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你,我,她 ...
-
你,我,她
这是个关于蕊的故事。
“人们总是把女儿当成别人家儿媳妇来养”。
小时候的蕊不明白,为什么奶奶做饭后,总要一边端饭,一边教导自己长大了要学会做饭,否则去了婆家没有人煮饭。她不明白,为何自己或者别的女孩子不去做饭,他们全家就会饿死。又或者在此之前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嫉妒或是受挫的自尊心,恶毒或是无能的谩骂。
年段进行了篮球赛,她和班上的朋友们一起为同学加油打气,他们班以大比分超过对面,以碾压的方式获得了胜利。只不过在晚上,她赫然发现自己和班上的女生们全部被挂上了校园墙。文案里“讨伐”她们媚男,胜利与她们毫不相干却还满脸骄傲,痛批她们不要脸。并侮辱她们不如张开双腿去勾引男人当□□。底下甚至有人附和。没有人知道发帖者,更无处溯源。因技不如人而对他人恶语相向,真是不知从何而来的令人可怜可笑又可悲的自尊。
藏在心底的羞耻与卑微,与表面开明的言语,不知哪个更加荒谬。
“你有那个吗?”“什么?”“每个月都要用的那个。”“卫生巾?”“对。”蕊始终不理解为何同学要以这样的方式向她借卫生巾,仿佛来月经或是让卫生巾见人是十分可耻的事情。在蕊递给她那一刻,只见她快速扭头四下观望,手上将卫生巾塞进口袋里。同时进行的操作快地像是偷了件奢侈品。“禁止月经羞耻”蕊提醒她,眼里带着些许迷茫。“我知道,只不过这是非常隐私的东西,需要放好的啦~”说完她走了,留下迎风凌乱的蕊。或许是迷雾,蕊无法分辨那是细心维护的隐私,还是生根般的耻辱。
当我们落入俗套的选择困境,倘若将其粉碎,便可长风破浪,一往无前。若囿于“经验与真理”的困境,终究落入生活和他人构建的陷阱。
蕊经历了高考,她的成绩,中等211水平,她有想要报的专业,而父母却以她这样的成绩出去找不到工作,劝说她去学师范或是警校,铁饭碗,也算有个着落。“毕竟你是女孩子嘛,赚那么多钱干嘛。”父母这样说道。使蕊动摇的是就连她之前喜爱的初中老师说的话也如出一辙“成绩不够,出去找不到工作,难道以后等着嫁人吗”“你这成绩这样没有选择,要学会现实点。”“我们都是过来人,在社会上的经验绝对不会骗你的”。无知的小麻雀点点头,喳喳着接过了母亲衔来的虫子。只不过她并不喜欢这两个职业。她不喜欢教导无可救药的社会败类,也不甘和四百多分的男性共上一个学校,而且她明确地失去了晋升之路。在能力可能实现目标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遵从内心,不做世俗与他人的奴隶呢。
当无耻成为流行或是常态,受害者或是潜在受害者将成为为罪恶遮羞的工具,这是歪曲的价值,亦是扭曲的人性。
出门游玩回家的蕊从未想过自己会遭遇尾随,直到通过停车镜看到后方有可疑男子鬼鬼祟祟地跟着自己。她于是加快了步伐,那男人并不给她以逃跑的机会,一个快步上前,拽住她,企图对她实施猥亵。她扮演成无力反驳,任人宰割的模样。在歹徒放松警惕之际,她拼劲全身的力气向那男的裆部踢去,索性这登徒子不是惯犯,否则蕊的逃脱绝不可能如此顺利。她跑入了大型超市。出于安全考虑,让家人来接自己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回家的路上,家里人却以她穿着露肩批判她“不守女德”以及“为什么就找你不找别人”的经典戏码。无语凝噎。人们以“好女孩”裹挟女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却并没有发现或是并不想面对实际上大错特错的是男性本身这件事。注意力的转移、嫁接,反映人性的恶劣。
以男性凝视角度引领价值观,以男性自我高尚俯视女性,伸出食指,指指点点,企图进行教化性建议的。这也许暂且可以被称为“生殖自信”
上了大学,蕊交了个很好的朋友,叫红。红待人接物和善有礼貌,大家对她的评价都很好,都愿意和她交朋友。一日,红看上了个纹身图案,寻思着将它纹在身上,显得好看大气又张扬。由于有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的习惯,她将纹身经过做成视频发在了网络上。而出乎蕊和红意料的是,随着视频的上传,评论如潮水般涌来,红等来的不是夸赞,而是一条条不堪入目的“批评”。“我出去嫖都不找有纹身的女的,嫌脏。”“哎哟喂~虽然我纹身,但我是好女孩~”“希望你以后交男朋友时,不要把纹身藏着掖着”“我看以后谁敢娶你。”···“如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将毫无意义”大家总爱拿这句话作为自己随意贬低他人的挡箭牌。
本属于女性的职位正在被侵占,而我们却拍手叫好。是被色心的利用蒙蔽了双眼,还是高高在上的旁观者本就不食人间疾苦。
上了大二,由于父母要攒钱给弟弟买房娶媳妇,克扣了蕊的生活费。假期回到家看着省吃俭用的父母,在看看刚满18岁在沙发上打游戏游手好闲的弟弟,蕊无话可说。她只得去打工赚取生活费,她进了直播公司带货,产品是紧身运动衣,原本工作正常进行着,她的生活费也有了着落,直到由于蕊身材太好而被直播官方判为擦边和低俗,她失去了这份工作。而原本代言女士内衣的同事也落得同样的田地。即使不该露的她一点也没露。她们两的工作将由男性替代,蕊看着直播间大流口水、怒吼着“身材真好我爱看”“他好适合女性内衣”的评论,暗自悲伤。她不理解为什么大家面对男性露身材表露的只有羡慕,爱慕与渴望。而面对女性露身材更多的是羞辱和诋毁,甚至在面对gay吧门口搔首弄姿、毫无技巧唱着歌的0高呼“喜欢”,而对普通跳钢管舞为职业的女性大评色情与下流。
穷山恶水出刁民,不妨猜猜,穷的是什么。
山区支教,维护山区儿童的合法权益,为教育事业做贡献,蕊去了。支教的生活并不好过,除了生活条件变差以外,隔壁的王大爷总是以一种色眯眯的眼神看待自己,这使蕊有些担心。好在门还是可以锁上的,这点是她仅存的慰藉了。来到学校发现男孩子们穿着整齐,有些一看就是从外地捐来的,而女孩子们穿得就破烂许多,粉粉的大棉袄都穿在男孩子的身上。家长们听说学校来了个研究生老师,连忙过来围观,进行攀谈。最令人厌恶的一位家长我们称他为A:“你们读研究生是不是花的家里面的钱啊?我大女儿初中的时候我就让她不读书出去工作了。”“你们这得赶紧出去工作,女孩子又不用赚那么多钱,我看你这长得也不错,好好捯饬一下,找个好人家嫁了,一辈子就圆满了。”语塞得不知说什么,半晌,蕊只得憋出一句“不完成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国家哪管这个,没有人管也管不着的。”在支教期结束后,她突然接到了来自这位家长的电话。“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点钱啊”蕊不假思索地回绝了“你知道这钱要拿去干嘛吗?是拿去给他哥哥上学的!”听到这里,蕊挂断了电话,她不禁有些心酸,为的是这位家长家中为读完初中就出去工作的孩子和即将要出去工作的小女孩,也为了穷苦地区千千万万这样可悲的女孩子们。
远方的太阳落山了,在翅膀庇护下的雏鸟们瑟瑟发抖,这是黑夜将临的预警。窗外的风铃响起,那是即将到来的风暴。
一面宣传与赞扬当母亲的伟大和养育孩子的必要,一面将生育作为女性最大的劣势。
蕊去找工作了,值得骄傲的是,她是众多面试者中的第二名,而录取名额有三个。正当蕊为未来的工作生活憧憬时,未录取的短信通知将她骄傲的自尊击垮。被录用的第四名成绩不如她水平不如她,而最大的差异是他是男性。至于为何不占用第三名的席位,蕊看了看第三位的性别,貌似已经说明了答案。
礼帽下的绅士,褪去了外衣,露出恶魔的獠牙。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是肮脏的内心。这件事的起源是蕊拒绝了隔壁专业班男同学对自己的表白,蕊甚至对他不太熟悉,只知道他的名字。而这周关于蕊的黄谣以及流言蜚语已经漫天飞舞了。内容是她勾引那个男生还主动与他发生关系,一夜数次,欲求不满,俨然将蕊打造成个下流以及随便的人。谣言的传播十分容易,这可苦了四处辟谣的蕊。而效果自然是微乎其微的。蕊索性“抛下脸面”,向老师借用了上课的前五分钟,在阶梯教室内所有人面前站在讲台上拿着麦与他对峙。“你不是说我和你做了么?时间地点报上来,还有我屁股上有颗痣,讲给我听听我的痣在哪边。”罪魁祸首自是理亏不敢与她对线,落荒而逃。蕊终于“赢”了一次。反击的时日并不多,而人生总充满着困苦与荒诞。永久的关系与长久的温情……事实往往并不像影视作品里那样美好。婚,她结了。男方是个很老实,脾气也很好的人。至少在婚前他是这样的。他和所有男人一样,具有高超的演戏天赋。美好的温存和动人的情感在蕊生完孩子后顷刻崩塌。一切为了完成任务——找个老婆,生个孩子,饭有人做,衣服有人洗,孩子有人带。孩子以后还可以给自己养老,多是一件美事。算盘打得叮当响。在这样令人感到无助的情况下,唯一的底气是蕊并没有因为家庭辞去工作,还与社会接轨。但丈夫时不时的家暴,令她苦不堪言。父母劝她为了孩子别离婚,以孩子完整的童年作为要挟。(其实作者本人在这里想说所有打着为了孩子不离婚的家长都是自己本身不想离或是没有经济能力养活孩子,但我的意思其实是若是经济条件足够供给日常生活的情况下,离婚是必要的,这样的痛苦比穷更令人害怕)蕊四面楚歌,绝望与无助。世人总用孩子,经济与婚姻相连。但,压迫与忍让本就不应是婚姻的主旋律。坠入黑暗的瞬间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最后一次绽放。蕊向他提出了离婚,不需要思考的是他一定不会同意,他们物化女性,将女性视为自己的所有物。他打她,骂她,炫耀与展示自己的权威。想借此打消蕊离婚的念头,毕竟离婚冷静期的压迫和轻伤的鉴定需求,都为男人提供发泄的空间。蕊出现在了热搜上,她的事件被大肆宣扬,男人以她弑夫的行为作“女人恶劣”论的证据,女人用她的经历为“结婚无用”论宣传。却从未有人为她感到不值,为她感到悲痛,为她感到迷茫。苦难的弱化和漠视,她终究成为了犯罪数量上的数字,成为争吵与对立的帮手,成为一块惊起湖水波澜而又沉入湖底的石子,她随着水面趋于平静,落入不可探测的深渊。
蕊是她,是她们,是我,是你,更是你们我们。
你过得还好么,蕊?
(作者的话:无法否认也无需否认的是在文中本人对于男性确有不小的恶意,但本文本身由各种真实的社会现象产生,而我由于担心篇幅太长,再加上本人的文笔着实令人堪忧,阅读起来会显得枯燥,乏味。才将灵感与笔墨压缩,才有了这两页半的“绝望与控诉”。
到了高三才细想人生着实是显得十八年的生活空洞且乏味,这样想想人生仿佛没有任何希望,至少对于较为普通的女性来讲,相比于男人更难找工作而且一生都在家庭社会甚至国家的教化下生活,而拥有话语权的绝大多数还是男人。有时我们仿佛被蒙蔽了双眼,即使不是自己的问题却也要找点过错出来并加以改正,警惕奴性与歪曲价值的影响在我看来是保持独立人格的先行条件。有些文化印象本身就是糟粕,而我们经常踩入这个“坑"或是我们一直都待在井底。称呼自己是男孩子性格或是和男孩子相处比女孩子容易这种带有男性优越感的语句出现在女性的言论中是可怖且值得令人深思的,这本身就是男性崇拜和性别自卑的产物。社会总把我们代往男性优越的方向思考,至少未谙世事时的我是这样的,渴望变成男性,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对于性别感到不自信、自卑。而这本身就否定了自己身为女性的价值,落入“男性强大”的圈套。好在我稍微具有一些独立思考能力,才不至于让自己成为自己讨厌的人。
愿你我都能拥有自信,肯定自我价值,不落入世俗给女性所设的陷阱。愿你我都能无恙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