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9、学姐 ...
-
姜雪没想到陈窗会说这么多。
更不会想到,陈窗在这个圈子里坚持下来的原因,竟真是因为自己。
饶是再巧舌如簧的小狐狸,此刻喉咙里都发不出一丝声响来。
她们的连接本就如此薄弱,饭圈偶像和粉丝的关系,商业上合作者的关系。
不管哪一种,都犹如纤细的发丝,稍微往两头一使劲,也就断掉了。
但也就是这根发丝,细到无人过问,唯有陈窗在一个人默默地捏紧着这头,倔强得不肯放开。
直到那个初入社会的小姑娘终于长大,终于赶上机会能在自己的作品中邀请她,她们间的那根发丝,好像才开始滋生、缠绕起来。
陈窗说完这些话,终于心中畅快多了。
她忽然有种不想再掩藏自己的想法的感觉,她现在有源源不断地心意想要倾诉给眼前的人。
她想把自己拥有的,最好的东西都给她。但属于自己的,摸遍全身也没有什么。
于是陈窗只能摸摸自己的心口,发现只有那片是滚烫的。
她想说,想倾诉,想全部掏出。
但最后她又忍住了。
她看见前面站着的,那个鲜活的,安静的少女,眼底里印着江岸的波光,印着自己。
陈窗忽然又不着急了。
她心里的浪涌起来,又很快的平静下去。
她在黑夜里遥遥地看着姜雪,已经很久了。
久到她觉得不必急于一时,不必把自己的热浪现在全部倾给她。
陈窗怕吓着她。
她现在就像一只精神满满的大型犬,对待一只喜爱的小奶猫,自然不可能用尽全力跟她玩耍。
她或许会先小心地给小猫咪舔舔毛,给小猫叼来喜欢的玩具,再或者,还能让小猫枕着自己的肚皮睡觉。
不管是哪一种,都让陈窗觉得足够了。
两人都站在原地出了一会儿神,直到江对岸的霓虹灯亮起来,彩虹色映进了姜雪的眼底,对方才反应过来。
“电视塔亮了。”姜雪走到江岸边,指着对面说:“小时候每晚九点,我都要在家等着外面电视塔亮灯,好好看的。”
“你家住在电视塔附近?”陈窗走在姜雪旁边来,有点好奇的偏头问。
“嗯,小学时候出去过几年,后来搬回来了,就在我上大学以前,都住在那边。”姜雪拿手指指方位:“就是那一片。之后我们家搬家去东城区了,老房子就没人住了。”
陈窗就顺着她的手指过去的方向看,边看边问:“那你小时候就在虹城生活吗?读书也是?”
“对呀。虹一。”姜雪骄傲了一下。
陈窗深呼吸了一口,才又转头回来:“我也读的虹一。”
“真的?!”
“嗯,不过我应该比你高几届。”陈窗算了算:“大概也就是,我读高二的时候,你读初一吧。”
“啊?”姜雪的脸瞬间又扭起来,掰着自己的手也数了数:“差这么多……?”
明明说是只差四岁的,听起来不是很多,但一放到读书的年纪里,就觉得差了好远。
“我记得我读高中那一年,学校操场刚刚翻修好,体育设施都换了一批。”陈窗回忆着。
“对,所以我们哪一届的体育特长生多了很多。”
“学校南门门口有一家面你吃过吗?她们家店面里不能坐人,只能支着凳子坐外面。”陈窗笑了笑:“但是味道特别好,我以前早上六点去学校的时候,都要在他们家吃一碗。”
“记得的,他们家很辣,然后分量很大对不对?”提到小时候有重叠的记忆时,她们的话就开始源源不断多了起来。
初中和高中的楼区是不一样的,但校区在同一片。
也就是说,她们其实每天会一起走进同一个校园,去同一个操场上做早操,在同一个艺术馆里看每年的艺体表演。
原来,她们早在很久以前,就一起走过很多很多次同样的路了。
“但是……咱们早自习不是七点半吗?”姜雪忽然顿了一下,纳闷道:“你怎么六点就去学校了?这么早?”
陈窗把胳膊放在江岸边的铁栏杆上,江风吹起来,扬起她的额发。
“我是校纪委员。嗯……早上要很早去,站在校门口,检查学生佩戴校牌的。”
“啊……?”姜雪心虚下来,她顿时脑海里回忆起了上学时期的片段,变得面色为难道:“我以前老忘戴校牌,总被校纪委员抓住。”
姜雪埋了脑袋,眼神委屈起来:“不会就是你吧……学姐。”
姜雪说“学姐”的时候,咬字很轻。听得陈窗心里一咯噔。
现在除了粉丝,金主,陈窗又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
这个身份和以往的都不太一样。
这个显得太亲近了。
没有隔着高高在上的舞台,没有客客套套的应酬酒局。
只有隔着一点点年纪,却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了两年左右的,熟悉的中学。
她才发现,她和姜雪的距离也可以隔得这么近。
近到,她们这两年内也许有无数次的擦肩而过,有无数次她在校门前看到过,没有佩戴校牌的姜雪企图躲在同学身后混进学校里。
也许她也一时心软过,为那时看到的好看学妹偷偷放行,以免对方被老师责骂扣分。
“不知道那边有没有翻新过,好久都没有回去了。”姜雪踢着脚下的石籽,语气里好像有一点点怀念。
虹城一中的校风很严,就算你是往届毕业生,也很难再进入学校。
可惜,她还有一丢丢的想回去看一眼,或许还能想起来,当年校门口抓她纪律的陈窗学姐那时候到底长什么样子。
是不是也是那么一板一眼,不近人情。
“其实我前两年回去过一次。作为优秀毕业生,去参加过演讲。”陈窗扭头看她:“学校里面变动得不多,校外那条大路倒是翻新了。不过后门的街上,店铺都还是很熟悉。甚至那家老电烤还在。”
姜雪眼睛一下就亮了:“老电烤还在?!”
陈窗也有些意外:“你吃过?”
那家电烤算是她们那代开始的,童年的记忆。
小贩把几毛钱的素菜、假肉和淀粉肠穿进竹签里,刷上自制的辣椒油和烧烤料,送进铝制的电烤箱里。再拉开出来,就变成了能飘香好几条街的便宜烤串。
只是那种环境下的东西,实在算不上太卫生。不过不妨碍还是有放了学的学生们,在归家路上前赴后继地先去解解馋。
“我当然吃过。”这些学生里显然也包括姜雪。
“可是……这……你家里同意你吃这种东西吗?”陈窗蹙着眉头,颇有些怀疑着:“毕竟……你连搅搅糖都不知道。”
“喂!你还真把我当小公主啊。”小公主非常不满意。
陈窗终于又笑了,不敢惹她:“没有没有。”
“要不然,我们过去看看。”陈窗抬手看了一眼手机时间,才九点出头,不算太晚。
姜雪完全同意。只是学校在江对岸,两人现在都不想坐车,便决定沿着江,跨桥走过去。
走了一会儿,路上的人群越来越多后,姜雪又重新戴上了口罩。
又走了一会儿,她有些累了,便伸手揽住陈窗的胳膊,挂在了对方身上。
最近这个动作,姜雪做得越来越顺手了,并且她喜欢陈窗身上的味道,并没有打算要改的意思。
虹城一中晚自习放学的时间还没到,学校后门还显得有些清静。
老店铺藏在小巷后面,巷子门口的街道在前几年被整改翻新了,铺上了泥泞路。但店铺却还是老老旧旧的,里面装潢简单,只有几张桌椅,和暖色的单吊灯。
以前的老板娘也随着岁月从阿姨晋升为了婆婆,她的长发剪短了,学着年轻人烫染了一头泡面卷。
只有口音和态度还是很热情,见陈窗和姜雪进来了,便主动把竹篮子放到她们面前去,招呼她们把要吃的菜挑进篮子里。
“荤的一块,素的五毛,那些小碟里的价格另算。”老板娘招呼完了,便又坐去了门口,对着灯下削土豆。
整个城市里,物价最便宜的估计也只有这种学校后门的小摊贩了。
陈窗和姜雪晚上都吃了不少东西,现在还没太饿。只是闻着门口那辣椒油和孜然粉的味道,还是忍不住嘴馋多拿了一些。
店里现在清闲,没有别的生意,姜雪把口罩摘下来,把挑好菜的篮子送去门口的老板娘手里。
“少放点辣,多放些葱花,再拿两瓶豆奶,谢谢。”
老板娘从姜雪手里接过篮子,边听着,眼睛边往姜雪脸上看。
“咦……”语气颇为熟悉,带着些怀疑地问:“妹儿你好眼熟哦。”
陈窗一下子有点紧张起来,就连姜雪都摆好了准备被认出来的营业笑容。
但那老板娘打量了两下,忽地又大笑起来:“你是不是以前在这边读过书呀?经常来店里吃东西的,那个时候要扎两个低马尾,老爱穿背带裤,是不是?”
“欸?”姜雪意外地出了一声,才懵懵地回答
“对……”
“哎哟,都长这么大了呀。乖得咧。”老板娘喜笑颜开,嘴上继续说着闲话,手上却不停:“那时候你还这么小点点,我就觉得这妹儿好乖哦。现在根本也没变化嘛!上大学了,是不是呀?”
“嗯。”姜雪也跟着低低笑起来,营业笑容消失了,脸颊边只挂着有点腼腆的羞涩的酒窝。声音甜甜脆脆地说:“放寒假了。”
“难怪难怪,你们这些大学生,也只有寒暑假才回来咯。”老板娘转过头去,麻利地给烤串刷油去了。“快坐快坐!很快就好了!”
姜雪转头,俏皮又得逞地朝陈窗笑笑。
“快坐回来吧,门口冷。”陈窗也抿着笑,喊她:“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