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第57章 ...

  •   收音机里正在播送天皇宣读投降诏书的录音。杨廷鹤听着听着,不由老泪纵横。

      梅姨吃惊地看着杨廷鹤:“怎么了,廷鹤?”杨廷鹤只顾着闭目抹泪,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老伴,这是日本天皇的声音!”杨廷鹤早年在日本留过学,能听出收音机里说的什么。而梅姨却听不明白。

      梅姨用眼睛盯向收音机:“日本天皇?”

      孝明点了点头,大学放了暑假,他就来陪爷爷奶奶:“奶奶,那是日本天皇在读投降诏书,小日本投降了!抗战到头了!我们胜利了!”

      梅姨怔住了:“我的天哪!”

      外面接二连三地响起鞭炮声,不可遏制地响成一片。

      ······

      “你说,他来不来重庆啊。”我和立华摘着菜,准备晚上庆贺的聚餐。

      “谁知道呢,这事情,不应该问你家的立仁吗?”我们嘴角的笑意止都止不住。

      “什么你们我们的。”我怪嗔道。

      “希望接下来,都能好好谈,本就是一家人,携手并进多好啊。”立华感慨道。

      但是我们都知道,有些人,有些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

      “立仁回来啦,立青呢?”梅姨看到了风尘仆仆的立仁,往后看了看。

      “他和他两个黄埔的同学一起吃饭去了。”立仁回道。

      “是吴融和汤沐禹吗?”之前在印度、缅甸也接触过。

      “是啊,一个分到了第六军,一个分到了第一军,都是师长。”立仁接过了孝明递给他擦手的毛巾。

      “他俩好不容易回来,那是得见见,这么多年了,当初三期六班还在的人也不多了。”我将做好的菜摆在桌面上,“他俩也不容易,在雨林里穿来穿去,那边随便一只蚊子,都能要了你的命。”

      我边说,边吓唬小继开。

      桌上,立华问道:“那边怎么说啊,来不来重庆啊。”

      “他敢来吗?”立仁一脸轻蔑。

      “不会吧。”之前在黄埔我也见过他几次,听过他几次讲座,“按照那位先生的格局和做事风格,不应该啊。”我摇了摇头。

      “什么应该不应该,这种事情能靠谈,谈出个结果来吗?”立仁嘀咕了一句。

      “你们跟苏方不老早就瓜分好了东北的利益了么,怎么,还怕别人来啊?”立华跟着刺了一句。

      晚上回到家,我和立仁谈着以后的计划,我告诉他,我打算最多再干两年,再带一波飞行员出来,就正式退役了。

      一来是年纪也大了,二来堂兄建的航空公司,得让我去把把舵。

      “你说当初十六期,1700多个孩子,半年内,都没了。”我边哭边笑,“如果他们都能看到如今的场景,那该多好啊。”

      “我在空军想再干一段时间,再带一些飞行员出来,他们的故事,得有人知道,有一些精神,得有人传承。”

      “都是大小伙子们,都想着多学一些,好为国家战后多做贡献呢。”

      我们还讨论着,孝明下半年跟着西南联大搬回上海后,就要大学毕业了,我想带两个孩子去美国一趟。

      “陈教授想推荐孝明去美国的大学继续深造?”说起这个儿子,立仁一脸骄傲。

      “是啊,数学是理工之母,但是要更专精一些,还得要继续读下去。”我点了点头,“而且孝明读得也非常开心,他觉得数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

      “也不是不行,洁明呢?”立仁想起他这个女儿,就有些头疼。

      “洁明也就十五岁,性子还没定呢。”我笑了笑,“孩子自己有分寸,你就别担心了,对了,最近她和我阿叔家的几个孙子,孝文、孝武玩得不错。”

      “三代人的友谊,是得要好好维持呢。”立仁意有所指。

      ······

      立仁沮丧地瘫在立华家的沙发上:“谁能想到那个人还真来!现在侍从室上下乱成一团,谈判议程还不知道在哪儿呢。现在好了,人家来了,把责任都推到我们头上,责怪我们误导!”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

      “我看啊,你们压根儿就不想谈判。”立华看出了重庆谈判的不诚意。

      “准确地说,应该是归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重庆谈判不能形成对等。”立仁认为。

      我端了盘水果,看到洁明和孝明在边上偷听,“去去去,都去写作业去。”

      “好了,都别吵了,吃点水果。”我将水果摆在了茶几上,“面子丢了,里子再找回来不就行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走走,你去加你的班,别来烦我和立华。”

      有些事情,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立青要离开重庆了,离开前,特意赶到立华家,向父亲告别。一进门,立青吃了一惊。只见全家长幼有序地坐在那儿,老老小小的,阵势吓人。正中央太师椅上坐着的杨廷鹤用手一指:“青儿,那儿坐吧。”

      立青坐到空出的位置上。

      杨廷鹤又转脸对梅姨:“我让你印的《家谱》,都备了吗?”

      梅姨回答:“备了,找了西泠印社印的,版本太老,没法找到古装宣纸,西泠印社东西印得好,价钱也好,费了十块现大洋。”

      杨廷鹤取一本在手上翻着:“我看值,谋大事岂能算小费,一会儿给他们每人一册,祖宗都在这上头呢,一共多少代了?”

      “原先入册二十四代,又新添了立字辈,捎带孝明、费明、洁明、继开,共二十六代。”

      “修订《家谱》是我的主意,官有正史,民有《家谱》。家的上头是家族,家族的上头是民族,民族之上就是苍天了。得知道自个儿从哪来,到哪去,跑哪儿都跑不出这本册子呢!”

      杨廷鹤神情严肃庄重。说罢,用眼光特意扫向立青和立仁。“我杨廷鹤傲气了一辈子,治家勉强及格,治国一无所知,也只能是重整山河待后生,靠你们,靠杨家后来子孙,听懂了吗,立仁?”

      “懂了,爹。”立仁回答。

      “懂了就好,你呢,立青?”

      立青看向立华:“是不是得先问姐姐呀?”

      “嗨,还不明白呀,家谱排序,次子在长女前头呢!”立华说。

      “真的,让我瞧瞧。”立青调皮地要看《家谱》。

      杨廷鹤厉声地:“立青!你老子在等你!”

      立青吓了一跳,转而说:“爹,你说的我都明白。在这里,我得谢谢立仁,谢谢姐姐,我的那一份孝道,都是他俩帮着做了……”

      杨廷鹤把目光转了过去,眼神温和:“好了,别再说了。”对梅姨吩咐:“把《家谱》分给他们每个人,要说的话都在那上头,扶我回里屋……”他艰难地拄杖站起,在梅姨搀扶下,一步一步挪往里屋。

      立青在背后看了心酸,本来是要来向父亲告别的,看到父亲这副样子,又把告别的话咽了回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