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周游记 ...

  •   旅游回来一周多,心血来潮,写个不太正经的游记。
      旅游旅游,只从含义本身出发,得有“旅行、游玩”之意。如果要严格按照定义的话,细细想来,这么些年来,我还真很少有那种纯粹的、以游玩为目的去往一个陌生地界的经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别有目的——要么去上学,要么去比赛,要么去考试,要么去访问,要么去办事……然后围绕着这些目的,才会有附加的一些东西,比如顺便到目的地附近逛一逛之类的。

      这会儿隐约一回想,我能想起来的纯粹的旅游,也就是出国之前去了一趟武汉,真旅游。当然了,是在疫情之前。
      也是在出国之前。

      出国后情况稍微变了一些,真正意义上旅游多了。似乎各方面的原因都有,但最主要的,好像是抱着一种早晚会离开这里的想法,于是竟然真的就稍微频繁一些地往外走了——机会难得嘛,来都来了。
      现在想来,这种想法真的挺神奇的。有种漂泊的客居感,于是这边的风景反倒因此有了一种奇怪的过时不候的魅力,也因此能催人往外走。

      但所谓的“往外走”,放在以前,大约也就是在车程大半天能到的地方,来回有个两三天的样子就顶天了。这一次不一样,直接从东部到西部,是很纯粹的旅游,说起来也是头一次。
      啊扯远了,说回旅游本身。

      熟悉的地方是看不成风景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东部待久了,就觉得所见皆平庸,就很向往那种奇诡的、险峻的风光。
      于是我们去了犹他州。更准确一点,是犹他州以及亚利桑那州。

      美国西海岸大环线一贯是个旅游的大热点,我们时间没那么充足,于是就选了这大环线的一段,以盐湖城为起点,途径拱门国家公园,峡谷地,纪念碑谷,羚羊谷,马蹄湾,圆顶礁国家公园,然后又回到盐湖城,历时一周,中途还熬了两个晚上观星拍银河=.=

      回来以后,光相机的照片就有300G。拍照的时候兴致勃勃,到了一个景点就恨不能找到最好的角度,拍到最好的照片,仿佛因此才不虚此行。
      但拍照的时候,心里最大的感受其实是,镜头框不下这么磅礴的景。

      单纯看照片其实是没觉得有什么的。倒不是说觉得不好看,而是那种好看是很浅薄的。就仿佛你在哪里看了一个笑话,当时笑了,笑过之后就忘了,风过无痕。
      但亲身的经历是不同的。亲眼所见,你能很清晰地感觉到比例尺的存在,能知自然之大,自身之渺小。是一种,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的震撼感。
      不过身为观景人,悬殊的大小尺度之下,其实又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站在拱门下,峡谷上,马蹄湾上,羚羊谷下……那么多的地点,真有种“一叶障目”之感,恨不能一眼看见所有。

      花公子(咳,现在想想这个称呼似乎有些油腻了,但……随便吧hahaha,我都是花汇秧了他当然得跟着我一起花花了)就说,那里其实很适合无人机航拍。当然了他十分厌恶无人机视角,总觉得都是视角骗局。
      我能理解他的意思,不过是对俯瞰的向往以及亲身经历的渴望罢了。所以观光时,我最不切实际的联想就是——如果我能飞就好了。

      没开玩笑,我是真的很认真地想过,假如这个世界还有修仙者,假如我真的能飞,那我就在半高空慢慢地逛。不用人看见,就只是以俯瞰的角度,看看这里的地势。
      然后我就由此联想到了修士为什么要修真,就是为了看更多的风景之类的类似叩问道心的环节_(:з)∠)_
      我以后肯定还开一篇修真文!现在就贷款吹牛!没实现的话……咳那到时候再说。

      又扯远了,拐回来拐回来。

      犹他州的地势,或者也不止犹他州吧,而是美国中西部的地势,确实能给人以奇妙的联想。

      最开始是有点惊讶的。印象中这里应该是戈壁荒漠了,但其实植被却比想象中多。但大多数也都很矮,小灌木也就是半个小腿那么高,一簇簇的,在或者起伏或者平坦的地势里,长成料峭的样子,十分有自卫性。
      从盐湖城往Moab开的那一路,路旁甚至会有橙色的、白色的小花,就开在高速公路的旁边。一眼看去,甚至有点惊奇感,仿佛亲眼见到了一个个生命的小奇迹似的。

      这是生命的奇迹,接下来,就是地貌的奇迹了。

      半戈壁的地方,有着橙色、红色的岩石和沙土,有些地方甚至是绿色的,大约是某种矿物的影响。它们堆叠成各种奇奇怪怪的形状,总让你忍不住疑心这里面是不是有人工的痕迹,否则何至于形成这么恰到好处的拱门、城堡、雕像、石柱……

      然后,频频想起高中地理。
      真没开玩笑,看犹他的风景,就像是在阅读一段大地的历史。沙化,岩石化,侵蚀,堆积……总忍不住想把从前学过的那点子三脚猫地理知识拿出来对照对照。

      这么庞大的、诡谲的地势,连绵起伏,随处可见,在你开车能绕行好几天的地界上蔓延……它们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过往,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然伟力,能把地貌塑造成这个样子。

      总忍不住幻想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曾经总得有河流吧?所以河道冲刷会留下特定的痕迹。曾经这里是不是一片海洋呢?一层层泥沙这么堆积下来,慢慢就成了这种结构。也许还会有火山爆发之类的吧?地震呢?否则何至于是这样一层层堆叠的结构。
      沧海桑田,仿佛一下子就有了具体的形象。

      然后从那种嶙峋的峭壁地区往河谷地区开,一路上植被越来越多,开始能看见河流,成片的草场,农场,水车喷洒灌溉的场景,牛羊的身影……
      气候一下子就温润起来,仿佛从塞北到了江南。与那种挣扎着生存的戈壁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这里就是绿洲,偶尔你甚至会忘了自己是在中西部,恍惚间甚至以为是在东部植被森森的地方。

      犹他的银河也比别处更加亮眼。远离了人类的城市,夜空中的光污染也少了,抬眼一看,银河横亘天际。神秘,甚至隐隐有些狰狞。
      盯着一个点看久了,大气扰动之外,总疑心远处的那颗星星是不是在动,是不是有着什么神秘的事情在发生。

      漫天宇宙星辰,只是这么一看,你就能十分笃定,宇宙大背景下,地球肯定不是最特殊的那个,拥有生命的也肯定不仅仅是地球——仅仅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地方就有这么多星球,即使概率再低,这么大的样本,出几个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完全不是异想天开的事。
      当然了,也许生命存在的形式跟地球上的完全不同。也许不再是碳基生物,也许所谓的智慧种族已经不是人类——应该说,很大可能不是人类。

      走了很多地方,再回来时,总有种恍如隔世之感。似乎与之前的生活脱节了很久,于是有些惶恐,是不是时间过去很久了,但细细一算,其实也就是一周。
      所以说那些所谓的鸡汤也不完全没有道理,至少就生活的广度而言,确实有一种更加充实、更加“缓慢”且深刻的生活,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意义,都在接触新的东西,远不是那种浑浑噩噩、一天忽然又过去了之感。

      然后又忍不住思考起所谓的“生活节奏”。现代的人似乎成熟得比较晚,同样的年龄,父母那一辈已经成家立业,承担起一个社会人的责任,而到了我们这一辈,仿佛还远远达不到能自立的程度。

      然后又忍不住联想起所谓的修真。
      假如真有修真,人的寿命真的能更长……或者也不需要修真,而是科技再次突破现有的界限,人类的寿命真的能延长到两百年,恐怕就体验上而来,也未必真的能因此体验到多么了不得的新风景。无非是拉宽了各自人生中每段经历的时间长度,就丰富程度而言,也许还是那么回事。
      当然了,我指的是人生感受,也不是具体的看见的风景本身。

      阅历和时间,从来都不是一回事。

      以及,国内其实也有同样的地貌。完全类似的地貌,彼此之间却相隔万里。应该说,不仅是地貌,有些文明和习俗本身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每当亲眼见证,就有一种很神奇的感动,仿佛不小心窥见了一些历史和命运的痕迹似的。

      很遗憾还没来得及开发国内的美景,虽然我觉得国内人太多了可能卷不动,但可以留着未来再约呀~

      天惹,我都写了些什么啊!
      想必上帝又在发笑了。

      有感以后我肯定会后悔把这玩意儿发出来。
      但毕竟有言在先了。
      以及,儿童节快乐,自称还有资格过儿童节的花公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一周游记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