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不该遇见的遇见 ...
-
上世纪80、90年代,在社会转型、人口大流动的背景下,妇女拐卖活动在内地一度猖獗,农村曾是被拐妇女的重要流入地。“买媳妇的成本远低于娶媳妇,成了部分穷困的农村剩男完成‘生儿子、传宗接代’任务的途径之一,这亦造就人贩子的犯罪空间。于是乡村不少地方就成为犯罪的渊薮,妇女就成为受害者。这个旺盛市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很多村庄,长期的重男轻女导致男多女少,同时村子里的女性不断流出,想借外出打工等机遇摆脱贫困、改变命运,以至于大龄未婚男性增多,且娶妻无门。而在一些旧婚俗、包办买卖婚姻观念占据主导地位的村子,村民们甚至农村干部都认为,被拐卖进来的妇女解决了本地大龄男子的婚姻问题和传宗接代问题,是“成人之美” 、“办好事”,落后的观念让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合情合理,并且包庇、袒护人贩子和买主。
长此以往,买妻之风越来越盛行,使得买妻者周围的社会对拐卖妇女犯罪表示出极大宽容,对收买被拐卖妇女默然应许,甚至是众人皆兵,集合可能集聚的力量,加强对被拐买妇女的看管和 “驯化”,被拐妇女很难以一己之力脱离虎口。这种群体性的麻木不仁可以说是被拐妇女们难逃魔爪以及买方市场持续旺盛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在被拐女性异地逃生本来已经很困难的情况下,还会遭遇买主所在地村民们的阻挠——围攻、谩骂、殴打甚至占被拐妇女的便宜的事件都经常发生。
去邻镇开席的长树就遇见了这样惨绝人寰的事情。在村里的场子上,一群光着上半身的男人围成一团,不时露出□□声,中间夹杂着女孩的求救哭泣声。长树摇摇头离开,却见一个年轻的姑娘挣脱一群人的调戏跑出来拽住离开的长树请他相救,看着梨花带雨的女孩,长树愣了下神,逃出来的女孩很快被一个凶恶的男子拖回去了,一群男人正在啧啧出价,长树狠狠心甩开自己的同情心。身为这个村里没有血缘关系的“熟人儿”。一旦掺和到这件事情里,跟村里关系恶化想要弥补是非常难的,而且容易结仇,长树并不愿意和这个村里的人成为“仇人”,毕竟以后还要靠他们吃饭。与此同时,长树害怕遭受“阴招”报复的风险,因为自己一旦不小心得罪了这些穷苦的缺女人的人,他们虽然不会明目张胆地反击,但会使用一些“阴招”,如烧柴火堆、药死猪甚至用炸药。在村庄里,被人用“阴招”对付是非常没有面子的。
同情心在农村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在对待被拐妇女这件事上,长树没办法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及自家鸡鸭很可能第二天就被毒死一大片的风险去管这件事。这种因麻木、冷漠而造成的群体之恶,就足以对被拐卖的少女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个平凡、本没有恶心思的人,而当他身在群体中,成为运转机器的一员,就很容易因为选择“服从”,而做出连他自己都难以想象的事,悲剧往往就在平凡人的妥协中产生。
长树此刻因为所谓“人情”等各种原因,放弃了理性以及本该独立的人格,宁愿成为一个随便的追随者。他既放不下这个美丽的少女,又放不下他身在群体中的人的判断能力,最终无意识地服从群体。他安慰自己这个女孩跟自己总比跟那个老光棍强,自己不打人,不骂人,自己以后会对她很好,让她享不尽的福。在一轮轮竞价中,他最终以5000元高价买下这个白皙可人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