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进村的第二十七天 ...

  •   吐槽完母鸡之后,付荟就去种土豆了。
      种之前连接厨房里的水管,把地都浇了一次水,才正式开始的。
      按照搜索到的资料,把发芽切好的土豆放到垄上,然后撒上一层薄薄的土,除此之外,书上还说要盖上稻草保持水分。
      付荟家里没有稻草,想到现在的气温在20度以下,所以应该要保湿还要稍微升高一点温度,所以付荟便给土豆地给覆上了透明的地膜。
      给土豆地帮忙就六点了。
      付荟脱掉身上的筒靴、长褂、手套,坐在躺椅上歇气,这个时候朱奶奶路过,朝房子里看了一眼,见她在里面便笑着喊着走了进来。
      “这几天都见不到你人,猕猴桃地都整完了?”
      “嗯。胡技术员给我请了帮工。”
      “噢,他们说的迈子塘过来的帮工就是帮你呀?”
      “嗯。”
      “他们一家人不错。那你呢?你到时候换工做什么?”
      “采茶。”
      “你会采茶吗?”
      “不会,不过我明天看看视频学习学习。”
      付荟回答道,其实这两天她有搜采茶的视频,可是茶叶分很多种啊,普洱长在树上、金俊眉也是长在树上,还有一种长得跟灌木一样的……她有点搞不清黄叔叔家种的是哪一种茶。
      “看视频能学什么,要不明天我带你去采茶?”
      “您有茶叶地?”
      “没有,不过我朋友有。前两天她还让我去她那采点茶叶,回来自己喝,可我不想去。但你不是不会吗?要不明天我带你去走走?”
      朱奶奶邀请道,付荟想着自己明天也没事,刚好看看熟悉熟悉也行。
      “可以啊。”
      “那我们明天早上七点走。能起来吗?”
      “能。”
      朱奶奶哼着小曲走了,付荟又躺着玩了一会儿手机,才爬起来准备晚饭。
      没工夫录制视频,便开了电磁炉,拿着酸菜鱼的料包,煮了一锅酸菜鱼汤,往里面加了一个鸡蛋,煮了一块方便面吃了。
      明天要早起采茶,所以吃完饭收拾完,就打算去洗漱睡觉。
      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看看院子里的黑麻鸡,看看它有没有住进自己买的精致小公寓里。
      打开了房子后院屋檐下的节能灯,付荟开门走了出去,被渔网围起来的里面,黑麻鸡缩在墙角处,把脑袋埋在了自己身侧的羽毛里。
      望着另一边的浅坑里的一个蛋,付荟叹了一口气,觉着自己不应该把箱子丢了的。
      “拿你没辙。”
      付荟有些无奈,扭头回去,从屋里找了一个箱子出来,往里面塞了一件衣服,然后掀开渔网底下的网布,把箱子塞了进去。
      “睡这里吧。”
      付荟指着箱子对着黑麻鸡喊,黑麻鸡把头扭过来呆呆地看了她一眼,无动于衷。
      “鸡同鸭讲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情景吧。”
      付荟苦笑,觉得自己是管不了这只鸡了,索性起身,回屋里做自己的事情去。
      要和朱奶奶采茶,这天付荟很自觉的睡得很早,第二天早上订了六点半的闹钟。
      一爬起来就拿了两个包子、两个烧卖放在烤箱里蒸着,然后就去刷牙、洗漱、换衣服、喂鸡,忙完这些,包子和烧卖也熟了,她便从烤箱里拿出来,吃起早餐。
      买的成品包子和烧卖味道不错,烧卖里面有香菇,软糯咸甜,咬一口还能拉丝,包子虽然馅少,但皮薄,里面的汤汁多,所以吃起来也很有味道。
      吃完喝了一点水,看了看时间,六点五十八,开门出去朱奶奶的小三轮刚好开过来。
      朱奶奶很贴心地在三轮里放了两把小凳子,所以付荟也没有往前面狭小的驾驶室里挤。
      爬上后车箱,坐上小凳子,车厢里看到朱奶奶放着的一个竹编的背篓。
      朱奶奶的小三轮一直开到了镇上,来到了小学再过去的一排楼房,然后再路边看到了一个拿着背篓的全副武装的女人。
      女人带着一顶只露出眼睛的帽子,类似渔夫帽,但是前后都有防晒布垂下的那种,所以看不太清模样。
      她身上穿着长款的防晒霜,袖子还是带挂手指的那种,胳膊上也挂着一个跟车上同款的背篓。
      朱奶奶的车一停下,对方就快步走了过来,带笑的弯弯眼很熟悉,眼角的皱纹也很慈祥。
      “出发了,出发了。”
      她上来后,冲着朱奶奶喊,朱奶奶拧动油门,小三轮继续走了起来,付荟也在这时听出声音是周奶奶,所以笑着点头打招呼。
      “你们都带了背篓。”
      付荟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她什么也没带。
      “装茶啊,不过你没带没事,一会去那里,帮你要一个,等摘完,装到塑料袋里带回来就行了。”
      小三轮又开了二十分钟吧,七点四十的样子开出镇上主道,进入了一条卵石路,路很颠簸,付荟能感觉自己脸侧的两块肉的高频颠动。
      卵石路这里就有些偏了,开始的路段没有房屋,一侧是长满了树和杂草,再过去就是一个坡,坡下是一个池塘,还有一侧用绿色的铁网围着,里面是铁路。
      路过池塘,路离开了铁路网,转进了池塘另一边的边界,没有了树木的遮拦,这才看到零零散散的几栋房子,和房子周围连绵的茶山。
      矮小的茶山,整整齐齐地一排一排,随着丘陵的地势上下起伏。
      绿油油整齐地一片,它们被树林包围,东边天空刚升起的太阳,带着鲜橙的一片早霞,这种静谧的美感,牵动了付荟的心,所以掏出手机,拍了几个照片,但是路太颠簸,没拍好,只能等到下车再说了。
      车在池塘过去的第二栋房子前停了下来。
      这里的几栋房子看着都是很老的红砖平房,听到动静,院子里面的狗便大喊了起来,毛色光滑的一只大黑狗,隔着院子的铁门,使劲地嚎着。
      朱奶奶跳下车,朝着院子的铁门走,付荟跟了下来,赶紧掏出手机对着朝阳处拍了几张照片。
      “叫什么叫,嚎什么嚎。”
      朱奶奶走向铁门,冲着狗喊,顺便抬手把狗伸出来的鼻子给拍了两下。
      刚刚还盛气凌人的狗一下子就蔫了,小声地嗷嗷嗷地叫了两声,扭头回了院子。
      房子再过去就是正门,红漆脱落的木门,虚掩着,周奶奶走在前面推开了门,门吱呀作响。
      周奶奶朝里面喊了一句,里面一个声音应了声,她便继续往后面走。
      这房子里面很乱,是水泥地,一进去后边靠左的角落就有一个水泥灶台,灶台应该是废弃了,上面堆着各种东西。
      除了灶台,这房间里还有一些椅子和凳子,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农具,整个房间的摆放,过于杂乱。
      第二个房间放了一张简易的小床、一张小桌子,应该是个卧室。
      卧室之后就是墙了,不过左边有个门,门外亮堂堂的一片,周奶奶往那边走,付荟跟着出去,那是一个院子,院子里看到刚刚那只嚣张的狗。
      不过它现在不嚣张了,摇着尾巴跑过来舔朱奶奶的手。
      卧室侧门出来,扑鼻而来茶叶的醇香,院子里面摆着很多铺着嫩茶的篾盘,隔着院子的房屋,上面的红砖烟囱冒着烟气,朱奶奶摸了两下狗子带头走了过去,只见里面一对老年夫妻正在忙碌。
      付荟跟着两位奶奶走了过去,只见这对夫妻爷爷在灶台后面烧火,灶台上用湿布盖着,奶奶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带着手套揉捏篾盘里热气腾腾的揉捏成了一团的茶叶。
      “哟,真香。”
      周奶奶闻着笑着,朱奶奶点头。
      “怎么不拿到你们茶厂里做呢,这多费劲。”
      “机器做的茶不好喝,我们这很多人都预订了,必须手工做。”
      烧火的奶奶回到,炒茶的叔叔看了一眼陌生的付荟,周奶奶注意到了立即介绍。
      “这是头坞村的孩子,过来学习采茶的。”
      “采呗,你们看哪里好去哪里采,我们忙,就不跟你们一块下地了。”
      在房子里就逗留了几分钟大家就出来了。
      出门之前,周奶奶在进门的杂物间里顺手给付荟拿了一个背篓。
      付荟学着两位奶奶把背篓背在前面,然后来到屋子后面的茶叶地里,背篓有些种,付荟觉得袋子轻便,随口问了一句奶奶们为什么不用袋子装。
      “袋子没竹篓通风透气,而且能减少细菌繁殖而产生异味,还能防止茶叶发热变红。”
      “我们这宣传的是竹编网眼篓筐采茶,有利于保证茶叶的质量。”
      奶奶们解释道,付荟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这个时候两个奶奶便靠了过来,教她采茶。
      “我们当地这个春茶,都是人工采摘,所以要求也比较严格。一般在清明之前,我们是采一芽一叶。”
      周奶奶介绍,并指着茶树上一根新抽的嫩绿新茶的顶端。
      “这就是一芽一叶。”
      朱奶奶说着拇指和食指夹住新梢的一叶处的采摘部位,手掌掌心向上,食指向上稍为着力,所采的芽叶便落在掌心上。她采摘第一次的时候速度看慢,到了第二次她的速度就加块了,接着就是迅速地一捏一提,快得付荟都没能看清。
      “摘一芽一叶,懂了吗?”
      朱奶奶一边采茶一边问道,付荟点了点头,这时老人家才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把手掌心的茶叶都放到了身前的茶篓里。
      “知道采什么茶之后,就是采茶手法。采茶手法有很多,我教你两种。刚刚那种叫直采,掌心向上,食指拇指捏住要采摘的部位,稍微用力,就这样。”
      朱奶奶说着操作了一次,又让付荟示范,这种一葫芦画瓢的工作,付荟一学就会,只是速度慢一些。
      “还有一种方法叫横采,跟这个差不多,不过是掌心向下。”
      她说着又掌心向下采了一次,又让付荟操作,付荟学着采了一次,朱奶奶很满意,竖起大拇指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采茶就这些要注意。你自己练吧,我跟你周奶奶去那边,你先在这边采。”
      朱奶奶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坡上,付荟点了点头,然后两个奶奶就分散开来,自己摘自己的茶叶去了。
      付荟练习了朱奶奶教的动作,对于她来说还是横采比较顺手,就是速度太慢,但她也知道这是练的少的缘故,就像她最开始翻地、起垄,也是这样来的。
      采了一会,付荟扭头看向两位奶奶,只见她们聚精会神地低着头,两手迅速放下、抬起、放下、抬起,那动作流畅地看得她有点眼花缭乱。
      所以还有两手一起采摘的技能。
      付荟恍然大悟,然后学着两个奶奶的样子,两只手也采摘了起来。
      不过她两只手的速度跟现在一只手的速度差不多,因为她的眼手还不能做到很好的协调,但付荟也不觉得气馁,因为她深知明天的自己一定比今天的自己效率更高。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5章 进村的第二十七天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