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日记 ...
-
这一路上池思译都蒙着唐喆的双眼,一刻也不曾把手放下。
也许是许久未见,唐喆变得异常听话,自始至终都没有睁开过眼睛。
视线被遮住以后,唐喆的听觉灵敏程度大幅度提升,总觉得有人在小声叫着他的名字——可是他并没有任何证据。
唐喆:“我怎么总感觉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池思译:“是你听错了。”
唐喆:“我怎么总感觉也有人在喊你的名字?”
池思译:“是你听错了。”
唐喆:“我怎么总感觉——”
身心煎熬的折磨太过猛烈,池思译实在是受不了了,打断他道:“……你不要再感觉了。”
唐喆默默闭嘴:“那好吧,我不说了。”
池思译像只盾牌似的护着唐喆一路披荆斩棘,经过两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安全抵达了“小食谭记”。
确认周围不再有议论的人,池思译把手放下,唐喆这才再见光明。
小店门外摆着一对开业花篮,上面贴着“开业大吉,首客免单”字样的贺卡。
店门大开,里面没有一位顾客,也没见到老板的踪影。
唐喆好奇地凑近花篮看了一眼,转头对池思译说:“你说我们会不会是首客?”
池思译挑眉,答道:“也许是吧。”
两人并肩走了进去,老板还是没有出现。唐喆环视一圈店内的陈设,总感觉有些熟悉
不过这家店是池思译带他来的,唐喆觉得他应该会知道些什么。
他转头问池思译:“这是一家连锁店吗,我怎么觉得它这么眼熟?”
“……”池思译沉默了。
别说这店是不是连锁店了,就连它卖什么池思译都不知道,他也是随口扯了个谎,没想到误打误撞真的给他碰见了个新店。
里边的收银台底下突然发出细碎的声响,店老板突然从下面钻了出来,说:“小子,我这是独一家的原创杂食店!”
话音落下,唐喆和池思译两人双双朝那边望去。
一张熟悉的面孔闯入两人的视线中,唐喆倒吸一口气,激动道:“陈叔!?”
陈民安拾起桌上的眼镜搭上鼻梁,眯着眼和他对视,这才将来人看清楚,同样诧异道:“小兔崽子?”
唐喆把背上的书包往餐位上一甩,不怒反笑道:“我都多大了,别再叫我小兔崽子了。”
“怎么就你和小译,”陈民安拿起收银台上的抹布擦了擦手,“你哥呢?”
“提他做什么,”唐喆撇撇嘴,在餐位坐下,“前几天刚吵了一架,懒得理他。”
池思译看了他一眼,小心地将快坠到地上的书包摆正,坐到了唐喆的对面。
“亲兄弟别老吵架,容易伤和气。”陈民安拿起手边的菜单,朝他们走了过来,“看看,想吃什么?”
菜单是用铜版纸打印出来的彩色版本,在白炽灯下反着微光。
池思译从陈民安手里接过菜单,随口说了声“谢谢”,然后把菜单交到了唐喆的手里。
唐喆随手翻了两页,点了份刀削面和猪脚饭,说:“你这菜单怎么和以前的一模一样,连我给你画的插图都没换。”唐喆伸手把菜单交到陈民安手里,“陈叔你说,你是不是因为想我了,所以才来实验中学附近开店的?”
“是是是,”陈民安笑着接过菜单,替他们倒了两杯白水,“两年多没见过唐小老板,我能不想吗?”
“我也想你了,陈叔。”唐喆喝了一口水,“自从小学对面那条街被拆了之后我就再也没吃过您的刀削面了,吃别人做的总觉得不是这个味儿。”
陈民安笑道:“那你可真是抬举我了。”
“谭阿姨怎么样了,身体好些了吗?”池思译边问边抽出两双筷子,将其中一双递给唐喆。
陈民安惆怅地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还是老样子,不过病情比之前要稳定了很多,马上就要做第三次化疗了。”
“那就好,”池思译说,“宫颈癌是有治愈可能性的,如果陈叔你这边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告诉我,我会转达给我继父的。”
“太麻烦你和赵医生了。”陈民安预备转身进后厨,“那我先去给你们准备吃的了,你们慢慢聊。”
陈民安走进后厨后,外堂就只剩下唐喆和池思译了。
六年前,唐喆还在读四年级,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跟池思译和唐禹到校门口去买零食,而当时陈民安和谭锦华开的南食店就是他们的主要聚集点。
三人几乎每天都会光顾陈民安的店,久而久之他们就和店老板陈民安熟悉了起来。
陈谭夫妇小本经营,一天下来赚不了几个钱,再加之谭锦华的身体原因,二人怀不上小孩,就把这三位常来的小顾客当作了自己的孩子招待,除了打折以外,每次都会送上自家做的零嘴。
可就在唐喆毕业之后,小学对面的一条街全部征地拆除盖新房,南食店关门之后,几人就再也没有了联系。
就在两年前,谭锦华查出了宫颈癌中期,可是家里没什么积蓄,她就将此事隐瞒了下来,直到有一天工作时晕倒,发现中期已经恶化成了晚期。
陈民安辞职在医院里每天陪着她,正巧谭锦华的主治医生是池思译的继父赵明卓,几人又重新联系了起来,也是在赵明卓的建议下,陈民安再次开了店。
也许是临时起意,与社会脱轨了一年多的陈民安也没有开业宣传,从上午十一点营业至今都没有进来一个客人。
小食谭记的铺面不大,装修也简单,但足够容纳十几个人在店内同时就餐了。
唐喆从书包里掏出日记本,翻到第二十一页,双手递给了池思译。
这是唐喆从四年级开始就养成的习惯。
最开始他只是希望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但是到了三年级之后,老师就要求他们每天一篇,作为作文的练习。
不过唐喆的练习并不得当,每次都会被语文老师列为流水账的典型范例。偶然一天他得知池思译拿到了全省小学生作文大赛的一等奖时间,他就暗自立誓,每当他写完一篇日记,他都要拿给池思译看。
“译哥,你有好长时间没看过我的日记了。”唐喆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里还带了些埋怨。
池思译接过唐喆的日记本,说:“追更太累了,我选择等它完结后一次性看完。”
唐喆笑道:“译哥,你以前不是这样的,怎么现在变得这么幽默了?”
“前段时间集训班在练习影评,可能是我喜剧片看得太多了。”池思译打趣道。
他将唐喆的日记本捧在手心,耐心地翻阅了起来。
从第二十一页到第九十一页,整整七十篇日记,记录着他们未曾相见过的七十天。
池思译一页页仔细地读着,心里有些莫名的感慨。
唐喆高中开学的第一天走错了教室,第二天忘记佩戴团徽被扣了分,第三天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被老师表扬了,第四天出门穿错了袜子……开学的第六十天,他和池思译终于见了面。
读完这整整七十篇日记,池思译一时间感到恍惚。他这两个半月他从未与唐喆见面,却感觉自己好像一直在他的身边。
池思译小心翼翼地将日记本合上,珍视地抚摸着牛皮质感的书皮,说:“你的高中生活很精彩。”
“这就是你的读后感?”唐喆一脸失望地说,“你又不在我身边,精彩什么啊。”
池思译垂眸,心中泛出莫名滋味:“小喆,对不起。”
“这有什么好对不起的,”唐喆嬉皮笑脸地抱着肘,“我知道你忙,我也不会去打扰你,我还等着你考上好大学带我吃遍全国呢。”
“嗯,”池思译认真地点了点头,“我会带你去的。”
两人聊了没几句,陈民安就端着刀削面和猪脚饭过来了。
“谢谢陈叔。”池思译接过两只碗,把刀削面推到唐喆跟前。
陈民安说:“那你们慢慢吃,我先进去继续做辅菜了。”
刀削面很香,上面浇了卤牛肉的码子,盖满了葱花和香菜,香味直溢唐喆的鼻腔。
他重重地吸了两口,啧啧称赞:“陈叔的手艺还是和以前一样,香死我了!”说完,拿起筷子就夹起来往自己嘴里塞。
刚出锅的面有些烫,唐喆刚吃一口就把筷子扔下了,哈赤哈赤地吸了好几口气。
“慢点吃,没人和你抢。”池思译从自己的碗里挑出几坨肥瘦均匀的猪脚,准备往唐喆的碗里放,“你先吃猪脚,这个不烫。”
“不行,我不能吃你的,”唐喆眼疾手快地端起碗向旁边一挪,“总共就六块,你还把大的都给我了,那你吃什么?”
“你又不是第一次吃我碗里的,矜持什么。”池思译说着,把猪脚稳准狠地投进了唐喆的碗里。
“行吧,”唐喆满脸傲娇地撇了撇嘴,“知道你也想我了,这是在向我示好呢。”
池思译笑了一声,说:“嗯,我确实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