小姐给原主留下了将近八千两银子的遗产,而一头牛最多不过一两银子的消息后,沈慎之差点没乐的蹦起来,可张管家的一席话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原来,沈老太爷和沈小姐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原主,所以想尽法子为他留下大笔遗产,但是又怕这么小的孩子没有自制力,太多的钱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再加上若是被旁人发现了,这些钱是肯定落不到原主的手里···

      多方考虑之下,最终将零零散散一共三百两的银票分成几份交给忠心的仆人保管,而真真正正的大头,包括银票,地契等,都存入沈老太爷好友办的钱庄里,要等原主或成亲或中进士或年满二十以后,由原主本人凭信物去钱庄领取。

      所以兜兜转转,沈慎之现在能动的资金只有三十两,剩下的钱还有别的用途轻易动不得,思量再三,沈慎之拍了板,牛是一定要买的,别的不说,春耕是重体力活,庄子上的人虽说过得不算太差,但也不可能在重税的重压下将日子过的舒坦,指不定那几家的米都是按粒数着下锅的。

      庄子上的人没吃什么好的,肚子里没油水,又要干重体力活,春耕要抢时间,忙起来一气儿不带停的,人怎么受得了?即使因着春耕的到来牛的价格水涨船高,现在买并不划算,可沈慎之宁愿现在多出点钱,也不愿看到自家庄上有人活活累死。

      在派出跟着沈老太爷走南闯北的张管家去买牛以后,张管家果然不负众望,成功的以每头牛一两银子的价格,一共买了二十五头活泼健壮的牛,七公十八母,是相当理想的比例,自此,沈慎之对张管家的能力又有了新的认知。

      沈慎之咪起眼睛,不得不说此时的他像极了一肚子坏水的小狐狸,此时可怜的张管家还不知道自己会被怎样“物尽其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