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甄士隐的淡泊名利 ...

  •   甄士隐开篇出现,“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物。”有钱有闲,不以功名为念。

      然而不以功名为念的甄士隐为何那么热心的帮助热衷功名的贾雨村呢?屡屡想接济,苦于没机会,连老婆身边的丫鬟都对贾雨村好奇了。因为他断定贾雨村“必非久困之人”,一定会有功名。有个做官的朋友总是好的。

      那他为什么不自己去考呢?一方面恐怕是性格,就是隐士性格;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跟他家条件有关,不愁吃穿,不必汲汲营营就可以过的好了。还有一点就是他一出场就已经年过半百,女儿却将将三岁。不知道是以前一直没有娶妻呢,还是英莲她妈是续弦,不然五十岁的女性生第一个孩子的可能性太低了。在古代没有后代(特指男孩)是一种很折磨一般人的事,而甄士隐五十之前一直没有孩子,会不会也是他淡泊功名的原因呢——没有继承者啊,缺乏必要的动力——当然这是笔者八卦燃烧的想法。

      后面英莲失踪,家宅着火,去农庄偏遇着匪盗,到老丈人家却被老丈人半哄半骗坑了不少钱。“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发穷了。封肃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儿;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不会过,只一味好吃懒做。士隐知道了,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

      甄士隐一直读书富贵,落魄了也是做不的农活经营不了家业的,再说连受种种打击,身体精神早就垮了,何况他已经年近六十,年近六十的读书人,也实在是做不得农活。物质上的贫困,精神上不被理解的痛苦,让甄士隐越发困闷,有了“下世的光景”,活不下去了。

      地位、财富、后代都失去了,妻子虽然不错但架不住有个财迷苛刻的岳父,他回想曾经的日子,看看如今的情况,觉得一切都是虚的假的留不住的,闷呀。所以那《好了歌》他才能解得彻,因为他经历过。看得开看不开都必须看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