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觉醒的中国 ...
-
1919年1月,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美、法等27个战胜国包括中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等正当要求。会议不顾中国代表的反对,决定将德国在我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到4月底,在英、美、法等列强操纵下,会议悍然决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对中国提出的正当要求则完全予以拒绝。1919年5月4日,北大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联同北京十三所高校的三千多名学生,一起并肩站在了□□前。很快,全国学生热烈响应,工人和市民,也相继加入了这次浪潮。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这时远在山东寿张的大户人家刘望兴也拍案而起,投入罢工罢市的斗争,刘望兴每天看着报纸激愤拍桌,在这几个月的盛怒之下,桌子都起了裂痕,每天蘸满笔墨的书信从寿张送到北京,北京的实况也快马加鞭传到了阳谷,一箱箱的金银也从寿张送到了北京 ,刘望兴每天挑灯奋笔,不顾自己孱弱的身躯,每当这时身怀有孕的妻子总是为丈夫端来一杯清茶,拍拍丈夫的背,平复丈夫的心情。
妻子秀清明白丈夫激动的心情,眼看着丈夫这些年的失望,满目疮痍的国家,国家颓丧至此,在今日总算看到了一点血性和希望,他怎么能不激动。
丈夫是洋务派思想家冯桂芬的追随者。他少时反复研读冯桂芬1861年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数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于《万国公报》的沈寿康他也是推崇至极。《匡时策》中说:“中西学问术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丈夫深以为然。为了发展中华民族,在学习和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时候,维护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在中西文化大交流中,保持中华民族的特色。不仅要保留使用中国的学问,而且要将其放在主要的地位,还要使西学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为发展中华民族服务。丈夫数十年坚持奉行而不弃。然而1894年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让丈夫口吐鲜血,一病不起,从此丧失了生活的希望。
传统封建制度的黑暗、主事者见识不足的专断、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让报国无门的丈夫在家乡寿张郁郁不得志准备了此残生,直到现在才焕发生机有了求生意志。
在紧张的气氛中,腹中的孩子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焦灼与期盼,在一个梨花盛开的晴日,呱呱落地了。
6月28日,在全国各界群众和旅法华工、留学生及华侨的强大斗争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彼时刚满月的孩子仿佛也感受到了大人的喜悦,露出了甜甜的酒窝。
看着幼小的儿子,刘望兴将孩子抱起,望着窗外的明亮,说:“吾辈已然如此,国家当此自强之际,希望这个孩子能承担起国家的未来,救国图强,到北京去干一番事业,取名仕强吧。”
在为孩子取完名后,在一个柳絮纷飞,月光如水,梨花带香的深夜,刘望兴手持梨花溘然而逝。妻子秀清仿佛看到了当初骑马折花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纵驰而过,看着那个潇洒俊逸的身影,秀清牵着丈夫的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