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天帝与三皇五帝之三 ...
-
三皇之后是五帝。
五帝之首是少昊。关于少昊帝的出生,《竹书纪年》记载:母曰女节,见星如虹,下流华渚,既梦而接意感,生少昊。如此可见,少昊父亲为太空人。
相传少昊原本是天山的仙女皇娥的儿子,当初织女皇娥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仙女,心中每天只想着能够好好织布,但是皇娥却有一个习惯便是每天都会去西海之滨,然后在西海之滨嬉戏玩耍,后来终于无意间撞见了启明星。等到皇娥回去的时候,便有了身孕。等到皇娥生下少昊的时候,少昊的身边有五只色彩斑斓的凤凰腾空飞舞着,后来皇娥便将少昊送给了嫘祖氏抚养。嫘祖氏和少昊相遇的地方在江水,因此又有嫘祖和黄帝于江水生下少昊的传说。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据考,“江水”指的是“青衣江”,“若水”指的是是雅砻江”,如今的四川成都西南雅安一带,即《圣经》中的伊甸园(衣点园)。
在少昊时期,中华版图(少昊之国)延伸到了东方“大壑”。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山海经》里记录的是远古与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球特大海啸(后续章节详述)之前为远古时代,之后为上古时代。“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沧海桑田,地形地貌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甘水”出于“甘渊”,“甘渊”出于“甘山”。而在远古时代的“甘山”,到了上古时代却成了深不可测的“大壑”了。
也许北美洲在当时属地球东半球,位于东方大壑,是白帝少昊之国的属地。盘古开天,月球急速飞离地球时,北美洲陆地板块与亚洲大陆撕裂,顺势漂移到了当今西半球位置(详见后续篇章),五帝之首的少昊,所以被后世尊称为“西方天帝”。
在少昊诞生的时候,天空有五只凤凰,颜色各异,是按五方的颜色红、黄、青、白、玄而生成的,飞落在少昊氏的院里,因此他又称为凤鸟氏。
少昊在父黄帝和母嫘祖精心培育下,具有神奇的禀赋和超凡的本领。黄帝诛杀东夷首领蚩龙后,少昊少年即被黄帝送到东夷部落联盟里最大部落凤鸿氏部落里历练,并娶凤鸿氏之女为妻,成为凤鸿部落的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
少昊开始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的图腾。黄帝乘龙升天之后,少昊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之位时,有凤鸟飞来,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
不久部族以鸟为名,有鸿鸟氏、风鸟氏、玄鸟氏、青鸟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少昊帝生卒年不详。据传,少昊16岁成为凤鸿氏部落首领,黄帝卒于公元前2599年,传位少昊,少昊称帝执政84年后卒。由此推算,则少昊帝卒年约为公元前2515年。按少昊是黄帝生(或养)的长子,假如黄帝30岁生(或养)少昊,则少昊生年约为公元前2687年,寿172岁,是个长寿的皇帝。
考古发掘的对应时段、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凤鸟文化,说明少昊到东夷凤鸿氏部落之后应为浙江良渚文明中晚期。
良渚文明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良渚文明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
神人神兽图案是良渚文化标志性神徽,头带羽毛的神人骑在伏地的神兽身上。神人脸部刻画写实,眼、鼻、嘴齐全,鼻部造型如卷云状,张口露出呲牙,双手五指分明,搭在神兽身上,手臂用涡纹装饰。神兽二眼占居脸的大半部分,形态夸张,与其他五官不成比例,大嘴露齿,有须,鼻部与最距离小,用带有涡纹的刻画代表神兽前肢和身体。
神徽在良渚玉器的布置上,神人与神兽可单独布置,也可上下间隔布置,凡是上下间隔布置的,明显可看出神人骑在神兽上面的含义,最有代表性的是良渚玉琮上的图案。在大型祭祀器物上,神人也可横向间隔布置。不管神人神徽图案竖排还是横排,神人的羽冠均简化成二道突出的弦纹。此二类神徽在良渚玉器上最为常见,另一类被称做鸟纹的神徽也及为常见。
圆圈代表鸟身,前突赘状物可能是神鸟颈毛,当然也不排除是翅膀的可能性,很多良渚玉器上的鸟神徽已省略了鸟头表达。神鸟神徽得另一种表达形式是一个写实的神鸟立于祭坛上的侧面像。
莫角山宫殿区居住着良渚王国的主人和贵族。在宫殿区的西侧,一水之隔,则是他们为自己设计的归葬之地。茔地安排隆重,随葬冠服楚楚,反映出了良渚先民们对生命与信仰的理解。
反山王陵位于良渚内城西北部,东侧与莫角山相邻。墓地所在台地平面略呈椭圆形,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50米,是一处人工营建的独立高台墓地。
墓葬大致按照南北两排分布,等级最高的12号墓在南排居中,等级同样较高的20号墓葬在北排居中,显示出了一定的布局规范。
在反山墓地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陪葬物,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组),其中玉器占90%以上,著名的国宝“玉琮王”“玉钺王”便出土于反山墓地12号墓葬。一个象征着宗教权利,一个象征着军事力量。琮钺合葬,华贵气派,极有可能是“王”的墓地。
有学者根据天文回推测年法,依据看心宿三星和北极五星与反山墓地的文化联系,推测出反山墓地中各主要墓主的关系和反山墓地的形成年限:
M14墓主是M12墓主的太子;M17、M16墓主是M14墓主的两位同父同母弟弟;M20是M12墓主的庶子;M22墓主是M12墓主的配偶;M23墓主是M14墓主的配偶。反山墓地的形成年限(注:不是墓主卒年)是公元前2572 年(这在天文学上可以用计算岁差的办法得到,见本百科词条“北极五星”)。
古代帝皇登基后不久就会着手修建自已的墓地。少昊约公元前2599年称帝,反山墓地形成年限约公元前2572年,属于少昊帝执政时期内,少昊卒年约2515年,时间上相当吻合。
由此推测,反山王陵也许正是少昊帝的真正墓地。
少昊帝之后是颛顼帝。颛顼,黄帝之孙。黄帝次子昌意之子。少昊侄子。
据《竹书纪年》记载,颛顼帝20岁即位,在位78年,卒年98岁。而少昊帝卒于约为公元前2515年,由此推测颛顼帝生卒年约为公元前2535年~公元前2437年。
颛顼帝是横跨远古时代与上古时代的中华帝皇,“共工怒触不周山”,颛顼帝“绝地天通”,颛顼帝“化为鱼妇”,“死即复苏”等等著名事件,分别在后续篇章中详述。
帝喾,黄帝曾孙。祖父少昊。叔父颛顼。
尧,帝喾之子。
舜,一说尧禅让而登帝位,一说舜杀尧而登帝位。