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3、天权之三 ...

  •   第三章

      “隆昌大长公主入宫了——”

      十二凤辇的仪仗缓慢而庄严地踏过太初宫青石的甬道。

      这辆十二凤辇,自崔皇后驾崩之后便不曾被启用,可是轮毂依然顺滑,一人半高的车轮碾过大内碎石铺就的地面,挤压出碌碌的声响。

      因换乘凤辇所需程序繁琐,而隆昌公主又是临时起意,负责宫内仪仗的黄门北寺忙得焦头烂额,紧赶慢赶还是花了将近一个时辰。

      而圣人和徐淑妃便早已在德阳殿前恭候。

      那座十二凤辇,原是皇后的象征,徐淑妃梦想着坐上这台凤辇数年了,谁知道年过不惑,熬走了崔皇后,却还要眼睁睁看着旁人坐在上面——

      纵使那个人是圣人的姑母。

      她瞧着那架几乎两倍于她淑妃鸾车的凤辇,紧紧抓住了身旁陆君孟的手。

      一个时辰的时间,总够让她心中的不安被发酵放大了。

      凤辇上的老妇一身简朴道袍,端坐其上,道骨仙风,与十二凤辇这人间穷奢极欲之物格格不入。

      圣人在阶前,远远便看到了那凤辇上华丽的羽饰。

      他轻笑了一声,对徐淑妃说:“掖庭将这台凤辇保管得不错,如今姑母要得这么急,仪仗上却也没出岔子。”

      徐淑妃细细分辨,却听不出来,圣人是在夸她当家当得妥帖,还是讽刺她多年对这台凤辇的执着。

      她只得干巴巴答道:“黄门北寺的规矩都是祖上定下的,早有章程。臣妾不过是照章办事。”

      圣人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旋即错开目光去,此刻十二凤辇正好停在了德阳殿的高台之下。

      隆昌公主扶着宫人的手缓缓下车,便立刻有好几个黄门内侍近前去将她围住,簇拥着她往殿前来。

      圣人立刻往前走了几步,微微躬身迎接。

      “六郎。”隆昌公主见状,这才开口,虚虚地扶了他一把。

      在隆昌公主的面前,圣人似乎又变成了那个年轻不知事的少年,他搀扶住了隆昌公主的手臂,笑着问道:“姑母多年不曾进宫了,这次怎么也不提前大声招呼?”

      隆昌公主的目光幽幽地瞟向了一旁的徐淑妃,只一眼便叫她如芒刺在背。

      她的声音里藏不住愠怒:“我再不来,只怕这太初宫都要让宵小闹翻了天了!”

      隆昌公主在宗室中的地位斐然,是因为她此生经历过不下十场宫变,次次都在漩涡的中心。

      可以说,圣人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其中也不少隆昌公主的手笔。

      圣人笑道:“谁竟然能把舌根子嚼到白云山上,您的面前去?扰了三清的静修,实在该死!”

      一旁的徐淑妃立刻浮起了一身的白毛汗。

      做了这么久的枕边人,她能清楚地辨析出圣人轻快话语中的愠怒。

      “罢了。”隆昌公主说,旋即和圣人一道踏入了德阳殿中,“我有事要同皇帝说。旁人都退下吧。徐氏,你留着。”

      徐淑妃连忙跟了上来。德阳殿中服侍的宫人太监们鱼贯而出,隆昌公主的目光锐利地锁定了低着头正欲混在宫人队伍里出去的陆君孟,点了点他:“你去着人,把三清殿里那块‘神佑’的石头给本宫请出来。”

      圣人忙道:“姑母,您要看那个做什么?”

      隆昌公主冷笑了一声:“两年前你去泰山之时,我因闭关未曾下山,还不曾见过。我既然是先帝亲尊的紫霞元君、道门弟子,那块石头我难道看不得?”

      圣人道:“自然看得。”摆了摆手让陆君孟去请。

      不一会儿,一块半人高的花岗岩被装在巨大托盘之上,由八个健壮太监齐齐抬入殿中,花岗岩上以红绸蒙住,一时看不清楚里头的内容,隆昌公主从怀中掏出一枚剔透的水晶西洋镜,缓慢走上前去,毫不客气地一手掀开了红绸,露出了那块石头的庐山真面目。

      只见灰色花岗岩上,隐约可见篆书的“神佑”二字。

      隆昌公主年轻时深陷皇权旋涡,为了讨好女皇,自然也做过这种以人力机巧充当鬼斧神工的事情,当下便看出了端倪。

      花岗岩质地坚硬,却极其怕酸侵蚀,因此要在上头做旧,只需用矾酸即可,如此微末伎俩,都是些西域传来的,坑蒙拐骗的把戏。

      她凑近细细瞧了半晌之后,将西洋镜收回了袖中,转过身来,勾起唇,冷笑道:“圣人,是我老眼昏花了不成,我瞧着这‘神佑’的‘佑’字,你们说这是篆书,可怎么越看,越像是个‘佺’字呢?”

      圣人本嘴边挂着得体的笑意,闻言,那笑容忽然变僵在了唇角,逐渐消弭。

      山石埋于土中,多少会被侵蚀,因此上头的“神佑”二字只是形似。而“佑”字和“佺”字在篆书中字形相似,如此模糊下来,竟还真的难以分辨。

      “姑母,此石不过是一个……”

      “够了,六郎。”隆昌公主打断他道,“我在山中与世隔绝,可你与那李厚佺的事迹却无孔不入,许多版本的故事我都听过了。这是最可笑的版本!”

      她蓦然从袖中抽出一份硬皮奏本来。

      那奏本是朝中统一的样式,以一三寸宽的长卷折成巴掌大小的本子,封面赭色,上写有奏报之人的姓名官职。

      可这本奏疏的封面上满是脏污,已然看不清是谁人所写。

      徐淑妃在瞧见这本奏疏的一瞬间,双目圆睁。

      那奏疏上的污渍是暗红色,竟然是还未全干透的血迹,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铁锈味道。

      “圣人是不是还未看过这个?”隆昌公主道。

      圣人凝眉:“这是何物?姑母是从何处得来的?”

      隆昌公主并未直接作答,而是看向徐淑妃:“徐氏,你呢?你可知道这是何物?”

      徐淑妃大惊失色,强作镇定地回答:“回禀公主,臣妾不曾见过……”

      “哦?是么?那容我来告诉你们,这是昨日夜里,羽林上将军卢放刚刚写完,放在卫所,准备休沐之后,上禀天听的奏疏!”

      “这份奏疏本该在十六卫卫所,可是今天早晨,竟然出现在了刘仲举的尸身上。刘太师抱着这本奏疏触柱而亡,圣人,徐氏,你们可不要告诉我,你们对此一无所知?”

      圣人脸色突变:“刘太师是抱着这本奏疏触柱而亡?”

      徐淑妃连忙道:“圣人,公主,当时紫宸殿内只有李相和刘太师,到底发生了何事也尚不可知……”

      “哦,尚不可知。”隆昌公主将奏疏摆在了圣人的面前,“真是奇了,我远在白云山的道场之中,竟然也已经知晓了此事,可你们近在大内,竟然一无所知?”

      圣人拿起奏本,奏本的书页已然被血迹黏合,难以撕开,他翻开尚能辨认的几页快速浏览过后,看向徐淑妃:“你真的不知?”

      徐淑妃立刻跪了下来,趴伏在地:“臣妾久居深宫,如何能知?”

      “那你昨夜前来告知朕,卢放谋逆一事,又是怎知!”圣人将奏本重重地拍在了案上。

      夫妻多年,圣人对她想来和颜悦色,从未有过此等严厉的模样。徐淑妃吓得花容失色,慌忙埋头,口中却还振振有词:“是十六卫中有黄门内侍前来望仙台首告……”

      “我来告诉你吧。”镇国公主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她。

      “昨日夜里,十六卫中有黄门内侍发现了这本奏疏,内中有关此前废太子谋逆一案中的证词,对你和李厚佺极其不利,你与李厚佺阅过之后,决定先下手为强,诬陷卢放谋逆!”

      “臣妾冤枉!此为呈递陛下御览的奏折,臣妾怎么看得到?”徐淑妃声音颤抖,极力否认一切。

      她请隆昌公主来,是为了对付李厚佺,谁承想公主一入宫,先把矛头对准了自己!这个老妇,借用十二凤辇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原来是先去找到了这份奏疏!

      但徐淑妃到底是在掖庭浮沉了二十余年,很快想好了应对的措辞:“臣妾听说有人反逆,当下差点乱了阵脚,立刻便来寻圣人了!更何况,若这份奏疏在刘仲举的手里,臣妾如何得见?公主又是从何处得到的这本奏疏?”

      见她到现在了还能伶牙俐齿地辩驳,隆昌公主眯了眯眼:“徐氏,本宫是女帝的亲生女,你这样拙劣的表演,在本宫的面前,未免有些班门弄斧。”

      徐淑妃的眼泪大颗大颗滚落:“公主殿下训斥,臣妾本不该辩驳,可是这事涉谋逆大罪,臣妾不得不分辩清楚啊!”

      “你需要分辩清楚的,可不止是这一件。”隆昌公主说,旋即,她看向了圣人。

      面前的圣人年过不惑,保养得宜,面上仍然残留着他少年时的痕迹。他曾是一代明主,为万人称颂,且隆昌公主亲历过他上位的淋漓血路,清楚明白他不是什么糊涂的东西。

      徐氏和李厚佺的肆无忌惮,全仰赖于他的助纣为虐。

      隆昌公主的目光终于让圣人都觉得有些难以承受,他看了跪趴在地不住悲泣的爱妃,终于张口道:“姑母,此事事关重大,是否也该容三司会审过后再定罪罚?”

      隆昌公主定定地望向了他:“三司会审,圣人的意思是,让全天下都知道,你是如何被她和李厚佺用此等小儿科的把戏蒙骗?”

      圣人神色一凛。

      隆昌公主指向殿前那块石头:“到时候,天下万民皆知,此神佑之石,庇佑的并非是你这个天子,而是这个淑妃徐氏还有李厚佺——”

      “而这块石头,到底是‘神佑’之石还是‘神佺’之石,圣人!你说说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3章 天权之三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