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1 ...

  •   刚入腊月,上京就早早下了第一场雪,城外的山林被皑皑白雪覆盖,残雪化成水又凝成冰,就连官道也变得越发湿滑难行。

      雪飘如絮,山间只有一个小型车队还在冒雪前行。

      车队头尾是两辆镖车,车体由厚重的铁板打造而成,左右还有几个骑着高马的精壮男子,他们头戴斗笠,腰间佩刀,目光警惕,严防死守地拱卫着车队最中间的马车。

      中间那辆车的规格最小,但用料格外名贵,车架和外板全都由楠木制成,车体上雕刻着繁复的花纹,马车的小窗上覆盖着厚重紧密的织锦毡毯,一眼看去。就知道车内所坐之人,必是非富即贵。

      “姑娘,天上的云越来越多,这雪一时半会儿怕是停不下来了。”护卫头领骑着马来到车窗边,小声请示,“最近天黑得早,还请您早些决断,咱们是继续前行,还是先找个落脚的地方歇一歇?”

      车内的人沉默了几息,似乎是在思索。

      随后,一道年轻女子的声音从车内传来:“烦请聂护卫告知,还有多久可以进京呢?”

      她说的是上京官话,却带着一种吴侬软语中独有的清甜,软糯可人,却又丝毫不显得做作。

      尽管这一路上已经多次听过她的声音,但护卫头领仍然感到心神微颤,连忙应声道:“不远了,再绕过半座山就到了,咱们加快脚程,倒也能在落钥之前进城。”

      “既如此,那便麻烦诸位赶一赶了,我好些日子没回上京了,实在想念得紧。”车内的女子温声笑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收下。”

      话音刚落,就见车帘微微掀开,一个穿着水绿色夹袄,梳着双环髻的丫鬟从马车里钻出来,将一小袋银子塞在护卫头领手中。

      “姑娘说你们辛苦了,你也别跟我推辞来推辞去的,雪下得这么大,你们不怕冷,我可怕冷呢!”

      说完,她又搓着手,飞快地钻回了车里。

      小丫鬟一进一出,带出来一股氤氲的淡淡药香。

      而就在她合上车帘的瞬间,护卫统领隐约看见一个妙龄少女正端坐在车厢内,雪白的斗篷,绿色的间步百花裙,削葱似的手指握着一本书卷,清冷中透着贵气,贵气中又隐约带出几分书香。

      护卫统领心下一凛,连忙低头移开目光。

      这样的品貌,又是大理寺丞的独女、吏部侍郎的亲妹子,实在是让人连觊觎的心都不敢生出来。

      车队继续前行。

      先前出去的小丫鬟一坐稳身子,便气呼呼道:“这些护卫,有一个算一个,听姑娘说话便要呆一呆,见了姑娘更是一个个都移不看眼!真是一群臭男人,等到了上京,我非要告诉公子,叫他们好看!”

      沈千锦被她逗得扑哧一笑,卷起手中的书卷在她头顶上轻轻一敲,打趣道:“瞧瞧我们家月牙儿,一天到晚喊打喊杀的,改日真该求爹爹带你去大理寺,做个威风凛凛的女捕快才好呢。”

      月牙儿捂着脑袋,抗议道:“姑娘!周大夫说过不能打头,打头可是会变笨的!”

      沈千锦掩唇而笑:“月牙儿这么聪明,可打不笨。”

      她和月牙儿年龄相仿,一同长大,名为主仆,情同姐妹,往日里也时常这样调笑,只是这次还没说上几句,就感到车厢忽然一阵颠簸。

      沈千锦身形清瘦,一时不察,竟被带着往前一晃,接着又因为惯性往后倒去,后背磕在车板上,瞬时脸色煞白。

      月牙儿也变了脸色,连忙扶住沈千锦,帮她顺气。

      “这些人都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姑娘禁不起颠簸吗!”见沈千锦的脸上好不容易才恢复了血色,月牙儿气愤难耐,恨不得立刻就要找人算账。

      正好车夫小心翼翼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官道被大雪封了,聂护卫便让转了山间小道来走,路途有些崎岖,姑娘没事吧?”

      沈千锦按住月牙儿的手。

      她掀开小窗上的帘子,见到方向无误,这才放下心来,只温声道:“无妨,接着走便是。”

      说话间,有寒风掠进车厢,沈千锦忍不住又咳了几声。

      月牙儿连忙把帘子盖紧实,又从箱笼里找出大氅给沈千锦穿上,不忍道:“姑娘,咱们本来就不该这个时节入京,就算走得慢些,老爷和公子也一定不会怪罪的。”

      身为大理寺丞的独女,沈千锦原本应该娇养在上京,但她生来体弱,患有严重的咳疾,久居上京会加重病情,而江南气候宜人,可以舒缓咳疾,因此沈千锦几乎。

      当然,每年她也会回上京住一段时日,只是从不在干燥寒冷的寒冬腊月赶路。

      这次着急回来,也实在是情非得已。

      她的生辰在正月十二,再过一个月,她就年满十五,可论婚嫁了——准确地说,是可以出嫁了。

      京中名门望族素来喜欢早早将婚事定下,五年前,家里便给沈千锦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平南侯府的嫡孙,名唤裴琅。

      沈家是书香门第,从沈千锦的曾祖父开始,代代都是榜上有名,进士出身,入朝为官。沈千锦的父亲沈严和兄长沈千舟更是摘了探花,当真是公认的真才实学。

      沈千锦的祖父在世的时候,沈家还有一门三进士的美誉,即使在上京也是不可多得的清贵人家。

      但若论门第,还是裴家更胜一筹。

      早在百年前,裴家先祖便跟着太祖南征北战,一刀一枪拼杀,才搏出了平南侯的世袭爵位,而且历代平南侯都个顶个的争气。对裴家人而言,立军功似乎就像喝水一样稀松平常,实在让其他老牌勋贵颇为汗颜。

      沈千锦和裴琅的亲事之所以能结成,一来是裴琅的爷爷,也就是老平南侯曾经遭奸人构陷,蒙冤入狱,沈千锦的父亲沈严时任大理寺少卿,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极力坚持,最终帮老侯爷洗清了冤屈,老平南侯当时就说欠了沈家一条命,必当竭力回报;

      二来则是因为沈千锦的娘亲和裴琅的娘亲都是姑苏人士,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又一起嫁到了上京,两家之间一直多有走动,沈千锦和裴琅也算是自幼相识,两小无猜。老平南侯知道这事之后,便提出了结亲的想法。

      沈千锦还记得那是她十岁那年的夏天,娘亲忽然屏退下人,温声问沈千锦觉得裴琅如何。

      或许对于别人而言,这只是一个没头没脑的问题,但十岁的沈千锦已然能听懂娘亲的话外之音。

      裴琅比她大六岁,上一次他们见面的时候,沈千锦七岁,裴琅十三。当时沈千锦完全没开窍,还傻兮兮地跟在裴琅身后哥哥哥哥地叫,沈母看在眼里,之后就再没带沈千锦去过裴府。

      若是沈母不提,沈千锦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沈母忽然提起,沈千锦才猛然想起上次见面时,裴琅已然长成了少年人的样子,身姿颀长,人如玉立,眼睛里含着淡淡的笑意,气质温和而沉敛,堪称风华卓绝。?

      原本熟悉的人似乎突然有了新的一面,十岁的沈千锦一时手足无措,脸颊微微泛红,额上也浸出一层细密的汗。

      沈母心下了然,拉着沈千锦的手让她坐下,将其中的是非原由掰碎了跟她细细说道。

      一来,沈家于裴家有恩,裴琅的娘亲裴谢氏又是她的手帕交,也是沈千锦的干娘,若是日后沈千锦真的嫁过去,裴家定不会苛待于她;

      二来,当时裴琅也已经十五六岁了,换做别的勋贵子弟,这个年纪身边早就有了通房丫头,再过分点的,孩子可能都能满地跑了。

      而裴琅别说通房丫头,就连平常伺候的丫鬟都没有,院子里服侍的全都是小厮和杂役,后院清净。以后自然也不会有那些乌七八糟的后宅之事。

      沈母看中裴琅,并不是图他出身高贵,而是他确实是位良人,做他的妻子,会很舒心。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沈母还是尊重沈千锦自己的意愿,若是她不愿意也就罢了。

      彼时的沈千锦仔细琢磨了一下娘亲说的话,点头答应了。

      亲事定下之后,京中的名门高族颇为震惊,都觉得沈家这是走了运,攀上了高枝。

      裴家哪怕是在高门勋贵中,都是实力斐然的存在,裴老爷子近些年又立下了不少战功,平南侯府越发炙手可热。裴老爷子就算是要报恩,随便找个庶出子弟娶了沈千锦也便是了,谁也没想到竟然会是裴琅。

      作为老爷子最疼爱的孙子,裴琅即便是要做驸马,也是能轻轻松松做得的。

      沈千锦自幼便常在江南养病,一年只在京中住几个月,鲜少参加名门贵女的聚会。

      然而刚与裴琅定亲的那段日子,只要她出门参加内宅小宴,就能遇到有人当着她的面说嘴,要么是说平南侯世子相貌如何丰神俊朗,又有某次是说裴琅在秋猎中狩到好几只黑熊,在圣上面前出了大风头,日后必定前途似锦,可惜就是亲事不好。

      至于她沈千锦,必定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气,一个三品官的女儿,未来竟然也能当上侯爵夫人了。

      沈千锦向来不是吃亏的主,若对方只是阴阳怪气地夸裴琅,她便当做没听出来,与有荣焉地说句多谢夸奖,

      若是对方明晃晃地攻击她的身世,沈千锦也只是微笑着附和两句:是啊是啊,你家世好,裴家怎么就没看上你呢,真是奇哉怪也。

      那些高门贵女接不上话,要么气得跳脚,要么匆匆离开,不过如此。

      见的多了,沈千锦也觉得颇为无趣,索性便不再去那些场合,在上京的时候,便在家看书习字,陪伴父母兄长。

      只是好景不长,她的亲事定下不到一年,沈母便因病过世。

      沈千锦因此大病了一场,足足大半年时间都缠绵于病榻,期间裴母多次上门探望,又带来许多补品,说是裴琅托人四处搜寻的。

      之后逢年过节,裴琅也会备上节礼,亲自上门拜访沈严和沈千舟,礼节周到却又克制守礼,从不去内宅见沈千锦。

      如此又过了一两年,裴琅身边还是干干净净,一个伺候的女子也没有,京中高门子弟几乎都要引以为奇谈。

      沈千舟是沈千锦的兄长,比她年长十岁,但到底是比不上沈父沉得住气。一次宴饮,沈千舟多饮了几杯,忍不住问裴琅,外面的传闻几分真几分假。

      裴琅只是笑笑,说自己这两年专心考学,顾不上别的,

      沈千舟听他这么说,当下酒都醒了,当着裴琅的面不好说什么,回家之后却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大意就是裴琅也太虚荣了些。勋贵子弟生来便有蒙荫,虽然也会入太学读几年书,但若说要去考学……是不是太没有自知之明了?

      偏偏那年殿试,裴琅蟾宫折桂,也摘了探花。

      沈千舟无言以对。

      同世上所有的父兄一样,沈家父子对裴琅颇为挑剔,但实在是挑不出半点毛病,最后也只能捏着鼻子默认了他沈家未来女婿的身份。

      沈千锦只要在京中,偶尔也会在宴会上见裴琅一面。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三年前……

      沈千锦揉了揉眉心,将思绪拉回到眼前,淡声道:“今时不同往日,还是早些入京,我才能放得下心。”

      “姑娘可还是在担心和裴家的婚事?”月牙儿猜到了沈千锦的心事,立刻安慰道,“要我说,老爷就您一个女儿,断不会舍得将您嫁给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裴阎王,您就放一百个心吧!”

      沈千锦美目睁圆,惊诧道:“裴阎王?”

      月牙儿撇撇嘴:“大家都说锦衣卫是吃人的活罗刹,那锦衣卫头头可不就是活阎王!”

      “你这张嘴啊,可真是不饶人。”沈千锦哭笑不得,无奈地戳了戳月牙儿的脸颊,“今晚就回京了,到时候可不能再说这样不着边际的话了,知道了吗?”

      “知道知道,我才不在外人面前乱说呢。”月牙儿小声嘟囔,“我就是不明白,裴公子那样清清白白一个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入锦衣卫。”

      沈千锦摸着腰间的玉牌,长睫微垂,轻声道:“是啊,怎么会呢。”

      与大理寺和吏部这种设在明面上的机构不同,锦衣卫更在行刺探、暗杀、审讯,他们是天子锋利的爪牙,也是文武百官最忌惮的疯狗。

      三年前,老平南侯突然暴病离世,老爷子一共有两个嫡子,一个是裴琅的父亲,早年间战死沙场;另一个嫡子才干平平,不成气候,明眼人都知道他定是守不住家业的。

      因而老爷子在世的时候,早早就把裴朗立为世子,按理说老爷子出七之后,册封的圣旨一下,裴琅就是名正言顺的新平南侯。

      谁也没想到,老爷子还没出七,裴琅就进了锦衣卫,谁也没告诉。

      沈家父子还是在上朝的时候,才看到裴琅换了飞鱼服,沈父没差点没气吐血,恨不得当场退婚。

      后来还是裴母再三登门说情,加上当时沈千锦年纪也还小,沈父想着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也就暂时按下不提。

      可事到如今,却是不能再拖了。

      月牙儿留意到沈千锦脸色不好,也跟着小声叹气:“姑娘可是舍不得?”

      沈千锦淡淡笑了下:“舍得也罢,不舍得也罢,事情也总是要做的。”

      她和裴琅总角相识,两小无猜,总归是有些情分的。

      人人都说裴琅疯了,放着好好的侯爷不做,竟然入了锦衣卫。但沈千锦相信其中肯定是有无法言说的苦衷。

      只是她作为沈家的女儿,是绝不能再嫁裴琅了。

      原本她心里还有些侥幸,但三年来,裴琅从百户到千户,又从千户做到了副指挥使,成为了皇帝心腹中的心腹,却也在不可能抽身。而沈父又是大理寺丞,在明面上掌管刑狱。

      说明白些,沈家裴家,是皇帝一明一暗的两把刀,可以相互挟制、相互制衡,但若是因为她的婚事而纠缠在一起,当断不断,只会害了所有人。

      这几个月沈千锦一直在江南休养。仲夏的时候便收到了父亲的来信,说是在协商退婚的事了。可最近沈千锦写信再追问,沈父反倒不愿再提此事,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沈千锦思来想去,终究还是等不住了,遣人先行告知父兄,随即自己也收拾行装,匆匆赶了回来。

      眼下就快进京了,沈千锦心中反而越发不安,总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出了什么岔子。

      “姑娘,还有几个时辰呢,歇一会儿吧。”月牙儿给沈千锦的手炉里添了一两安神香,又取出毯子给她盖上,“外面有我盯着,你放心。”

      沈千锦点了点头,也许是因为连日赶路疲惫不堪,她原本只是想闭眼小憩一会儿,不想竟真的睡了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半睡半醒间,似乎有人正在她身上摸索。

      沈千锦蓦然惊醒,刚睁开眼,就被月牙儿捂住嘴。

      月牙儿满脸是汗,咬着唇小声道:“姑娘,出事了,你先别出声。”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