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进村的第八天 ...

  •   付荟骑着小电摩去给大哥打包。
      上午十点出发,预计十点半达到,还可以帮忙干个把小时的活,理直气壮地混口饭吃,顺便博得一个不会让别人吃亏的名声。
      所以一路上,她还很开心,早饭的没吃,就为了中午那一顿。
      但是她还没到蓝湖村的村碑,就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因为这几天开着大电驴到处浪,出门也没有关注显示屏上的电量,再加上去蓝湖村的路上有不少上坡,电量消耗得也快。
      摩托车到半路就停电了。
      还是停在上坡的路上,她坐在车上用腿蹬着往前都要后退,所以她不得不下车,推着电车走。
      推着终于上坡了,付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热得不行,把车停到一边把羽绒服脱了,里面还有卫衣和里面的秋衣。
      上坡之后就是下坡了,这一带路边也没有什么人家,房子是看的到,不过要拐弯再走个几百米的距离,跑去那里充电,付荟想了想还是算了。
      下坡比上坡好受,直接滑下去就行了,只是到了下一个上坡,付荟又累得半死不活。
      这就是买大电摩的坏处,太笨重了,推着走真是费力。
      就这样折腾,付荟到技术员家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半,快开饭了。
      一进大哥家前面的院子付荟就把摩托车停到一边,对着一旁的水龙头洗了两把脸。
      里面的大妈听到动静出来,看到付荟这模样,担心地问她怎么了,还关心地说身体不好就不要逞强,改天换工也一样。
      “我是推摩托车累的,没电了。”
      付荟指了指一旁自己的电磨,欲哭无泪,大妈这才恍然大悟,立即走了出来,扶着她进去,并扭头叫屋子里的大伯帮忙充电。
      付荟推着车过来的事被大家当成了笑话,大姐说她憨,打个电话过来就叫大哥开皮卡去接了,没必要这么较劲。
      可是付荟一想到大哥那张不苟言笑的脸,实在是没有想法打搅他。
      紧接着话题就转了,说什么能把一个那么大的摩托车推着走三四公里,她这毅力和力气可见一斑。
      对于这话付荟只是苦笑,表示再有毅力,她以后不充满电,也不敢骑着大电摩出门。
      今天不是周末,孩子们都上学,大姐又没有叫其他人,所以屋子里很安静。
      午餐很丰盛的,清蒸鲈鱼、小葱皮蛋拌豆腐,西红柿牛腩,水煮肉片,清炒红菜苔,醋溜土豆丝,还有一个玉米排骨汤。
      大妈给付荟盛饭的,饭桌上就她的饭碗最大,而且饭最多,吃饭的时候大姐还使劲给她夹菜,一边夹菜一边笑说推车辛苦了。
      付荟是不客气的,大妈大姐夹菜她都不推辞,甚至还把碗伸过去,一边大口吞咽一边笑着说谢谢。
      排骨玉米汤里的排骨筷子轻轻一拨就能脱骨,肉质软烂,玉米也是香甜可口,汤就更不用说了。
      西红柿牛腩适合拌饭,酸酸甜甜的,清炒菜苔和土豆丝属于爽口型的,清蒸鲈鱼就比较一般,但正是普通的口感才能凸出鱼肉的鲜嫩
      最让付荟惊艳的就是小葱皮蛋拌豆腐,乍一看这菜并不起眼。
      这道菜付荟一直只是听说,毕竟那歌词“最爱吃的菜就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从小就充斥了耳朵。
      但作为一个南方人,这菜她从小到大都没吃过。
      光看卖相,她对这道菜并不喜欢,白豆腐被捣成了泥,中间夹着皮蛋的黑还有小葱的绿,怎么说呢,一直以来付荟吃白豆腐都是以煎为主,那种外焦里嫩的酥脆或者是鱼汤里的软滑才是印象里的样子。
      被捣成泥的豆腐,很难想象那口感,又冷又无味,她真的没有食欲。
      本来也没打算对它下手,只是所有的菜都吃了,光冷落了它,眼看它就要见底,抱着给个面的强迫心态,拿着勺子舀了一勺,然后略带芥蒂地放进了嘴里。
      这不吃还好,一吃味觉就完全被俘虏了啊。
      口味不重,但是一口下去是冰爽的微微的咸,紧接着小葱的香,还有皮蛋的粘稠,多种口感混合在一起,打破了付荟对豆腐死板的认知,丰富的口感,让她一口就着迷了。
      可惜她领悟它的美的时候,它都被吃完了,也成了付荟对真顿饭唯一的遗憾。
      尽管这顿饭有遗憾,但是付荟还是吃饱了。
      早上没吃饭,还推着笨重的摩托车走了几公里,付荟干了两碗饭和一大碗排骨汤。
      吃完饭坐在沙发上休息,大姐和大妈陪着聊天,大哥去地下室忙了,大伯则去了厨房刷碗和收拾。
      付荟问了一下蓝湖村属不属于星河镇,大姐说属于星河镇,不过蓝湖村离市区更近一点。
      “你们蓝湖村是不是都挺有钱的?我看你们这村里的路,修得比镇上还宽,还气派。家家户户洋楼小院,发展得好像挺好。”
      “怎么说呢,这路是我们村一个大老板出资修的,他是我们省本地房地产开发的第一品牌。至于家家户户都有洋楼小院,主要也是我们村地理位置比较好,农田平整,适合收割生产,果林的话,村里的专业人员比较多,大家一起商讨种植技术,所以也少走了很多弯路。”
      “我住的头坞村的那个组,没什么人。”
      “头坞村很多人有的搬到了镇上,有的在县城买了房,有的移居到了别的地方。”
      “你们这边的地应该比头坞村都贵吧,如果是租用的话?”
      付荟问道,大姐摇了摇头。
      “不知道,我们这地大家自己种都少了,怎么可能租出去。我跟你大哥,很多地都承包在别的村呢,我们村里,就二十亩。”
      聊了半个小时的天吧,地下室的大哥走了上来,说准备好了,可以动工。
      付荟便跟着大姐下了楼。
      大妈没有参与这项工作,付荟到楼下的时候,地下室挨着粑粑柑框的那一块的前面,堆了很多已经码好的纸箱子。
      三个小板凳已经就绪,板凳旁边还放着透明胶带和一箩筐的泡沐板。
      在坐上板凳之前,大哥递过来免洗洗手液,付荟跟着大姐挤了两泵,擦了擦手,紧接着大哥又递过来了一副手套和口罩。
      卫生工作很到位,做完这些,就开工了。
      付荟跟着大姐在小板凳上坐下,这个时候大哥抬过来一个竹筐,上面写着:大果,>0.7斤。
      “你包大果,一箱三十六个,一共放四层泡沫支架,每层九个。”
      大哥说道,然后指了指板凳旁边的装泡沫的箩筐,付荟点头,学着大姐的样子,开始动工。
      第一步就是先把箱子给支起来,支起来之后在底部贴上几层胶带,箱子支好后摆正,从框里拿出一个只有一面有九个格子的泡沫板放在底部,放好之后将每个格子里放上一个纸袋包装好的大粑粑柑,接着便拿出一块两面都有格子的泡沫板盖在上面继续放,直到这样重复把箱子装满,最后盖上一面有格子的泡沫板,放到一边。
      大姐的动作很快,大概是三分钟一箱。付荟稍微慢一些,但有了之前拔草的手臂锻炼,五分钟也能装一箱,而且也不会觉得手酸。
      工作内容虽然简单,但也需要专心度,所以过程中大家都没有说话,因为她怕一分神,胶带就贴歪了。
      大哥的工作内容就比较杂了,他需要给她们装好的箱子封箱、给他们补充箩筐里的粑粑柑,还要负责补泡沫和箱子。
      忙活了大概半个小时吧,大爷也下来打包了,又过了个把小时,大妈也下来送上了热茶和水果。
      大家休息闲聊二十分钟,又开始了第二波的打包工作。
      一个下午,他们三个人包了两百多箱的粑粑柑,七块钱一斤,这一堆也能挣个三四万了。
      五点四十大哥喊着收工,付荟包完最后一箱,起身的十户因为太快,头还有点晕。
      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眯了一下眼睛,被大姐看了出来,连忙扶起她说辛苦了又说慢一点,付荟很快恢复,大姐弯腰拿了一个袋子,装了七八个粑粑柑,说一会让她带回去吃。
      付荟拒绝,因为刚刚在休息的时候,大姐拿了两个她都吃了。
      上次已经拿了不少回去,这次又拿,这一个快一斤,也六七块钱了,这么多实在是过意不去。
      推辞了好几下,敌不过大姐的力气,看着大姐要生气,付荟只好接过了,但还是不好意思。
      摘掉口罩和手套,又在楼下的卫生间洗了一个手,才上楼。
      到了楼上,大哥的孩子们都已经放学回来了。大妈在厨房忙活,妹妹们早就已经在桌面拿着儿童餐具就绪,哥哥则忙着上菜。
      晚餐也很丰盛,有梅菜扣肉、凉拌猪耳,鸡蛋炒韭黄,老鸭汤,炒大白菜,莴笋肉片,黄瓜火腿和香辣鸡爪。
      晚饭更下饭,梅菜扣肉不是买的那种一片一片的,是一整块连这皮,但肉被切成了小方块,筷子一夹轻轻一扯,就能断,肥而不腻,又软又嫩。
      大姐的两个女儿很喜欢吃黄瓜火腿和香辣鸡爪,付荟啃了一只鸡爪都辣的不行,可这两个小女孩却越辣越勇,大哥大姐大伯大妈都不管这些,好像对孩子们的食物,没有过对的要求和规定。
      吃完饭付荟就骑着小电驴回家了,故意没拿大姐给的粑粑柑。
      第二天付荟长了记性,六点多爬起来,在镇上随便吃了个早饭,不到七点半就到技术员家里了。
      重复前一天的打包干活和吃饭,不过今天离开的时候她昨天故意忘记拿粑粑柑,被大姐的儿子追着送了出来。
      电驴又被大伯充满了电,速度是杠杠的。
      有了昨天没电的惨败教训,回去的路上付荟都不停地看显示屏,注意上面的电量,她发现爬坡的时候,电量会变低,但是下坡的时候电量又是满格。
      所以这电量还跟路的地势有关系,动态变化。
      回到家里,付荟从小电驴上下来,就给朱奶奶打了个电话,想问她在不在家,给她送粑粑柑,就看到一个人影从朱奶奶家的方向过来。
      付荟定眼一看,是周奶奶,她以为对方是串门的,所以收起了手机,准备往朱奶奶家去。
      “周奶奶。”
      付荟主动跟她打了声招呼,周奶奶看她就笑了,付荟便把粑粑柑拿了过去,让她拿几个。
      “不用不用,家里太多,都是学生们送的。你去干嘛?”
      “找朱奶奶啊。”
      “别去找了,她去江浦看孩子了。她儿子媳妇结婚纪念日,出去旅游,把她叫过去看孙子。这不,我是过来给她收鸡鸭的。”
      “朱奶奶要呆几天?”
      “一个星期吧。不过,你可以帮我看她的那些鸡鸭啊,我跟她说你挨得近,让你来,她说你现在忙不过来,刚下乡,事多,没养过鸡鸭,不明白……不明白可以学呀,事多那几分钟总有吧,我这一趟从镇上过来可不容易。“
      周奶奶略微抱怨道,付荟便顺着她的意思。
      “要不,我来看她的鸡鸭?”
      “你会?”
      “不您说的吗?不会可以学。再说了,我以后也要养鸡养鸭带给我爸妈的。现在早点学习,为以后做准备。”
      “那行,你跟我来,我告诉你。”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进村的第八天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