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父与子 ...
-
天元历877年
齐国都汴京
“启禀陛下,近日探马司密报,陈梁秘密向东境增兵十五万,具体原因不明,微臣以为,此举不可不防。”
门下省左阁主陈怀忧躬身说道。
高坐龙台上的齐镶王闻言,眉头微皱,出声说道:
“哦?众爱卿,都说说有何看法”
“启奏陛下,臣以为,陈梁此举,意在染指我齐国边境,陛下应立即调遣兵马支援东境”
兵部尚书王涛说道。
“臣反对”王涛话音刚落,御史台大夫张汤出声回道。
“据臣了解,陈梁国内现在正面临三十年一遇的洪涝,大面积房屋被洪水冲毁,粮食颗粒无收,并且,前秦还对陈梁虎视眈眈,在这个时候,陈梁绝不敢对我大齐动武,陈梁此举臣以为,恐怕是怕我大齐会背后出兵,有些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臣以为,为展现我大齐的大国风范,应派遣使臣前往陈梁,表达两国相交之好。”
“哼,张大人这说的是什么狗屁话”
右武威将军连壁大手一挥,对着齐镶王单膝跪下,朗声说道:
“陛下,在末将看来,陈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现在应该立即派兵支援东境,否则迟则生变,陛下,末将请战,只需五万虎贲,定能杀得陈梁屁滚尿流。”
随着连壁话音一落,众武将纷纷跪地:“末将请战!”
张汤见状,冷哼一声:“哼,一群匹夫之勇。”
众武将闻言,纷纷怒不可及,正要说话,却听龙台上齐镶王呵斥道:
“好了,一个个像什么样子,成何体统”
呵斥完众人,齐镶王闭眼思虑一阵后,说道:
“召:右武威将军连壁为主将,骠骑将军张奎、陈艺为副将,领五万虎贲军三日后出发东境,户部、兵部做好粮草等一应后续,另赐右武威将军连壁便宜之权,遇紧急战事可行相机处理!退朝”
说罢起身离去,众人皆躬身:“恭送陛下”
起身的张汤看着连壁等一干武将意气风发的样子,眼里闪过一丝阴霾,一甩袖,转身离去。
三日后,看着茶楼下仿佛长龙的队伍,张汤挥手叫过身边的人,“去,打听下此次粮草的负责人是谁”
一盏茶的功夫,来人回到:“禀大人,是户部侍郎司徒清”
张汤闻言,两眼闪过一丝精光,示意身边的人附耳过来,待安排好后,张汤起身,看着远处的漫天尘土,不知道想起什么嘴角掠过一丝笑意,只是这笑意,让人看着毛骨悚然。
天元历877年8月
陈梁趁夜突袭北齐东境虎牢关,被守将连壁打退,次日,陈梁十五大军全力攻城,守将连壁接连打退陈梁七次进攻。
夜,巡视完城防,连壁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城主府,还没进门,却听门口士兵禀告:
“报大将军,户部侍郎司徒清已在府内等候多时”
连壁闻言眉头一皱,“他来干什么,难道被吓破胆想要回京?”
也不等军士说话,大步走进大厅,大刀阔斧的一坐,出声问道:
“大晚上不睡觉,司徒大人这是想家了?”
司徒清听出了连壁的言外之意,也不去计较,
“连将军,本官即负责此次东境战事的粮草后应之事,有些问题想要向连将军问个清楚。”
连壁一听
“哦?你且说来”
“是这样,按照兵部和户部之前的统计和安排,运抵虎牢关的粮草和军备是可以支撑三月有余,然,算上今日,大军总共在虎牢关也未超过半月,今日本官按例去粮仓点数,却发现,粮草少了整整三分之二,军备也有半数不知所踪,询问守卫校官后得知,近半月连将军频繁命手下校尉领取军备,今日本官想问连将军,领取的军备用在哪里,老旧更换下的军备在哪里。”司徒清盯着连壁的双眼发问道。
听到司徒清的话,连壁怒不可及
“胡说八道,本将军自到虎牢关之日起,就一直忙着加固城防训练士兵,怎么可能会派人频繁领取军备,何况,虎牢关作为我大齐东境第一关,平日就有囤粮之事,近半月军中粮草全是虎牢关之前的囤粮,本将军也从未派人去后需索要粮草兵甲。”
司徒清听闻连壁的话,不怒反笑,
“连将军,整个虎牢关都知道,要想领取这些东西,没有主将手谕是谁也领不了的,你这样说,就不怕本官参你一个资敌叛国之罪吗?”
连壁一把抽出手中配剑,剑锋直指司徒清,
“司徒小二,本将和本将的儿郎们为了大齐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老子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也容不得你这样污蔑,老子没做过就是没做过,你就是告到陛下那里,老子也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不想死的话就自己滚出去,不然,老子定叫你尝尝手中剑是什么滋味!”
司徒清无视眼前的剑锋,冷声回到:
“哼,不要以为这样你就能蒙混过关,这件事,老夫一定会一查到底,不论涉及到谁,只要敢贪赃枉法、资敌叛国,老夫一定会亲手斩杀!”
说完一挥衣袖,转身离去。
看着司徒清的身影,连壁冷哼一声,
但随即静下心一想,此事实属蹊跷,自己和司徒清平时也是毫无交集,司徒清按理也不会拿这样的军机大事糊弄,当即唤来手下军士,
“陈武,你去查一下,这些日子都有谁去领过军备,领了多少,另外再查下司徒清这几天在干什么,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都给我查清楚。”
“是,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