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进村的第二十九天 ...

  •   朱奶奶家的晚饭很丰盛,白酒、红酒都给整上了。
      付荟没有喝酒,她怕自己耽误事,所以以白开水代酒,朱奶奶见状从冰箱里拿出来一瓶可乐,给了她。
      晚餐很丰盛,有杨奶奶带来的烤鸭,类似付荟以前在汌市的菜市场买的二十五一只得铁板烤鸭,不过菜市场铁板烤鸭的质量参差不齐,杨奶奶带来的这一份,因为被朱奶奶蒸过又加热了一次,所以吃起来软烂入味,特别的好吃。
      除了烤鸭,朱奶奶还做了一盘炸泥鳅、大白菜肉沫卷、香辣虾、白豆腐茶树菇炖鱼。
      泥鳅好吃,鲜脆鲜脆的,香辣虾更不用说了,去了虾头和虾线,还从背上开了一刀,嘴咬着轻轻一扯,皮肉就分离了,白菜肉卷更不用说,白菜被蒸得透明,肉馅的汤汁从缝隙渗透出来,一口下去有爆汁感,不仅如此外滑里香,味道绝了。
      白豆腐茶树菇鱼汤就更绝,汤汁因为鱼和茶树菇变成了奶白色,付荟最开始不知道这是鱼汤因为一点鱼肉也没有,到朱奶奶叮嘱她多喝鱼汤的时候,她问鱼汤在哪,才知道的。
      “这鱼汤真好喝,怎么没见到鱼肉?”
      “没有鱼肉,因为我是用鲫鱼炖的,鲫鱼刺多,不小心就卡喉咙。”
      “那没有鱼肉怎么做的鱼汤?”
      “把鱼煎一下加水把鱼熬烂之后,再用滤勺过滤出汤,丢掉渣,最后用这汤炖豆腐、茶树菇。”
      “还能这么做,学到了。”
      朱奶奶的手艺真的太好了。
      大家吃吃喝喝,聊了两个小时,到九点的时候她们还在继续,付荟想着明天要干活,自己没喝酒也吃饱,所以就撤了。
      十点之前就躺在床上睡了,第二天定了五点半的闹钟,闹钟吵了三轮才清醒过来,一看已经六点过几分了,立即爬起来,刷了牙换个衣服就骑着电驴往黄叔叔家赶,路过镇上的时候顺便买了两个大肉包子。
      摩托驶入迈子塘,付荟跟着记忆里的路线一路过去,然后转弯,从黄叔叔家的后面插入,开到了他们面朝田野的地坪上。
      看了看时间快七点,她抽掉摩托车钥匙扭头一看,叔叔家的大门还开着。
      难道他们为了等自己还没有出发?
      不至于不至于,自己的地他们都是六点钟就到场了,就算她特意交代了不用这么早。
      一边啃包子一边往黄叔叔家里面跑,先上台阶来到屋檐下,然后拉开了外面的小木栏门,客厅里没有一个人,但厨房里有动静。
      里面的人也听到了外面的声音,走了出来,付荟一看,是丹丹姐的奶奶。
      “来了。”
      奶奶笑了笑,手里端了一个土陶茶壶,两边还带个耳朵的那一种,下半部分呈花瓶的曲线形状,不过上半部分又收了起来,多了一个短短的小嘴。
      一根发黑的铁丝纠缠着连接陶壶的两个耳朵,就形成了一个别抓得已经光滑了的提手。
      因为茶壶很有特色,付荟多看了两眼,虽然它是土陶的,但是上了一层深色的釉,表面还有一些纹路,不过有些磨损,看着这茶壶应该不少年了。
      茶壶没有盖子,所以奶奶在壶口放了一个饭碗,刚好盖上去跟壶口贴合,留着一厘米左右高的碗沿。
      “我带你过去,刚好要给他们送茶。”
      奶奶说道,付荟这才知道他们都已经开始采茶了。
      把土陶茶壶放在客厅的餐桌上,奶奶又进了厨房,没一分钟拿了两个茶篓过来,交给付荟,付荟接过,奶奶笑了笑便提着茶壶,拿着用袋子穿起来的茶杯带着她走了出去。
      茶山并不远,但也不近。
      大门出来,绕到后面的马路上,继续往村里面走,再转弯进入一条土路,就能看到成片的茶山了。
      茶山都被树林给包围了,连绵地一片一片,高低起伏的样子是一番美景。
      茶山上能零零散散地看到不少人,而且上面的人都穿着防藏的长褂子,低头劳作,基本都背着一个茶篓,所以付荟也很难看出是黄叔叔一家。
      不过奶奶带路,上了一个坡之后,她就说到了,然后就往左手边的小路走,付荟顺着她走的方向,看到了黄叔叔一家人的身影。
      他们散开在茶山上,低头认真地采茶。
      “就是这里了。”
      奶奶说道,然后把茶放到了路边的一棵树下,那棵树下放着凳子还有水壶,以及几个很大的竹筐。
      奶奶和付荟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他们都在认真地采茶,付荟也从路上往茶山上走,奶奶跟了过来,问她会不会。
      “昨天学了,您看对不对。”
      付荟说着把朱奶奶昨天教她采茶的动作做了一遍,不过今天她两只手一起,虽然不够熟练,但也不至于特别生疏,加上昨天采茶手指上留下的印还在,丹丹姐的奶奶惊讶。
      “你昨天还特意学了?”
      “没,就去凑个热闹。”
      “行,很不错,那你自己采,采完了倒进竹筐里。”
      “嗯。”
      奶奶走了,付荟接近八点正式采茶。
      速度比昨天快了不少,可能是双手菜茶,她要眼手合一,所以心无旁骛,很快就进入了忘我的状态,所以李阿姨过来把装满的茶篓倒进竹筐,跟她打招呼的时候,她都没听见。
      “这茶采得不错啊。”
      直到对方走到她的身边,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她才吓了一跳地反应过来。
      “什么时候来的?”
      阿姨又问,付荟说快八点的时候,阿姨笑了笑,就拿着空茶篓去她的地盘了。
      昨天上午一茶篓的茶叶都没有完成,今天上午付荟的速度提升了不少。
      第二茶篓快要采完的时候,被丹丹姐打断,让她停下来回去吃饭,可是付荟低头看自己这茶篓就快满了,不愿意,非要采满再回去。
      丹丹姐说她这样的产量已经是新手中很不错的,但这也不能打消付荟要装满一篓的执念。
      最终付荟装满后一个人背着茶篓回去的,回去洗了个手,菜都上桌,饭也好了。
      午餐很丰盛,有鸭肉煲、剁椒鱼头炖粉条、皮带苋菜、莴笋炒肉、番茄牛肉和小葱拌豆腐。
      上次在技术员家没把小葱拌豆腐吃过瘾,这次付荟一开场就给来了两大勺子,味道很可以,就是技术员家的小葱拌豆腐有皮蛋,口感更丰富些,但这次的也不差,比较爽口。
      吃完饭休息的时候,丹丹姐带着付荟去她家的后院介绍了制作茶叶的过程。
      丹丹姐家的后院,放着很多大的篾盘,有的晒了新鲜的茶叶,有的晒了干了的茶叶。
      指着放着新鲜茶叶的篾盘,丹丹姐介绍说,这叫摊青。
      “就是让茶叶自然萎凋6到8个小时,使它的香气慢慢的散发出来。”
      “自然萎凋就能散发香气?”
      “是啊,这样它的叶孔就能完全打开,空气中的氧气就能进入叶孔,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叶片细胞中的氧和成分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就是发酵。”
      丹丹姐解释道,付荟似懂非懂地点头,只能感慨古人的智慧。
      古人估计也不知道凋萎有这么个作用,但是他们能够根据经验得出怎么制作茶叶更有口感,于是这些方法便保存了下来,到了现在的科学时代,后人们便能从里面找出原由来。
      “那你们做的是什么茶?”
      “主要是红茶和黄茶。”
      “绿茶呢?”
      “我们当地的绿茶在全国并不出名,也没有历史传承的区域公共品牌,所以没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没占据国内绿茶消费的中高端市场,很难突破。加之绿茶不发酵,容易被氧化,茶叶的保质期不好,也不像其他茶,越久越好,月陈越好。绿茶要新,要喝当年茶,没有收藏价值,所以对我们来说并不友好。还是做发酵茶,更有市场,也更能盈利。”
      丹丹姐的这番解释,付荟理解了。
      从院子里过来,丹丹姐又带付荟来到了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很大,有几台类似锅炉一样的设备,当然也有一个土灶。
      土灶里冒着烟气,跟昨天在吉奶奶家见到的一样,上面盖着一块湿布,其中还有一些被湿布包着的房子篾盘里的好像被揉捏了很久的茶叶。
      至于一旁没有启动的设备,丹丹姐说春茶一般都不用设备制作,等清明后,四月底开始机械采茶的时候,大批量的茶叶便由设备制作。
      付荟没有茶山,也刚接触茶叶,丹丹姐的介绍只是理解一个大概,不懂得地方也没有多问,因为她觉得实践出真知,很多不懂得,她呆的时间久了,自然也理解了。
      在后院逛了一圈,大概地了解了一下制茶的流程,付荟就跟丹丹姐去了她楼上的卧室。
      丹丹姐家楼上的面积并不大,因为楼房没有一楼后院的面积,客厅算作房间,上面一共就三个房间,其中一个还是丹丹姐的仓库。
      仓库里都是丹丹姐做外贸定制的样品,她说外贸店铺是她跟沿海的朋友一起开的,发货是朋友负责,她则负责文案制作、说明设计,所以一些定制的样品会邮寄过来,由她这边拍照上传。
      中午睡了一个午觉,从两点采茶到下午六点,再到叔叔家吃个晚饭,付荟就骑着小电磨回去。
      后面的日子就这么反复,持续了将近十五天,没有休息日,除非下雨。
      期间有两天一直在下雨,有三天不是上午下雨就是下午下雨。下雨天是不方便采茶的,有时候有露水开工也会延迟。
      这十多天的持续劳作里,付荟从最开始的四个小时两茶篓变成一个上午三茶篓、四茶篓,虽然跟叔叔一家的五茶篓有点差距,但是这个效率,还是得到了他们一致的称赞。
      最后采茶结束,还欠的十几个工时,叔叔家的茶叶订单比较多,因为清明前的茶叶很抢手,县城的茶馆、茶叶店有很多订单,付荟被安排帮忙给茶叶打包。
      最后那天,六点结束吃完饭应该回去,黄叔叔告诉她说不用去了,付荟以为工时抵完了,掏出手机算了一下,自己还差两个工时。
      本来效率就比不上他家,现在还缺斤少两的,她自己都不能容忍。
      所以强行留下来,帮忙打包,加了两个小时的班。
      丹丹姐说她执拗,付荟说只是她心里过去一点,本来自己就是农村新手,以后需要大家照顾的地方多的事,技术上拖后腿,但是道德上多少还是得有一个基本的原则。
      这段时间换工的日子早出晚归,早上喂点食物出去,晚上七点多回来的时候,它都窝在角落里睡着了。下雨的时候就摇着躺椅玩手机,偶尔跑去院子看它一眼,它站在屋檐下的角落里咯咯叽叽,仍旧留着那个豪华公寓不住。
      对于新放的纸箱子,黑麻鸡最开始也是冷落的,蛋下的七零八落的,不过有一天下雨,它实在没地方下蛋了,跑进了纸箱子里,然后就真香了,后面一直在纸箱休息。
      在那天下雨黑麻鸡住在纸箱子后,付荟就把地上的蛋、豪华公寓里的蛋都放到纸箱子里去了,数了数,不到十个,算了算时间,差不多一天一个蛋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进村的第二十九天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